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叶藻酶解液培养的EM菌及其防治根结线虫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45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泡叶藻酶解液,用该泡叶藻酶解液作为培养基成分培养EM菌的工艺,以及培养得到的EM菌防治根结线虫的应用。所述泡叶藻酶解液是用ADL复合酶酶解泡叶藻得到的,可作为重要成分添加至培养EM菌的培养基,可以得到稳定高产的活菌量。对所得发酵液研究发现,其对南方根结线虫有着极为显著的防治效果,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泡叶藻酶解液培养的EM菌及其防治根结线虫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泡叶藻酶解液发酵培养得到EM菌,并用所得EM菌防治根结线虫。

技术介绍

[0002]在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四大病原中,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超过细菌和病毒,仅次于真菌病害。植物线虫病是世界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病害种类,每年对全球21多种主要农作物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危害最大的一类植物寄生线虫,造成的损失占50%以上,每年仅对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数百亿美元。
[0003]根结线虫寄主广泛,能够侵染3000多种植物,包括了大部分农作物,一般可造成作物减产10%~20%,严重时达75%以上。在我国,根结线虫分布广泛,发病率高,特别是随着保护地栽培模式的推广、作物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根结线虫病的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愈加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0004]目前有90多种根结线虫,90%以上的植物根结线虫病由四种线虫引起,即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根结线虫的繁殖力极强,通常每个雌虫可产卵1000枚以上。根结线虫主要存在于5~30cm深度的土壤中,通过侵入创口和形成瘤状的根结破坏植物根系结构,吸收植物营养,影响植物正常代谢活动,并引起其他病原菌的复合侵染,造成植物长势减弱甚至死亡,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根结线虫通常没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能够侵染的植物超过3000种,分属114科,包括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对大多数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烟草、茶叶、果树、蔬菜、药材和花卉等均可造成严重损失。受其危害后,作物品质下降,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同时线虫病的发生又加剧了枯萎病、黄菱病和立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危害,造成植物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受其它病原物侵染。
[0005]目前,我国对根结线虫防控措施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但仍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措施综合化水平较低,由此造成的根结线虫抗药性积累等问题使得根结线虫防治形势愈加严峻。
[0006]在控制该类病害的方法中,由于根结线虫通常存活于土壤中和植物根内,所以一般化学农药难以控制其危害,因此该类病害成为大量剧毒农药频繁使用的对象,对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由于化学杀线剂只能在短期内控制线虫数量,同时还存在成本高、持效短和抗药性等问题。此外,一些传统的防治方法,如轮作、种植抗病品种等虽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能够轮作的作物并不多,对根结线虫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十分有限。因此,传统控制方法并不能解决该类病害。综上所述,由于目前缺乏实用、高效、可持续的治理技术,根结线虫病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危害作物种类持续增加,致使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杀线虫生物农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0007]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可用于食品添加、养殖病害防治、土壤改良、生根壮苗、污水治理等
等。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主要生于大西洋,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及有机营养,是加工海藻肥的上等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8]EM菌是广谱性农业病害防治生物制剂,但很少有EM菌防治根结线虫的应用报道。而且现有的EM菌扩增发酵培养方法得到的活菌浓度不是太理想。本专利技术用泡叶藻作培养基成分发酵扩增EM菌,得到高活菌浓度的发酵液,用所得发酵液取得防治线虫的优异田间生防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泡叶藻的ADL复合酶酶解液,其可作为额外成分添加至现有的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的常规EM菌培养基中,用于提高EM菌产量。
[0010]其中ADL复合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优选比例为3:2:1。
[0011]所述泡叶藻酶解方法,是将泡叶藻与水混合进行机械磨碎成匀浆,再往匀浆添加ADL复合酶,充分搅拌反应,再经振动筛粗过滤得到酶解液。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泡叶藻酶解液的培养基,用于高效培养EM菌。
[0013]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泡叶藻酶解液作为额外成分添加至现有的培养基中能大幅提升EM菌产量。
[0014]所述培养基包含藻酶解液1.2%

1.8%、鱼蛋白胨0.4%

0.6%、玉米粉1.6%

2.4%、磷酸二氢钠0.4%

0.6%、糖蜜1.0%

1.5%、尿素0.4%

0.6%、碳酸钙0.2%

0.3%,余量为水。
[0015]优选地,所述培养基按重量包含泡叶藻酶解液 1.5%、鱼蛋白胨 0.5%、玉米粉 2%、磷酸二氢钠 0.5%、糖蜜 1.25%、尿素 0.5%、碳酸钙 0.25%,余量为水。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发酵生产EM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Ⅰ.将EM菌种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种子液;所述种子培养基可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种子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以种子培养基的重量计,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蔗糖 2%、尿素 0.5%、糖蜜 1.2%、磷酸二氢钠 0.5%、碳酸钙 0.25%,补水至100%,121℃灭菌20min;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可由技术人员按需要调整,直到获得所需种子液活菌数,优选种子液活菌数≥2亿/mL;Ⅱ.将种子液以优选的3%

10%重量比接种于上述含有泡叶藻酶解液的培养基中,在28

35℃条件下振荡转速160

200r/min发酵60

96h得到泡叶藻复合菌剂发酵液;Ⅲ.经过振动筛80

150目粗过滤和全自动错流膜除菌微滤系统进行无菌过滤浓缩,得到EM菌发酵液成品。
[0017]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EM菌发酵液防治根结线虫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但非限制性地描述本专利技术。
[0019]本专利技术所用材料均为可商购材料。
[0020]本专利技术所用EM菌种购自郑州农盛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冀饲添(2016)T07008)。
[0021]本专利技术所用泡叶藻为产自北大西洋沿岸海域的进口泡叶藻。
[0022]实施例1.泡叶藻酶解根据不同操作条件分为A、B、C三组,对泡叶藻进行酶解,如下。
[0023]A组:将新鲜泡叶藻按照料水比1:2进行机械磨碎成匀浆,在45℃条件下按照匀浆:ADL复合酶=100:0.5添加,充分搅拌反应28h,在经振动筛100目粗过滤得到泡叶藻酶解液,测得泡叶藻酶解液粘度为79mPa

s(3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叶藻酶解液,其可用于提高EM菌的培养的产量,所述泡叶藻酶解液是用ADL复合酶酶解泡叶藻得到的,所述ADL复合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叶藻酶解液,其中,酶解所述泡叶藻的操作是将泡叶藻与水混合进行机械磨碎成匀浆,再往匀浆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重量比为3:2:1的ADL复合酶,充分搅拌反应,再经振动筛粗过滤得到酶解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叶藻酶解液,其中,酶解所述泡叶藻的具体操作是将泡叶藻按照料水比1:2进行机械磨碎成匀浆,在45

55℃条件下按照匀浆:ADL复合酶=100:(0.3

0.5)添加,充分搅拌反应24

30h,在经振动筛100目粗过滤得到酶解液。4.一种EM菌的培养基,其包括泡叶藻酶解液、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EM菌的培养基,其按重量比包括:泡叶藻酶解液1.2%

1.8%、鱼蛋白胨0.4%

0.6%、玉米粉1.6%

2.4%、磷酸二氢钠0.4%

0.6%、糖蜜1.0%

1.5%、尿素0.4%

0.6%、碳酸钙0.2%

0.3%,余量为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EM菌的培养基,其中按重量计包括:泡叶藻酶解液 1.5%、鱼蛋白胨 0.5%、玉米粉 2%、磷酸二氢钠 0.5%、糖蜜 1.25%、尿素 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军孙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