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L形金属件摆盘效率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41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L形金属件摆盘效率的夹具,它包括底座(1)和定位块(2),所述底座(1)的右端部开设有止口A(3),底座(1)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止口A(3)垂直面的第一容纳槽(4),第一容纳槽(4)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底板(10)的外轮廓尺寸,止口A(3)的水平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通孔(5)贯穿底座(1)的底表面设置;所述定位块(2)与止口A(3)相配合,所述定位块(2)的左端部开设有止口B(6),止口B(6)的水平面与底座(1)的顶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零件摆放错误、提高零件摆放效率、提高零件转移效率。提高零件转移效率。提高零件转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L形金属件摆盘效率的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L形金属件整齐摆盘的
,特别是一种提高L形金属件摆盘效率的夹具。

技术介绍

[0002]某电子产品所需装配如图1所示的L形金属件,该L形金属件包括底板10、垂直板11连接于底板10和垂直板11之间的梯形板12。现有将该L形金属件转移到主体部件的装配位置的操作步骤为:工人先将L形金属件的底板10摆放在工作台上,然后区分L形金属件的方向,即要求梯形板12位于垂直板11的左侧,最后工人用镊子夹持摆放好的L形金属件的垂直板11,夹持后将其转移到主体部件的装配位置上,转移一个后,重复以上操作,以实现连续转移L形金属件。然而,这种L形金属件的尺寸较小,且杂乱堆积在工作台上,每在夹持一个零件前,都需要人工从杂乱堆中取一个零件,再摆放好零件的方向,这无疑是增加了转移零件的时间,进而降低了L形金属件的装配效率,此外,人工摆放也容易出现误差,造成零件的方向摆放错位,从而影响后续的装配。因此亟需一种防零件摆放错误、提高零件摆放效率、提高零件转移效率的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防零件摆放错误、提高零件摆放效率、提高零件转移效率的提高L形金属件摆盘效率的夹具。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高L形金属件摆盘效率的夹具,它包括底座和定位块,所述底座的右端部开设有止口A,底座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止口A垂直面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底板的外轮廓尺寸,止口A的水平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贯穿底座的底表面设置;所述定位块与止口A相配合,所述定位块的左端部开设有止口B,止口B的水平面与底座的顶表面平齐,止口B的水平面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容纳槽相连通的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的槽底与第一容纳槽的槽底相平齐,第二容纳槽的外轮廓与梯形板的外轮廓相配合,止口B的垂直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容纳槽相连通的第三容纳槽,第三容纳槽的外轮廓与垂直板的外轮廓相配合,定位块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定位块经螺钉贯穿由下往上贯穿通孔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固定于底座上。
[0005]所述底座左端面与定位块的左端面平齐,底座的右端面与定位块的右端面平齐。
[0006]相邻两个第一容纳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0007]所述止口A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设置于底座的左右端部。
[0008]所述止口B的水平面低于底座的顶表面。
[0009]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防零件摆放错误、提高零件摆放效率、提高零件转移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 为L形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 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 为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 为图4的主视图;
[0015]图6 为螺纹孔的开设示意图;
[0016]图7 为排列L形金属件的示意图;
[0017]图8 为图7的I部放大视图;
[0018]图9 为拆开定位块的示意图;
[0019]图中,1

底座,2

定位块,3

止口A,4

第一容纳槽,5

通孔,6

止口B,7

第二容纳槽,8

第三容纳槽,9

螺纹孔,10

底板,11

垂直板,12

梯形板,13

L形金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1]如图2~6所示,一种提高L形金属件摆盘效率的夹具,它包括底座1和定位块2,所述底座1的右端部开设有止口A3,底座1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止口A3垂直面的第一容纳槽4,第一容纳槽4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底板10的外轮廓尺寸,止口A3的水平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通孔5贯穿底座1的底表面设置;所述定位块2与止口A3相配合,所述定位块2的左端部开设有止口B6,止口B6的水平面与底座1的顶表面平齐,止口B6的水平面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容纳槽4相连通的第二容纳槽7,第二容纳槽7的槽底与第一容纳槽4的槽底相平齐,第二容纳槽7的外轮廓与梯形板12的外轮廓相配合,止口B6的垂直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容纳槽7相连通的第三容纳槽8,第三容纳槽8的外轮廓与垂直板11的外轮廓相配合,定位块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通孔5相对应的螺纹孔9,定位块2经螺钉贯穿由下往上贯穿通孔5且与螺纹孔9螺纹连接固定于底座1上。
[0022]所述底座1左端面与定位块2的左端面平齐,底座1的右端面与定位块2的右端面平齐。相邻两个第一容纳槽4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止口A3上设置有两个通孔5,两个通孔5分别设置于底座1的左右端部。所述止口B6的水平面低于底座1的顶表面。
[0023]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4]S1、工人将多个杂乱堆放的L形金属件放置于底座1的顶表面上,此时杂乱堆放的L形金属件处于底座1的顶表面与定位块2左端面所围成的区域A中,随后用大母指堵住区域A的左侧,同时用中指堵住区域A的右侧,然后左右晃动底座1,L形金属件在区域A内左右晃动,在晃动过程中,大拇指和中指防止L形金属件从底座1上脱落,当晃动一段时间后,L形金属件的底板10刚好进入到第一容纳槽4内,同时梯形板12刚好进入到第二容纳槽7内,垂直板11刚好进入到第三容纳槽8内,直到各个容纳槽内都摆有零件后如图7~8所示,停止摇晃底座,此时多个L形金属件13整齐规整的排列在定位块2和底座1之间;
[0025]S2、拧出螺钉,随后向后平动移开定位块2,此时各个L形金属件13的垂直板11均暴露在外部如图9所示,从而方便工人用镊子一个接一个夹持L形金属件13的垂直板11,以快
速的将零件转移到装配工位。因此,相比传统的转移L形金属件的方式,无需从杂乱堆中取一个零件,再摆放好零件的方向,从而极大的缩短了转移零件的时间,进而极大的提高了L形金属件的装配效率。此外,每个L形金属件13的排列方向均是一致的,不会出现人工错误摆放,从而提高了后续的装配效率。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L形金属件摆盘效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1)和定位块(2),所述底座(1)的右端部开设有止口A(3),底座(1)的顶表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止口A(3)垂直面的第一容纳槽(4),第一容纳槽(4)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底板(10)的外轮廓尺寸,止口A(3)的水平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通孔(5)贯穿底座(1)的底表面设置;所述定位块(2)与止口A(3)相配合,所述定位块(2)的左端部开设有止口B(6),止口B(6)的水平面与底座(1)的顶表面平齐,止口B(6)的水平面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容纳槽(4)相连通的第二容纳槽(7),第二容纳槽(7)的槽底与第一容纳槽(4)的槽底相平齐,第二容纳槽(7)的外轮廓与梯形板(12)的外轮廓相配合,止口B(6)的垂直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容纳槽(7)相连通的第三容纳槽(8),第三容纳槽(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李云仕白垣胜谢石彬刘朝明陆鹏程张波李晓冬胥杰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