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融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084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均为圆柱形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封闭状;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第二连接管一侧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另一侧设有卡扣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解决了吸痰器的连接管末端如何放置的问题,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率;装置可随时检查,定时更换,解决了临床上用胶布缠绕,粘贴不牢固的弊端;同时可达到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制作简单、固定牢靠、操作方便、减少污染、减轻医务工作者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等有益效果。提高工作效率等有益效果。提高工作效率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痰操作是基础护理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危重患者护理和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0003]目前,主要采用中心负压装置吸痰法进行吸痰,其装置包括负压表、吸痰器、吸痰管、吸痰连接管等。吸痰连接管一端与吸痰器连接,一端与吸痰管连接,通过吸痰器的负压作用,将痰液吸出。常见红色的吸痰管,材质较白色软,无螺旋口,需要玻璃接头作为媒介连接,一端接通吸痰连接管,一端接通吸痰管进行吸痰。
[0004]现有的吸痰装置,由于缺少能有效固定吸痰连接管末端的装置,导致其末端游离,容易出现末端被污染或者玻璃接头被打破的情况,不方便取用,甚至影响危重患者的抢救。在临床中,护士常采用的放置方法有:(1)吸痰连接管常被随意放置或者固定在患者病床旁。(2)使用胶布,废弃的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来临时固定。(3)采用注射器针帽保护吸痰连接管。(5)采用吸痰包装袋保护吸痰连接管接头。(6)采用采血真空试管固定负压连接管等处理措施。以上方法存在问题:操作不便、容易晃动脱落、容易污染管口、如果痰液带菌,则吸痰连接管的管口也会污染周边环境,造成院内污染,既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也对医院环境无利,危害医护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连接板;
[0006]所述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均为圆柱形管;
[0007]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封闭状;
[0008]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状;
[0009]所述第二连接管一侧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另一侧设有卡扣缝隙。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连接板均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型。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缝隙由两条沿第二连接管长度方向呈纵向交替排列的凹凸齿状结构构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解决了吸痰器的连接管末端如何放置的问题,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率;装置可随时检查,定时更换,解决了临
床上用胶布缠绕,粘贴不牢固的弊端;同时可达到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制作简单、固定牢靠、操作方便、减少污染、减轻医务工作者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是如何实施的。
[0018]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及连接板3;第一连接管1及第二连接管2均为圆柱形管;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封闭状;第二连接管2的两端均为开口状;第二连接管2一侧通过连接板3与第一连接管1相连,另一侧设有卡扣缝隙4。
[0019]优选地,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及连接板3均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型。本技术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可采用3D打印技术快速批量制造。
[0020]优选地,第一连接管1及第二连接管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21]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卡扣缝隙4由两条沿第二连接管2长度方向呈纵向交替排列的凹凸齿状结构构成;且两侧的齿状结构相互配合,使得卡扣部4的两侧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互扣合或分开。
[0022]进一步地,吸痰器的连接管包括吸痰连接管及吸痰管,吸痰器工作时,吸痰连接管的一端与吸痰器连接,另一端通过玻璃接头与吸痰管连接(即玻璃接头的两端分别与吸痰管及吸痰连接管连接);第一连接管1的内径与玻璃接头的尺寸相配合;第二连接管2的内径与吸痰连接管的尺寸相配合;吸痰器不工作时,吸痰管的末端与玻璃接头一起收容在第一连接管1内,第二连接管2通过卡扣部4固定扣设在吸痰连接管的外侧。
[002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的长度可设计为玻璃接头的一倍,如8cm;第一连接管1的尺寸可与吸痰连接管及吸痰管相同,外径约为1cm,内径约为0.8cm,从而与玻璃接头形成良好的配合;第一连接管1的下端口开放,上端口封闭,便于取放,不吸痰时处于一个密闭状态,可以避免吸痰管末端游离,减少污染。连接板3约0.5cm宽,由于两管的延展性,连接板3过宽会导致稳定性变差;连接板3长度可与第二连接管2相同。第二连接管2长度可约为第一连接管1的一半,如4cm;第二连接管2需要套设在吸痰连接管外侧,因此其尺寸稍大于吸痰连接管,外直径约1.2cm,内直径约1cm;第二连接管2的一侧形成有卡扣部4,即非全包围结构,利用卡扣原理,可轻松打开或卡住,很容易固定在吸痰连接管上。
[0024]不吸痰时,吸痰管末端与玻璃接头固定连接,玻璃接头固定在第一连接管1内,从而避免吸痰管末端暴露在空气中;同时,第二连接管2固定在吸痰器的吸痰连接管上,距离吸痰器约10cm的位置;这样通过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即实现了两条管(吸痰管及吸痰连接管)的固定,并减少了吸痰管暴露在外造成医护及患者感染的风险。吸痰时,直接从
第一连接管1内取下玻璃接头,并使第二连接管2与吸痰连接管分离,再通过玻璃接头使吸痰管与吸痰连接管连接,接下来吸痰器开始工作,产生负压以进行吸痰。
[0025]综上,本技术提供的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解决了吸痰器的连接管末端如何放置和稳定性的问题,减少了连接管末端的污染,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率;装置可随时检查,定时更换,解决了临床上用胶布缠绕,粘贴不牢固的弊端;同时可达到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制作简单、固定牢靠、操作方便、减少污染、减轻医务工作者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等有益效果
[002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及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管(1)及第二连接管(2)均为圆柱形管;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封闭状;所述第二连接管(2)的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第二连接管(2)一侧通过连接板(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相连,另一侧设有卡扣缝隙(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吸痰器连接管末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融章花黄静吴红玲
申请(专利权)人:刘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