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井设计参数矫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946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井设计参数矫正方法,涉及试井参数设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井壁取芯、测井、临井测试等资料进行试井设计参数选取,进行初步试井设计;步骤二:在流压梯度测试结束后,获取到产量Q和井底流压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井设计参数矫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试井参数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试井设计参数矫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低渗透油藏储量所占比例较大,但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差、开发难度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低渗透油田的丰富石油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低渗透储层裂缝的存在和沉积过程的方向性,裂缝较为发育的地层渗透率各向异性较为突出,储层开发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径向非均质性。
[0003]试井设计参数在选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低渗透非均性质较强的储层,设计参数可能与储层实际物性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试井设计给出的测试工作制度、压力恢复关井时间不合理,会使得测试资料不可信甚至测试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试井设计参数在选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试井设计给出的测试工作制度、压力恢复关井时间不合理,从而使得测试资料不可信甚至测试失败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试井设计参数矫正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试井设计参数矫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井壁取芯、测井、临井测试等资料进行试井设计参数选取,进行初步试井设计;步骤二:在流压梯度测试结束后,获取到产量Q和井底流压p
wf
,根据Q

p
wf
对应关系,更新初步试井设计的渗透率或表皮系数;步骤三:利用更新后的试井设计指导产能测试和压力恢复测试过程,使产能测试工作制度、压力恢复关井时间更加合理。
[0006]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根据井壁取芯、测井、临井测试等资料进行试井设计参数选取,进行初步试井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流体高压物性参数(PVT):对于有井下流体PVT报告的井,直接使用PVT报告中实验室做出的结果,这是很准确的;对于测试井前期没有做取样分析,参考同层位临井高压物性参数,这种选取办法,虽然与实际有一定偏差,但是很接近,可以忽略不记;对于测试储层第一口预探井或者开发井,可以参考打井过程中MDT(电缆地层测试)解释成果,如果打井过程中,没有上MDT(电缆地层测试)项目,仅能够参考其他片区相同层位流体高压物性参数。
[0007]S2:有效渗透率:初期设计渗透率选取的方法是将已有测井渗透率和试井有效渗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分布图和回归测、试井渗透率对应关系曲线,将前期资料中测井渗透率代入到曲线关系式中,得到初步试井设计的有效渗透率;由于受前期参与回归的井数与回归的相关系数影响,有效渗透率的设计值与真实值差异会比较大,然后在试井设计中该参数对试井设计的精确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其他方式进
行渗透率修正,改进初步设计。
[0008]由于测试井在作业前无法获取准确的地层有效渗透率数据,需要在已有测试资料基础上寻找测井渗透率和试井有效渗透率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储层的物性参数,对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统计渗透率数据,可绘制渗透率分布图。
[0009]S3:储层有效厚度:有效厚度的选取使用测井解释成果,选取有效的油、气层,去掉干层厚度;在实际参数选取中,要结合完井方式,是射孔井还是裸眼井,最终选取测井解释成果中有效储层与井筒连通的有效厚度。
[0010]试井设计时储层有效厚度的选取需要根据地震剖面、构造图,以及测井数据为参考。储层有效厚度的选取,主要通过储层地层系数kh影响到试井设计结果。
[0011]S4:表皮系数考虑方面有钻井作业时钻井液对储层的影响、测试井有无酸化压裂等措施类作业、油气藏类型以及井型,对于钻井过程存在异常天气、工具问题等情况造成钻井液对储层长期浸泡时,根据浸泡时间与储层污染程度图版给定正表皮;对于措施类井根据措施后评价分析结果给定负表皮;对于复杂井型的井和高产气井,参考相似历史井;对于无特殊情况的测试井,表皮系数给定0。
[0012]表皮系数反应了井底污染及其他因素引起的附加压力降,试井设计参数需要根据钻完井期间的实际污染情况来判断,如:钻井过程中的漏失、钻井液对储层浸泡时间、完井方式、防砂等,对于定向井或水平井需要考虑到井筒斜度引起的几何表皮;对于高产气井还需要考虑到气体在井底的非达西流引起的视表皮影响。
[0013]S5:数学模型求解:对于潜山低渗透储层中微裂缝比较发育的情况,储层特征曲线会表现出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特征,双重孔隙介质试井数学模型在Laplace空间求解: (1)式中:为井底压力的Laplace空间解;u为Laplace空间自变量;f(u)为关于自变量u的函数;K0(x)、K1(x)分别是零阶、一阶虚宗量贝塞尔函数;C
D
为无因次井储系数;S为表皮系数。
[0014]对于双重孔隙介质流动期间的过渡段,进行Laplace空间解的反演,并对求解压力求导得到:
ꢀꢀꢀꢀꢀ
(2)其中: ; 式中:t
D
为无因次时间;C
D
为无因次井储系数;h为储层厚度;r
w
为井筒半径;C
t
为综合压缩系数;C为井筒储集系数;K
f
为裂缝系统渗透率;φ为孔隙度;ω为储能比;λ为窜流系数。
[0015]数学模型中参数主要涉及ω为储能比,λ为窜流系数,这两个参数主要来自油藏结合录井、测井资料的给定值,如果没有可以参考临井资料参数,这种选取办法较为接近,差异不大。
[0016]从双孔模型压力导数公式可以看出,渗透率大小、基质系统储集能力、窜流系数对径向流位置和窜流过渡段形态影较大,为了能够利用试井设计数据准确地指导试井压力恢复测试和产能测试,需要对设计参数进行优选。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获取到产量Q和井底流压p
wf
,根据Q

p
wf
对应关系更新试井设计的渗透率或表皮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压力计下入气层中部,按照设计工作制度稳定生产;A2:流压梯度测试;A3:流压梯度测试结束后,将压力计提出井口读取数据;A4:获取到产量Q和井底流压p
wf
,根据Q

p
wf
对应关系:式中:P
i
为原始地层压力;P
wf
为井底流动压力;q
g
为井口产量;k为地层有效渗透率;h为地层有效厚度;为储层条件粘度;、分别为地层条件下气体偏差系数和平均温度;P
sc
、T
sc
分别为气体标准状态下的压力和温度;φ为孔隙度;C
t
为综合压缩系数;t为时间;r
w
为井的半径;S
a
为视表皮系数,S
a
=S+Dq
g
,S为表皮系数,D为非达西流系数。
[0018]在完成初步试井设计后,式中所有参数均为已知量;待测得流压梯度后,将实测产量与井底流压代入数学模型,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井设计参数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井壁取芯、测井、临井测试进行试井设计参数选取,进行初步试井设计;步骤二:在流压梯度测试结束后,获取到产量Q和井底流压p
wf
,根据Q

p
wf
对应关系,更新初步试井设计的渗透率或表皮系数;步骤三:利用更新后的试井设计指导产能测试和压力恢复测试过程,使产能测试工作制度、压力恢复关井时间更加合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井设计参数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根据井壁取芯、测井、临井测试进行试井设计参数选取,进行初步试井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流体高压物性参数PVT:对于有井下流体PVT报告的井,直接使用井下流体PVT报告中实验室做出的结果,具体结果包括地层压力、温度以及井下流体在地层条件下的密度、粘度、体积系数、压缩系数、露点压力、泡点压力、地层水矿化度、偏差因子、流体组分分析;对于测试井前期没有做取样分析的井,使用同层位临井井下流体PVT报告中的高压物性参数;对于测试储层第一口预探井或者开发井,使用打井过程中电缆地层测试MDT解释成果中的压力、温度、流度值,其他参数使用有井下流体取样的其他区块同层位井PVT报告中的高压物性参数数值,对于测试储层第一口预探井或者开发井,如果打井过程上的施工项目少,没有可直接使用的高压物性参数,则直接使用其他区块同层位井的流体高压物性参数;S2:有效渗透率:初期设计渗透率选取的方法是将区块已知测井渗透率和试井有效渗透率的井进行测、试井渗透率相关性分析,首先将每口井根据开发层位将测、试井渗透率按照沉积相分类,在同类沉积相下,将所有井测井渗透率为横坐标、试井有效渗透率为纵坐标刻画在直角坐标系下,进行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寻找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中相关性较好的回归关系式,每一类沉积相下寻找测、试井渗透率相关性过程相同,最后根据测试井测试层位所处的沉积相和回归的测、试井渗透率对应关系式,将测井渗透率代入到关系式中,得到初步试井设计的试井有效渗透率;对于测、试井渗透率相关性不好的井,直接使用测井渗透率作为有效渗透率;S3:储层有效厚度:有效厚度的选取使用测井解释成果,选取有效的油、气层,去掉干层厚度;试井设计时储层有效厚度的选取需要根据地震剖面、构造图,以及测井数据为参考,寻找优势储层,如有生产测井解释结果最佳,可以直接得到储层有效厚度的真实值,储层有效厚度的选取,通过储层地层系数kh影响到试井设计结果;S4:表皮系数:对于作业异常情况使得钻井液对储层长期浸泡时,根据浸泡时间与储层污染程度图版给定正表皮,对于正常作业井,钻井液对储层浸泡时间短且储层压力处于平衡或欠平衡状态,钻井液对储层的污染忽略不记,钻井液浸泡时间可以从工程作业记录中查询,浸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绪房鑫磊于伟强赵洪涛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