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74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消融导管用于产生脉冲电场以进行心律失常治疗,消融导管包括:管体和正交电极,正交电极设于管体的自由端,正交电极包括多对用于产生作用于靶细胞的脉冲电场的电极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通过在管体的自由端设置多对正交电极,可以调整放射的脉冲电场能量沿着心肌细胞和心肌束的长轴方向定向发放能量,产生最佳的不可逆电穿孔效应,降低了消耗效率。而且,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脉冲电场,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采用脉冲电场能量对心肌细胞膜造成不可逆穿孔,可以在保持细胞和组织基本构架的情况下,使心肌细胞丧失电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目前进行的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试验都是采用传统的射频消融导管来输送和发放脉冲电场,从而完成对靶组织部位细胞膜的不可逆性穿孔治疗。
[0003]上述技术手段存在如下缺点:
[0004]1)当采用传统射频导管的头端柱状电极和近端环状电极的组合方式发放脉冲电场能量时,电场能量将沿着柱状电极呈同心圆方式向四周传播和衰减,不能完全沿着心肌细胞和心肌束的长轴方向定向发放能量,降低了消融效率。
[0005]2)在同一部位反复发放脉冲电场消融时,每次都是重复同样的消融模式、范围和顺序,不利于造成均质性消融效果。
[0006]3)当采用传统射频导管的头端柱状电极和近端环状电极的组合方式来进行靶点的标测定位时,所记录的双极电位不能动的传导方向,互为180度的所有激动都将记录出同样的双极电图,不利于精细标测靶组织部位的激动传导方向,降低了标测效率和精度。
[0007]4)不能以单极和双极电极矩阵进行局部超高密度标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消融导管治疗效果,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所述消融导管用于产生脉冲电场以进行心律失常治疗,所述消融导管包括:
[0010]管体;
[0011]正交电极,所述正交电极设于所述管体的自由端,所述正交电极包括多对用于产生作用于靶细胞的脉冲电场的电极对。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通过在管体的自由端设置多对正交电极,可以调整放射的脉冲电场能量沿着心肌细胞和心肌束的长轴方向定向发放能量,产生最佳的不可逆电穿孔效应,降低了消耗效率。而且,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脉冲电场,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交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沿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对包括沿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沿所述管体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以所述第四电极的横截面均为扇形。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对的脉冲电极之间均设有绝缘填充物。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靠近所述正交电极的一端设有多个参考电极,多个所述参考电极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与多对所述电极对的脉冲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参考电极距离对应的所述脉冲电极的距离不小于2mm。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靠近所述正交电极的一端设有压力传感器。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体的靠近所述正交电极的一端设有多个定位电极。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远离所述正交电极的一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消融导管运动的操纵手柄。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消融导管100,
[0028]管体10,
[0029]正交电极20,第一电极211,第二电极212,第三电极213,第四电极214,指示标记230,绝缘填充物30,参考电极40,第一定位电极510,第二定位电极520,压力传感器60,操纵手柄70,尾线接头80,延长尾线9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后。
[0031]采用心脏电极导管输送射频能量消融病变心肌组织,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发和成熟的心律失常微创治疗技术,其优点是:能量传输方便可靠;损伤范围和深度可控可调;治疗过程痛苦少;能用于治疗几乎所有部位的心律失常。其缺点是:每个消融点标测和放电时间长;损伤深度有限,术后容易复发;电极需要持续稳定接触心内膜组织;消融过程中容易产生爆震和结痂;存在引起心脏食道穿孔、膈神经损伤、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0032]心脏脉冲电场消融是一种以高电压和高频率的脉冲场为能量的新型消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放电时间短;不损伤消融组织的大体结构;通过脉冲场参数调整可以实现细胞
选择性;消融过程中不产热和结痂;不损伤邻近组织;不需要消融电极与心内膜组织直接接触;不引起心脏食道穿孔、膈神经损伤和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
[0033]心脏脉冲场消融的原理是:高电压、高频率、短时程的脉冲电场作用于靶细胞,使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发生重排,形成纳米级别的亲水孔道,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这种纳米孔的大小受所施加的脉冲电场能量大小的影响。如果电场能量小,脉冲发放的时间短暂,所产生的纳米孔数量较少、孔径较小,电场能量消失后,这些孔道被很快修复,形成细胞膜的可逆性电穿孔,目前广泛用于细胞基因转染等生物学实验。如果电场能量大,脉冲发放时间长,所产生的纳米孔数量较多、孔径较大,引起细胞膜的通透性异常,细胞内的钾离子和活性酶外流,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细胞内钙超载,形成细胞膜的不可逆性电穿孔,导致细胞丧失功能和死亡。当场强方向与细胞长轴平行时,可以产生最佳的不可逆电穿孔效应。
[0034]采用脉冲电场能量对心肌细胞膜造成不可逆穿孔,可以在保持细胞和组织基本构架的情况下,使心肌细胞丧失电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目前进行的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试验都是采用传统的射频消融导管来输送和发放脉冲电场,从而完成对靶组织部位细胞膜的不可逆性穿孔治疗。其主要缺点是:
[0035]1)当采用传统射频导管的头端柱状电极和近端环状电极的组合方式发放脉冲电场能量时,电场能量将沿着柱状电极呈同心圆方式向四周传播和衰减,不能完全沿着心肌细胞和心肌束的长轴方向定向发放能量,降低了消融效率。
[0036]2)在同一部位反复发放脉冲电场消融时,每次都是重复同样的消融模式、范围和顺序,不利于造成均质性消融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导管用于产生脉冲电场以进行心律失常治疗,所述消融导管包括:管体;正交电极,所述正交电极设于所述管体的自由端,所述正交电极包括多对用于产生作用于靶细胞的脉冲电场的电极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沿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对包括沿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沿所述管体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交电极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才义陈越猛张新龙张煊浩林志嵩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