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45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包括空气泵和若干气囊,各气囊沿着人体肢体的延伸方向连续且环绕设置,各气囊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空气泵的输出端连通,出气口选择性的排出气囊内的气体;还包括主控单元、空气泵驱动单元、气囊控制单元和气压检测单元,主控单元分别与空气泵驱动单元、气囊控制单元和气压检测单元电性连接;空气泵驱动单元,与空气泵电性连接,其驱动空气泵启动或者停机;气囊控制单元选择性的将空气泵的输出端与一个或者多个气囊的进气口连通并向其充气,或者将一个或者多个气囊的出气口开启,排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压检测单元检测空气泵输出端处的气压,并将气压检测信号返回至主控单元中。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肢体理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波理疗仪是利用贴附在人体肢体表面的气囊进行循环充气,对肢体和皮下组织施加周期性的压力,对肢体沿着近心端方向或者远心端方向有节律的挤压,模拟人工按摩效果,促进血液循环和血液回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血液循环相关疾病。
[0003]现有的空气波理疗仪功能比较单一,工作模式单调,状态调节不方便、不灵活,导致适用人群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调节方便、功能多样、便于定制化服务不同人群的空气波理疗仪电路。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包括空气泵(1)和若干气囊(2),各气囊(2)沿着人体肢体的延伸方向连续且环绕设置,各气囊(2)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空气泵(1)的输出端连通,出气口选择性的排出气囊(2)内的气体;还包括主控单元(3)、空气泵驱动单元(4)、气囊控制单元(5)和气压检测单元(6);
[0006]主控单元(3),其输出端分别与空气泵驱动单元(4)、气囊控制单元(5)和气压检测单元(6)电性连接;
[0007]空气泵驱动单元(4),与空气泵(1)电性连接,其驱动空气泵(1)启动或者停机;
[0008]气囊控制单元(5),选择性的将空气泵(1)的输出端与一个或者多个气囊(2)的进气口连通并向其充气,或者将一个或者多个气囊(2)的出气口开启,排出气囊(2)内的气体;
[0009]气压检测单元(6),检测空气泵(1)输出端处的气压,并将气压检测信号返回至主控单元(3)中。
[00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主控单元(3)包括单片机U1,单片机U1构成最小系统。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空气泵驱动单元(4),包括光耦U3和双向晶闸管Q1,光耦的U3的控制端与单片机U1电性连接,光耦的U3的输出端与双向晶闸管Q1的门极电性连接,双向晶闸管Q1的A1端与空气泵(1)电性连接,双向晶闸管Q1的A2端与市电的零线电性连接,空气泵(1)还与市电的火线电性连接;单片机U1向光耦的U3的控制端发出电平信号,使光耦U3导通,随后双向晶闸管Q1门极开启并导通,空气泵(1)开始工作。
[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气囊控制单元(5)按键输入模块和通道选择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包括若干按键,按键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通道选择模块包括通道选择芯片U4、若干输出放大组件和继电器,通道选择芯片U4的输入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通道选择芯片U4的输出端分别与一输出放大组件
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输出放大组件的输出端与一继电器对应电性连接,该继电器位于一气囊(2)的进气口或者出气口位置,继电器状态变化对应着气囊(2)的进气口或者出气口开启或者关闭。
[0013]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输出放大组件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和MOS管;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通道选择芯片U4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12V电源、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继电器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MOS管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的源极接地,MOS的漏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继电器的另一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4]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气压检测单元(6),包括气压传感器U8,气压传感器U8设置在空气泵(1)输出端处,气压传感器U8的输出端与单片机U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5]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显示单元(7);显示单元(7)包括电平转换芯片U5和TFTLCD显示屏U6,电平转换芯片U5分别与单片机U1的串口和TFTLCD显示屏U6的串口电性连接。
[0016]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电源单元(8);电源单元(8)包括稳压芯片U9,稳压芯片U9的输入端与+5V电源电性连接,稳压芯片U9的输出端输出+3.3V电压;稳压芯片U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并联有去耦电容。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单片机U1为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F103RET6。
[0018]本技术提高的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在空气泵处配置相应的主控单元、空气泵启动单元和气囊控制单元,分别对空气泵的状态以及各个气囊对应的充气或者排气顺序进行选择性切换,实现不同肢体部位不同的模拟人工按摩的工作模式,实现更有效的理疗功能,更好的适用不同人群的需求;
[0020](2)空气泵驱动单元通过光耦触发双向晶闸管导通,实现空气泵的启动和停止控制,相关器件能承受极大的耐压,光耦能够实现信号隔离,使得空气泵的启停控制更加可靠;
[0021](3)气囊控制单元一方面可以手动选择输出模式,随后由主控单元驱动通道选择芯片选择相应的输出通道,调整对应输出通道的继电器的状态,实现气囊进气或者排气的节拍控制;
[0022](4)气压检测单元可以检测空气泵的实时气压,以确保理疗效果的可靠;
[0023](5)显示单元可以将当前选择的理疗模式、空气泵气压等进行输出显示,电源单元能够为主要器件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的结构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的主控单元的最小系统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的空气泵驱动单元的接线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的气囊控制单元的接线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的气压检测单元的接线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的显示单元的接线图;
[0031]图7为本技术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的电源单元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包括空气泵1、若干气囊2、主控单元3、空气泵驱动单元4、气囊控制单元5、气压检测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包括空气泵(1)和若干气囊(2),各气囊(2)沿着人体肢体的延伸方向连续且环绕设置,各气囊(2)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空气泵(1)的输出端连通,出气口选择性的排出气囊(2)内的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单元(3)、空气泵驱动单元(4)、气囊控制单元(5)和气压检测单元(6);主控单元(3),其输出端分别与空气泵驱动单元(4)、气囊控制单元(5)和气压检测单元(6)电性连接;空气泵驱动单元(4),与空气泵(1)电性连接,其驱动空气泵(1)启动或者停机;气囊控制单元(5),选择性的将空气泵(1)的输出端与一个或者多个气囊(2)的进气口连通并向其充气,或者将一个或者多个气囊(2)的出气口开启,排出气囊(2)内的气体;气压检测单元(6),检测空气泵(1)输出端处的气压,并将气压检测信号返回至主控单元(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3)包括单片机U1,单片机U1构成最小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泵驱动单元(4),包括光耦U3和双向晶闸管Q1,光耦的U3的控制端与单片机U1电性连接,光耦的U3的输出端与双向晶闸管Q1的门极电性连接,双向晶闸管Q1的A1端与空气泵(1)电性连接,双向晶闸管Q1的A2端与市电的零线电性连接,空气泵(1)还与市电的火线电性连接;单片机U1向光耦的U3的控制端发出电平信号,使光耦U3导通,随后双向晶闸管Q1门极开启并导通,空气泵(1)开始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波理疗仪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控制单元(5)按键输入模块和通道选择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包括若干按键,按键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一输入端电性连接;通道选择模块包括通道选择芯片U4、若干输出放大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鑫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