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84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包括外壳、第一电机、第一转轴、支撑板、吸附装置、驱动行走装置和检测组件;在外壳下表面还设有吸附装置,并通过吸附装置吸附在高铁桥梁上;在外壳内底面中间位置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与第一转轴联动,且第一转轴上端竖直向上延伸出外壳,并与支撑板同轴心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一侧端面设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竖直向下设置,并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做水平圆周运动;在外壳的四周外表面偏下位置设有数个驱动行走装置,通过驱动行走装置带动外壳在高铁桥梁上做水平或竖直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高铁桥梁的自动化检测,省时省力,且提高了检测效率。且提高了检测效率。且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高铁桥梁的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要,因此为确保高铁桥梁的质量,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高铁桥梁进行检测。目前传统技术手段一般是采用桥梁检测车搭载工作人员使用仪器进行检测,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在检测车上的作业平台进行工作,但是在检测的时候往往容易无法移动到有些检测位置,对检测作业造成一定困扰,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发生危险,实用性不强。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支撑板沿外壳上表面的滑轨同轴心转动,并带动检测组件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了高铁桥梁的自动化检测,省时省力,且提高了检测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外壳、第一电机、第一转轴、支撑板、吸附装置、驱动行走装置和检测组件;所述外壳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下表面还设有吸附装置,并通过吸附装置吸附在高铁桥梁上;在所述外壳的内底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且与同轴心设置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出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并与水平设置的所述支撑板同轴心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端面还固定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竖直向下设置,并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绕外壳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做水平圆周运动;在所述外壳的四周外表面偏下位置还分别设有数个驱动行走装置,每一所述驱动行走装置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其行走端分别竖直向下与所述吸附装置的吸附端设于同一平面,并带动所述外壳在高铁桥梁上做水平或竖直移动。
[0005]优选的,还包括太阳能电板、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设有太阳能电板,且在其上表面一侧还分别设有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板通过充电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组件电性连接。
[0006]优选的,还包括轴承;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环形的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心设置,且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通过滑块沿所述滑轨转动。
[0008]优选的,每一所述驱动行走装置均包括固定板、液压缸、滚轮支架、滚轮、第二转轴和第二电机;在所述外壳的四周外表面偏下位置还分别水平间隔设有数个固定板,且每一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四周外表面垂直焊接固定;在每一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液压缸,每一所述液压缸分别与对应所述固定板螺接固定,且其活塞杆分
别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并分别与对应所述滚轮支架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滚轮支架均为竖直设置的倒U形结构,且其上表面分别与对应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滚轮支架的内部还水平转动设有第二转轴,且每一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分别水平垂直延伸出对应所述滚轮支架的一侧边,并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联动连接;在每一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间位置还同轴心套接固定设有滚轮,每一所述滚轮均与对应所述滚轮支架互不干涉设置,且其下端均超出对应所述滚轮支架的两端所在的水平面;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滚轮在对应滚轮支架内转动,并带动外壳在高铁桥梁上水平或竖直移动。
[0009]优选的,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对应所述滚轮的转动方向与设置在前后两侧的对应所述滚轮的转动方向相互垂直。
[0010]优选的,还包括油封;在每一所述固定板内还嵌入设有油封,每一所述油封均与对应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匹配,且其设置位置均与对应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油封沿对应所述固定板做竖直上下往复滑动。
[0011]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固定块和加强杆;在每一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靠外壳一侧还分别设有第二固定块,且每一所述第二固定块分别与对应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外壳的四周外表面焊接固定,并对对应所述固定板进行加强支撑;在每一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还分别前后对称设有加强杆,每一所述加强杆均为竖直设置的L形结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对应所述液压缸的前后两侧;每一所述加强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四周外表面垂直焊接固定,且其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垂直焊接固定,并对对应所述固定板进行稳固加强。
[0012]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密封裙和离心泵;所述密封裙采用尼龙纤维制作,且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四周边沿,并围成一方形密封腔;在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呈矩形还对称设有离心泵,且每一所述离心泵均设置在密封裙围成的方形密封腔内,并抽取方形密封腔内气体形成连续负压达成吸附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高清摄像机、超声波探伤仪、X光射线探伤仪、红外测距模块和补光LED灯,且所述清摄像机、超声波探伤仪、X光射线探伤仪、红外测距模块以及补光LED灯的输出端均竖直朝下设置。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支撑板沿外壳上表面的滑轨同轴心转动,并带动检测组件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了高铁桥梁的自动化检测,省时省力,且提高了检测效率;
[0016](2)本技术在检测高铁桥梁时,液压缸的活塞杆缩回,带动滚轮缩回,使得密封裙与高铁桥梁完全密封贴合;再通过密封裙和离心泵的配合使用,使得外壳与高铁桥梁吸附贴合,从而增加了检测的稳定性;
[0017](3)本技术中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滚轮抵紧贴合在高铁桥梁上,使得密封裙与高铁桥梁之间有一定间隙,从而便于外壳上下或左右移动至下一检测位置;同时,由于密封裙和离心泵的配合使用,外壳与高铁桥梁之间仍有一定吸力,从而确保了外壳可稳定地在高铁桥梁上移动,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外壳部分的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22]图4为图1中A

A视图。
[0023]图5为图1中驱动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

外壳;2

驱动行走装置;3

第一电机;4

第一转轴;5

滑轨;6

支撑板;7

太阳能电板;8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电机、第一转轴、支撑板、吸附装置、驱动行走装置和检测组件;所述外壳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下表面还设有吸附装置,并通过吸附装置吸附在高铁桥梁上;在所述外壳的内底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且与同轴心设置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出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并与水平设置的所述支撑板同轴心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端面还固定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竖直向下设置,并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绕外壳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做水平圆周运动;在所述外壳的四周外表面偏下位置还分别设有数个驱动行走装置,每一所述驱动行走装置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其行走端分别竖直向下与所述吸附装置的吸附端设于同一平面,并带动所述外壳在高铁桥梁上做水平或竖直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板、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设有太阳能电板,且在其上表面一侧还分别设有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板通过充电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组件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环形的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心设置,且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通过滑块沿所述滑轨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高铁桥梁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行走装置均包括固定板、液压缸、滚轮支架、滚轮、第二转轴和第二电机;在所述外壳的四周外表面偏下位置还分别水平间隔设有数个固定板,且每一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四周外表面垂直焊接固定;在每一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液压缸,每一所述液压缸分别与对应所述固定板螺接固定,且其活塞杆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并分别与对应所述滚轮支架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滚轮支架均为竖直设置的倒U形结构,且其上表面分别与对应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滚轮支架的内部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凤唐玉芝金亚云张彧萌陈欣元陈章耀刘大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