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吸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75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吸引管,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吸引管本体、连接套和转向调节机构;吸引管本体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吸引孔,通过吸引孔能够实现在术中对出血或者渗血情况的抽吸,保证术野清晰;通过利用转向调节机构能够相对于连接套移动,转向调节机构能够带动吸引管本体靠近吸引孔的一端呈弯折转动,从而能够通过弯折的吸引管在微小范围牵开血管,促使吸引管末端可灵活转向,从而增加了术中应用范围,避免被盲区限制,同时增加了牵开重要组织,增加了吸引管应用,促使手术顺利进行的作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引管方向固定,无法灵活转向,进而在保持术野清晰和牵开重要组织中存在局限,影响手术进行的技术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吸引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吸引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所用吸引管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用于普外科、骨科、脑外科、妇产科、泌尿科以及胸外科等。胸腹吸引管主要用于胸外科及普外科在临床手术中起吸引流作用。现在医院使用的多是一次性吸引管或反复可用的金属类吸引管。
[0003]现有技术中,在临床上应用吸引管末端多位固定,方向无法灵活改变,在普外科,胸外科及泌尿外科等微创手术中所用吸引管多数旁边开有侧孔,或较长的金属类吸引管,或橡胶类(旁边无侧孔),或外套较大号吸引管(猪笼套),末端管状结构方向皆固定,在普外科及胸外科手术中,适用于术中应用的吸引管,尤其是在腔镜手术中。吸引管主要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可以应用吸引管发挥分离、撑开等作用,另一方面也发挥吸引管吸“油烟”、出血或渗血等功能,从而达到保持术野清晰,方便手术进行等目的。
[0004]但是,在手术中,尤其微创手术中,人体腔内存在局限盲区和微小复杂术区牵开重要组织时,限制了当前吸引管的应用,如微创术中术野盲区,分离重要血管周边组织,需要在微小范围牵开血管时,当前吸引管,由于方向固定,无法灵活转向,在保持术野清晰和牵开重要组织中存在局限,影响手术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吸引管,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引管方向固定,无法灵活转向,进而在保持术野清晰和牵开重要组织中存在局限,影响手术进行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向吸引管,包括:吸引管本体、连接套和转向调节机构;
[0007]所述吸引管本体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吸引孔,所述连接套沿着所述吸引管本体远离所述吸引孔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吸引管本体外部,所述转向调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远离所述吸引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引管本体靠近所述吸引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调节机构用于相对于所述连接套移动,以带动所述吸引管本体靠近所述吸引孔的一端呈弯折转动。
[0008]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结构、第二转动结构和转向牵引架;
[0009]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呈对称布置于所述连接套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分别与所述连接套的侧壁连接;
[0010]所述转向牵引架位于所述吸引管本体内部,且所述转向牵引架与所述吸引管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分别与所述转向牵引架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连接套往复移动,以通过所述转向牵引架带动所述吸引管本体沿着朝向所述第一转动结构或者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方向弯
折转动。
[0011]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旋钮和第一牵引部;
[0012]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转动旋钮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牵引部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外部,且所述第一牵引部伸出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牵引架的一端呈倾斜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螺纹孔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牵引部缠绕于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外部,所述第一牵引部用于通过所述转向牵引架带动所述吸引管本体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一侧弯折转动。
[0013]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转动旋钮和第二牵引部;
[0014]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呈相对于所述连接套的轴线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二转动旋钮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部绕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外部,且所述第二牵引部伸出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二端与所述转向牵引架的另一端呈倾斜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螺纹孔转动,以使所述第二牵引部缠绕于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外部,所述第二牵引部用于通过所述转向牵引架带动所述吸引管本体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二侧弯折转动。
[0015]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引管本体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侧壁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动旋钮贯穿所述第一通孔;
[0016]所述吸引管本体对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侧壁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转动旋钮贯穿所述第二通孔。
[0017]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牵引架包括第一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杆;
[0018]所述第一牵引杆和所述第二牵引杆呈交叉布置,且所述第一牵引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引管本体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二牵引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引管本体的内壁铰接。
[0019]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部包括第一牵引柔性件、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0020]所述第一牵引柔性件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牵引柔性件远离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牵引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牵引杆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牵引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牵引杆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一端连接。
[0021]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部包括第二牵引柔性件、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
[0022]所述第二牵引柔性件绕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外部,所述第三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牵引柔性件远离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柔性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牵引杆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牵引柔性件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牵引杆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一端连接。
[0023]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柔性件包括柔性软管或者柔性绳;
[0024]所述第二牵引柔性件包括柔性软管或者柔性绳。
[0025]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引管本体的截面形状呈圆形;
[0026]所述连接套的截面形状呈圆形。
[002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向吸引管,包括:吸引管本体、连接套和转向调节机构;吸引管本体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吸引孔,通过吸引孔能够实现在术中对出血或者渗血情况的抽吸,保证术野清晰;连接套沿着吸引管本体远离吸引孔的一端套设于吸引管本体外部,转向调节机构的一端与连接套远离吸引孔的一端连接,转向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吸引管本体靠近吸引孔的一端连接,通过利用转向调节机构能够相对于连接套移动,转向调节机构能够带动吸引管本体靠近吸引孔的一端呈弯折转动,从而能够通过弯折的吸引管在微小范围牵开血管,促使吸引管末端可灵活转向,从而增加了术中应用范围,避免被盲区限制,同时增加了牵开重要组织,增加了吸引管应用,促使手术顺利进行的作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引管方向固定,无法灵活转向,进而在保持术野清晰和牵开重要组织中存在局限,影响手术进行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本体、连接套和转向调节机构;所述吸引管本体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吸引孔,所述连接套沿着所述吸引管本体远离所述吸引孔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吸引管本体外部,所述转向调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远离所述吸引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引管本体靠近所述吸引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调节机构用于相对于所述连接套移动,以带动所述吸引管本体靠近所述吸引孔的一端呈弯折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结构、第二转动结构和转向牵引架;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呈对称布置于所述连接套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分别与所述连接套的侧壁连接;所述转向牵引架位于所述吸引管本体内部,且所述转向牵引架与所述吸引管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分别与所述转向牵引架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连接套往复移动,以通过所述转向牵引架带动所述吸引管本体沿着朝向所述第一转动结构或者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方向弯折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旋钮和第一牵引部;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转动旋钮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牵引部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外部,且所述第一牵引部伸出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牵引架的一端呈倾斜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螺纹孔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牵引部缠绕于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外部,所述第一牵引部用于通过所述转向牵引架带动所述吸引管本体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旋钮的一侧弯折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转动旋钮和第二牵引部;所述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呈相对于所述连接套的轴线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二转动旋钮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部绕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外部,且所述第二牵引部伸出所述第二转动旋钮的二端与所述转向牵引架的另一端呈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国蔡开灿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