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48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变压器,在使变压器载置于外壳的底面的状态下,在将树脂注入变压器的空心部时,可不会将残留空气封入树脂中。以埋没在充填于一次侧外壳(2)内的树脂(6)中的同时、一端面载置于一次侧外壳(2)的底面(2a)的方式将一次侧变压器(3)配置于一次侧外壳(2)的内部。在上述一次侧变压器(3)的空心部(1)形成开口面积随着远离一次侧外壳(2)的底面(2a)而变宽的倾斜内面(7)。(*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相对向配置的一次侧变压器和二次侧变压器之间利用电磁感应进行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的非接触式变压器。如上所述,在朝一次侧外壳2的内部注入树脂6的情况时,朝一次侧外壳2的面对二次侧外壳4的部分即底面2a,将树脂6注入一次侧外壳2的内部。在此,为了使一次侧变压器3埋入于该树脂6中,需要将树脂6也注入一次侧变压器3的空心部1。为了将树脂6充填于一次侧变压器3的空心部1,必须使原本位于空心部1的空气朝空心部1外排出,其排出量为欲将树脂6充填入于空心部1的量。但如上所述,因一次侧变压器3载置于一次侧外壳2的底面2a,其空心部1不仅开口面积窄而且近乎死巷状的空间,位于空心部1的空气难自狭窄开口排出,而难以向一次侧变压器3的空心部1充填树脂6。此外,一旦将树脂6注入,使其覆盖于一次侧变压器3的空心部1时,位于一次侧变压器3的空心部1的底部1a的空气未完全排掉,可能被封入于树脂6中成为残留空气15(图6)。于是,残留空气15被封入而残留于树脂6中时,如此则于一次侧变压器3重复通电而一次侧变压器3发热等情况下,该树脂6中的残留空气15会膨胀,而会导致一次侧外壳2的损坏·变形,为其问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变压器,将内藏于一次侧外壳2的一次侧变压器3和内藏于二次侧外壳4的二次侧变压器5相对向配置,利用在一次侧变压器3所具备的一次侧线圈部8和二次侧变压器5所具备的二次侧线圈部9之间发生的电磁感应在一次侧变压器3和二次侧变压器5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电力传输,其特征在于在以埋没在充填于一次侧外壳2内的树脂6中的同时、一端面载置于一次侧外壳2的底面2a的方式配置于一次侧外壳2的内部的一次侧变压器3中,在所述一次侧变压器3的空心部1形成开口面积随着远离一次侧外壳2的底面2a而变宽的倾斜内面7。由此,因空心部1的开口形成为具有比空心部1的底部宽的面积,在使树脂6流入空心部1时,可使在充填树脂6之前位于空心部1的空气自空心部1的宽开口排向空心部1外,使得不会将位于空心部1的空气作为残留空气15(参照图6)封入树脂6内,可使向空心部1充填树脂6,并且,因空心部1具有倾斜内面7,使树脂6沿着该倾斜内面7流入空心部1时,树脂6朝空心部1的底侧顺畅的流入,可使在充填树脂6之前位于空心部1的空气自空心部1的宽开口排向空心部1外,可消除将位于空心部1的空气作为残留空气15封入树脂6内。并且,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变压器中,将一次侧变压器3的一次侧线圈部8设置成在平行于一次侧变压器3的轴心方向而形成的筒周面卷绕电线。由此,因使得在一次侧变压器3的筒周面中相对于一次侧变压器3的轴心方向平行的部分设置一次侧线圈部8,在形成一次侧线圈部8时进行的绕线作业变得容易,即,因可简化制造,可以马上与量产工序相对应。并且,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变压器中,在一次侧变压器3的空心部1设置依据直径的大小形成的阶梯部10,利用该阶梯部10使得开口面积朝一次侧变压器的远离一次侧外壳的底面的方向逐渐变宽。由此,通过设置阶梯部10,使自空心部1的开口流入空心部1内的树脂6流向空心部1的底侧的速度变慢,因此,因可使位于空心部1的空气自开口排向空心部1外的时间变长,可更消除将残留空气15封入在空心部1所充填的树脂6中。并且,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变压器中,在一次侧变压器3设置自筒周面贯穿空心部1的贯穿孔11,而且将该贯穿孔11的孔径形成为比空心部1的内径小。由此,可使在一次侧外壳2和一次侧变压器3之间充填的树脂6经由孔径比空心部1的内径小的贯穿孔11缓慢地流入空心部1,或可使被封入在空心部1所充填的树脂6中残存空气15经由贯穿孔11排向空心部1外,可更消除将残留空气15封入在空心部1所充填的树脂6中。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例、即表示提高了一次侧线圈部的制造性的一次侧变压器相对于一次侧外壳的配置状态的侧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例、即表示设置有阶梯部的一次侧变压器相对于一次侧外壳的配置状态的侧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例、即表示设有贯穿孔的一次侧变压器相对于一次侧外壳的配置状态的侧剖视图。图5是表示现有技术例的非接触式变压器的侧剖视图。图6是表示同上的现有技术例、将一次侧变压器配置于一次侧外壳内且埋入于该树脂中的侧剖视图。符号说明1空心部,2一次侧外壳,3一次侧变压器,4二次侧外壳,5二次侧变压器,6树脂,7倾斜内面,8一次侧线圈部,9二次侧线圈部,10阶梯部,11贯穿孔。在本实施例中,也设想将该非接触式变压器T配置于在浴室使用的电动牙刷或电刮胡刀等电器X和对该电器X充电的充电器Y之间使用,于是,设想将一次侧外壳2称为充电器外壳,而且将一次侧变压器3称为充电器侧变压器,又将二次侧外壳4称为电器外壳,而且将二次侧变压器5称为电器侧变压器。构成该非接触式变压器的一次侧变压器3及二次侧变压器5分别以在内部具有中空部分的空心部1的筒状本体构成主体,具备使在该筒状本体的一部分将电线朝圆周方向卷绕的线圈部。将该一次侧变压器3及二次侧变压器5相对向配置,这种配置是在各自的筒状本体的筒端面间相对向的同时,使各自的空心部1的轴心位于同一线上。此外,就该线圈部来说,设置于筒状本体的中相对向的筒端面的附近位置,详细地说,在筒状本体形成自筒周面朝径向凹设的凹条部13,在该凹条部13卷绕电线而形成。在此,将一次侧变压器3的线圈部称为一次侧线圈部8,将二次侧变压器5的线圈部称为二次侧线圈部9。如上所述,使通电的一次侧线圈部8通过电磁感应现象使在二次侧线圈部9产生电,即,在一次侧线圈部8和二次侧线圈部9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电力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一次侧线圈部8及二次侧线圈部9设置于一次侧变压器3及二次侧变压器5的相对向部位的附近,即,因一次侧线圈部8及二次侧线圈部9配置相靠近,成为尽量防止非接触式变压器T的电力传输的效率的降低的构造。此外,图中12是与向一次侧线圈部8供电的电线或印刷电路板等连接的导线端子。而且,具有上述的构造的一次侧变压器3及二次侧变压器5分别配置于一次侧外壳2的内部及二次侧外壳4的内部。这是为了使一次侧变压器3和二次侧变压器5的距离尽量小,而使一次侧变压器3及二次侧变压器5的相对向的各自的筒端面分别与相对向的一次侧外壳2的底面2a及二次侧外壳4的底面4a接触。此外,就一次侧变压器3的空心部1的形状来说,使开口面积随着远离一次侧变压器3接触的一次侧外壳2的底面2a而变宽地形成(设空心部1的开口径为B、设空心部1的底部1a为A时,具有B>A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空心部1的轴心方向随着远离一次侧外壳2的底面2a使空心部1的内径变宽的倾斜内面7设置成遍及空心部1的侧面整体,即空心部1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近乎圆锥空间状。就设置于一次侧外壳2的一次侧变压器3的配置来说,与现有技术一样,使一次侧变压器3完全埋没于在一次侧外壳2的内部所注入的树脂6中。在向一次侧外壳2的内部注入树脂6时,使一次侧外壳2的底面2a位于下方,作为容器的底,使向一次侧变压器3的筒外部分和一次侧外壳2之间注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式变压器,将内藏于一次侧外壳的一次侧变压器和内藏于二次侧外壳的二次侧变压器相对向配置,利用在一次侧变压器所具备的一次侧线圈部和二次侧变压器所具备的二次侧线圈部之间发生的电磁感应在一次侧变压器和二次侧变压器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电力传输,其特征在于: 在以埋没在充填于一次侧外壳内的树脂中的同时、一端面载置于一次侧外壳的底面的方式配置于一次侧外壳的内部的一次侧变压器中,在所述一次侧变压器的空心部形成开口面积随着远离一次侧外壳的底面而变宽的倾斜内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尾诚一桂嘉志记山下干弘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