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028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包括收集管路和冷凝器,所述收集管路用于收集聚合反应产生的气体;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收集管路的出气口一端,与所述收集管路连通,用于冷凝气体;其中冷凝器包括与收集管路连通的内管、套装在内管的外面形成密封的夹套结构的外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拆卸和维修方便、结构简单、便于清洁、成本低、环保性高的特点。高的特点。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回收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制作化工材料时,各种原料在聚合反应设备内进行混合反应得到化工产品,但是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气中含有污染物种类很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不尽相同。例如,在PGLA聚合切粒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气体小分子挥发到实验室里,造成实验室里气味比较大,会对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0003]现有技术中是利用抽风设备,通过管道将废气排放至室外,但是会产生以下问题,例如:
[0004]一、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原材料和低聚物,如果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污染较大。
[0005]二、排出的废气中所含有的少量低聚物容易附着在排气管道上,引起排汽不畅,造成工艺波动,使产品质量异常。
[0006]三、排出的废气中含有水分,会造成水损失等。
[0007]废气污染大气环境是世界最普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将废气回收处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8]申请号为20141069890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凝回收装置,包括工作台面、反应釜,包含机架、收集管道、冷凝室、结晶板、冷凝水道、冷却水塔,所述的机架位于工作台面顶部,所述的收集管道位于反应釜顶部,二者螺纹相连,所述的冷凝室位于机架顶端左侧,二者螺纹相连,所述的结晶板位于冷凝室内中端,其与冷凝室底部呈10
°
~15
°
夹角,二者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凝水道位于结晶板背面,二者卡扣相连,所述冷却水塔位于工作台面顶部左侧,该装置通过将毒害气体由气态变成若干水滴液态,然后进行收集。但是此专利通过设置液氮放置管、释放孔、预冷板、通风孔、冷凝室、结晶板、冷凝水道、冷却水塔等结构实现毒害气体的冷凝回收,结构复杂,不方便清理和维护。
[0009]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将收集管路与冷凝器结合,通过收集管路收集聚合反应产生的废气,废气通过冷凝器被冷凝成液体再回收,减少了废气的泄露,避免了大气污染,具有结构简单、环保性高的特点。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包括,
[0012]收集管路,用于收集聚合反应产生的气体。
[0013]冷凝器,设置在所述收集管路的出气口一端,与所述收集管路连通,用于冷凝气
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包括,
[0015]内管,与所述收集管路连通。
[0016]外管,套装在所述内管的外面形成密封的夹套结构。
[0017]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用于流通冷却介质。
[0018]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长度小于内管的长度,所述外管的两端与内管的两端之间具有距离。
[0019]内管两端长出外管的部分便于冷凝器的固定安装。
[0020]所述外管具有凸出于外管外表面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21]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于外管的两端,与两端的端面具有距离。
[0022]进水口和出水口凸出于外管的外表面,便于与其他装置连接,往冷凝器内充入冷却介质或冷却介质从冷凝器内流出,实现冷却介质在冷凝器中的循环流通。
[0023]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循环地进出冷却介质,使内管中的气体与内外管间隙中的冷却介质发生热交换,从而使气体被冷却凝结成液体,便于回收处理。
[0024]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管路包括,
[0025]至少一个收集管,用于气体的收集和流动。
[0026]至少一个导向管,与所述收集管连通,用于改变气体流向。
[0027]所述内管与收集管或导向管连通。
[0028]通过设置收集管和导向管,在保证收集气体的同时,能够实现设备的多样化,可以根据实际空间需要进行合理组合安装;内管与收集管或导向管连通,使收集到的气体能够顺畅的流通至冷凝器内被冷凝,且不会造成气体的分散,冷凝效果好。
[0029]进一步的,还包括收集装置,位于冷凝器的末端,与内管连通,用于收集冷凝液体。
[0030]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0031]第一锥形筒体,与内管连通,所述第一锥形筒体的直径随液体流向逐渐减小。
[0032]出液管,设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直径减小的一端。
[0033]控制件,设于所述出液管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液管。
[0034]第一锥形筒体的形状,方便液体的汇聚和收集;将出液管设于第一锥形筒体直径减小的一端,有利于液体能够被完全回收,通过出液管排出后,将其交给有资质的废液处理公司进行处理,避免了大气污染。
[0035]进一步的,还包括抽气装置,介于冷凝器与收集装置之间,与内管连通,用于为气体的收集和流动提供吸力。
[0036]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0037]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内管连通。
[0038]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收集装置连通。
[0039]第三连接口,与所述抽气装置连通。
[004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互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介于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之间。
[0041]所述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的轴向相同,所述第三连接口的轴向与第一连接口或第二连接口的轴向具有夹角。
[004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抽气装置之间设有连接管,用于连通第三连接口与抽气装置。
[0043]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管路的进气口一端设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第二锥形筒体,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直径沿气体流向逐渐减小。
[0044]第二锥形筒体具有扩大进气口直径的作用,有利于气体的收集和流动,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气体收集。
[0045]气体回收装置对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反应产生的废气及小分子物质等具有有效的回收作用,具有节能减排、避免大气污染的特点。
[004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将收集管路与冷凝器结合,通过收集管路收集聚合反应产生的废气,废气通过冷凝器被冷凝成液体再回收,减少了废气的泄露,避免了大气污染,具有结构简单、环保性高的特点。
[0048]通过设置收集管和导向管,在保证收集气体的同时,能够实现设备的多样化,可以根据实际空间需要进行合理组合安装;内管与收集管或导向管连通,使收集到的气体能够顺畅的流通至冷凝器内被冷凝,且不会造成气体的分散,冷凝效果好。
[0049]第一锥形筒体的形状,方便液体的汇聚和收集;将出液管设于第一锥形筒体直径减小的一端,有利于液体能够被完全回收,通过出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管路,用于收集聚合反应产生的气体;冷凝器,设置在所述收集管路的出气口一端,与所述收集管路连通,用于冷凝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内管(1),与所述收集管路连通;外管(2),套装在所述内管(1)的外面形成密封的夹套结构;所述外管(2)与内管(1)之间具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长度小于内管(1)的长度,所述外管(2)的两端与内管(1)的两端之间具有距离;所述外管(2)具有凸出于外管(2)外表面的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设于外管(2)的两端,与两端的端面具有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路包括,至少一个收集管(5),用于气体的收集和流动;至少一个导向管(6),与所述收集管(5)连通,用于改变气体流向;所述内管(1)与收集管(5)或导向管(6)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乙交酯及共聚物聚合用的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装置,位于冷凝器的末端,与内管(1)连通,用于收集冷凝液体;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第一锥形筒体(8),与内管(1)连通,所述第一锥形筒体(8)的直径随液体流向逐渐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伯林黄庆崔华帅吴鹏飞史贤宁金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