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77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29
公开了一种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对比井,建立初始地层模型,确定隔夹层定量解释标准;针对目标井的测井曲线进行TVD校正,与对比井对比确定目标井的目的层;调节初始地层模型和目标井的井眼轨迹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目标井地层模型;根据隔夹层定量解释标准,在井眼轨迹上识别出隔夹层过井轴位置;根据隔夹层过井轴位置、井眼轨迹与目标井地层模型,反演隔夹层沿井眼轨迹的走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岩心、直井和水平井信息,识别出水平井轨迹上过井轴的隔夹层,有效确定夹层的平面展布范围,提高夹层井间预测的精度,为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依据。据。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油田进入开发阶段中后期后,剩余油挖潜是油田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油藏内部的隔夹层是影响剩余油分布、流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隔夹层的发育会对流体的运动起到遮挡和屏蔽作用,因此,隔夹层的识别和空间分布预测是开展油藏非均质性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0003]隔夹层的识别与预测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直井隔夹层的定性识别或定量描述已较为成熟;单井隔夹层类型识别与厚度解释仅仅是基础,井间油藏内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才是剩余油评价关键;而对井间对比时,隔夹层连续或尖灭往往通过露头的空间展布或沉积概念模型综合判断;随着水平井钻井技术的进步,在开发中后期越来越多的水平井被采用,与直井相比,水平井包含了大量地层横向变化信息,利用水平井信息确定轨迹走向隔夹层的分布状态,对于利用直井与水平井联合开展隔夹层连井剖面对比,提高空间上隔夹层描述的地质合理性与有效性非常重要。
[0004]现有技术中也注意到水平井信息的重要性,例如利用水平井资料结合直井资料研究了哈得孙油田井间隔夹层空间分布规律;利用直井和水平井联合控制的方法进行夹层空间分布预测;构建出直井(段)与水平井的隔夹层等时对比格架,依据直井与水平井隔夹层测井响应关系,确定了水平井单井隔夹层类型和定量解释标准;探讨了水平井沿轨迹方向的隔夹层分布。由于目前水平井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相对滞后,制约了水平井资料在隔夹层识别和预测中的有效发挥,导致利用水平井资料进行隔夹层识别及井间对比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
[0005]综合分析已有的成果,井间隔夹层的预测主要是通过直井标定结合地质模式或井间相控的方法来表征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或者根据直井识别结果利用地震资料开展井间隔夹层的预测,这些方法都没有考虑水平井的测井曲线信息,鉴于目前水平井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利用水平井测井信息来预测井间地质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0006]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7]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能够通过岩心、直井和水平井信息,识别出水平井轨迹上过井轴的隔夹层,有效确定夹层的平面展布范围,提高夹层井间预测的精度,为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依据。
[0009]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包括:
[0010]确定对比井,建立初始地层模型,确定隔夹层定量解释标准;
[0011]针对目标井的测井曲线进行TVD校正,与所述对比井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的层;
[0012]调节所述初始地层模型和所述目标井的井眼轨迹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目标井地层模型;
[0013]根据所述隔夹层定量解释标准,在所述井眼轨迹上识别出隔夹层过井轴位置;
[0014]根据所述隔夹层过井轴位置、所述井眼轨迹与所述目标井地层模型,反演隔夹层沿井眼轨迹的走向。
[0015]优选地,建立初始地层模型还包括:根据所述对比井的测井曲线,依据斜率变化趋势将目的层细分,获得多个细分层界面;确定每一细分层的厚度,利用所述对比井的实测电阻率曲线,反演每一细分层的电阻率。
[0016]优选地,针对目标井的测井曲线进行TVD校正,与所述对比井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的层包括:根据所述目标井的井斜数据将测井曲线投影到垂直深度,确定测井曲线在对比井模式下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将所述目标井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与对比井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进行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的层。
[0017]优选地,获得目标井地层模型还包括:根据所述初始地层模型与所述目标井的井眼轨迹以及目标井实测曲线,确定所述目标井地层模型的细分层的厚度与电阻率。
[0018]优选地,所述对比井为导眼井或邻井。
[0019]优选地,所述目标井为水平井。
[0020]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0021]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井间隔夹层预测装置,包括:
[0022]初始地层模型建立模块,确定对比井,建立初始地层模型,确定隔夹层定量解释标准;
[0023]目的层确定模块,针对目标井的测井曲线进行TVD校正,与所述对比井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的层;
[0024]目标井地层模型建立模块,调节所述初始地层模型和所述目标井的井眼轨迹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目标井地层模型;
[0025]识别模块,根据所述隔夹层定量解释标准,在所述井眼轨迹上识别出隔夹层过井轴位置;
[0026]反演模块,根据所述隔夹层过井轴位置、所述井眼轨迹与所述目标井地层模型,反演隔夹层沿井眼轨迹的走向。
[0027]优选地,建立初始地层模型还包括:根据所述对比井的测井曲线,依据斜率变化趋势将目的层细分,获得多个细分层界面;确定每一细分层的厚度,利用所述对比井的实测电阻率曲线,反演每一细分层的电阻率。
[0028]优选地,针对目标井的测井曲线进行TVD校正,与所述对比井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的层包括:根据所述目标井的井斜数据将测井曲线投影到垂直深度,确定测井曲线在对比井模式下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将所述目标井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与对比井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进行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的层。
[0029]优选地,获得目标井地层模型还包括:根据所述初始地层模型与所述目标井的井眼轨迹以及目标井实测曲线,确定所述目标井地层模型的细分层的厚度与电阻率。
[0030]优选地,所述对比井为导眼井或邻井。
[0031]优选地,所述目标井为水平井。
[0032]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0033]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
[0034]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所述的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
[0035]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
[0036]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0037]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38]图1示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对比井,建立初始地层模型,确定隔夹层定量解释标准;针对目标井的测井曲线进行TVD校正,与所述对比井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的层;调节所述初始地层模型和所述目标井的井眼轨迹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目标井地层模型;根据所述隔夹层定量解释标准,在所述井眼轨迹上识别出隔夹层过井轴位置;根据所述隔夹层过井轴位置、所述井眼轨迹与所述目标井地层模型,反演隔夹层沿井眼轨迹的走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其中,建立初始地层模型还包括:根据所述对比井的测井曲线,依据斜率变化趋势将目的层细分,获得多个细分层界面;确定每一细分层的厚度,利用所述对比井的实测电阻率曲线,反演每一细分层的电阻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其中,针对目标井的测井曲线进行TVD校正,与所述对比井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的层包括:根据所述目标井的井斜数据将测井曲线投影到垂直深度,确定测井曲线在对比井模式下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将所述目标井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与对比井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进行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的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其中,获得目标井地层模型还包括:根据所述初始地层模型与所述目标井的井眼轨迹以及目标井实测曲线,确定所述目标井地层模型的细分层的厚度与电阻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李军杨鑫路菁张爱芹刘坤刘秘邹友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