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β-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940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
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以及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β

膦内酰胺和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都是β

内酰胺类化合物的重要含磷类似物,可以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在药物化学、农药和合成化学领域都有广泛用途的化合物。初步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相似的β

膦内酰胺和β

次膦内酰胺都可以作为蛋白酶的抑制剂,与转肽酶的结合能明显低于相应的β

磺内酰胺和β

内酰胺类化合物。含β

膦内酰胺的碳青霉烯类似物可以作为碳青霉烯抑菌过渡态的结构类似物,是广谱的金属β

内酰胺酶抑制剂(Yang,K.

W.;Feng,L.J.;Yang,S.

K.;Aitha,M.;LaCuran,A.E.;Oelschlaeger,P.;Crowder, M.W.Bioorg.Med.Chem.Lett.2013,23,5855

5859.)。
[0003]由于β

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物用途,人们相继开发了不同的制备方法。β
‑ꢀ
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可以通过二(烷氧基)氯化磷与氮杂环丙烷经开环和分子内Arbuzov反应 (Gubnitskaya,E.S.;Semashko,Z.T.;Parkhomenko,V.S.;Kirsanov,A.V.Obshch.Khim.1980, 50,2171

2184.),二(烷氧基)氯化磷与β

卤代胺经亚磷酰化和分子内Arbuzov反应 (Gubnitskaya,E.S.;Parkhomenko,V.S.;Semashko,Z.T.;Samarai,L.I.Phosphorus SulfurRelat.Elem.1983,15,257

258.),过渡金属催化的α

重氮膦酰胺的分子内卡宾插入环化反应(Afarinkia,K.;Cadogan,J.I.G.;Rees,C.W.J.Chem.Soc.,Chem.Commun.1992,(3), 285

287.),以及β

氨基膦酰氯的分子内膦酰胺化等方法来制备(Xu,J.X.Chem.Heterocycl. Compd.2020,56,308

310.)。然而,这些制备方法往往底物适用范围有限或者需要贵金属催化剂,难以合成结构多样性的β

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尚无合成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的报道。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和亚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反应原料简单易得,过程容易操作。所得到的化合物可应用于重要的有机材料和药物以及农药,还可以用于有机材料和药物合成中间体,用于多种材料和药物制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类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类化合物可应用于重要的有机材料和药物以及农药,还可以用于有机材料和药物及农药合成中间体,用于多种材料和药物及农药制备。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和亚胺为原料,原料简单易得,且不需要繁琐的操作,是一种适合于大量制备的简便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结构和技术方案如下:
[0007]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式1),其是通过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
(式 2)与亚胺类化合物(式3)发生反应得到的。
[0008][0009]上述反应式中:
[0010]R1和R2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2~7个碳原子的烯基、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芳基、R2还表示具有8~12个碳原子的芳乙烯基;R3和R4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具有6~8个碳原子的芳基或者芳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 R1、R2、R3和R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芳基和芳氧基可以是含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的苯基和苯氧基;R
3/4
和R
4/3
表示一个取代基为R3,另一个为R4。
[0011]其中所述的烷基是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异戊基、仲戊基、新戊基,特别优选具有1~3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最优选为甲基和乙基。
[0012]所述的烷氧基是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仲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仲戊氧基、新戊氧基,特别优选具有1~3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最优选为甲氧基和乙氧基。
[0013]所述的烯基是指具有2~7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E) 和(Z)


‑1‑
烯基、(E)和(Z)


‑1‑
烯基、2

甲基丙
‑1‑
烯基、(E)和(Z)
‑3‑
甲基


‑1‑
烯基、(E) 和(Z)


‑1‑
烯基、(E)和(Z)


‑2‑
烯基、(E)和(Z)


‑3‑
烯基、(E)和(Z)


‑4‑
烯基、(E)和(Z)
‑2‑ꢀ
甲基戊
‑1‑
烯基、(E)和(Z)
‑3‑
甲基戊
‑1‑
烯基、(E)和(Z)
‑4‑
甲基戊
‑1‑
烯基、(E)和(Z)


‑1‑
烯基、 (E)和(Z)


‑2‑
烯基、(E)和(Z)


‑3‑
烯基、(E)和(Z)


‑4‑
烯基、(E)和(Z)


‑5‑
烯基、(E)和(Z)
‑2‑ꢀ
甲基己
‑1‑
烯基、(E)和(Z)
‑3‑
甲基己
‑1‑
烯基、(E)和(Z)
‑4‑
甲基己
‑1‑
烯基、(E)和(Z)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如式1所示的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其中:R1和R2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2~7个碳原子的烯基、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芳基,R2还表示具有8~12个碳原子的芳乙烯基;R3和R4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具有6~8个碳原子的芳基或者芳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R1、R2、R3和R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芳基和芳氧基可以是含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的苯基和苯氧基;R
3/4
和R
4/3
表示一个取代基为R3,另一个为R4。2.一种如式1所示的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式2所示的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和式3所示的亚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β

次膦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亚胺有醛和胺原位反应生成,直接使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家喜付星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