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929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通过将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和换热器的内容积,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质量,实现简单方便准确地计算制冷剂质量。实现简单方便准确地计算制冷剂质量。实现简单方便准确地计算制冷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调装置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就是其制冷剂量。空调装置内制冷剂量过少,空调装置的能效低、用户体验差;空调装置内制冷剂量过多,空调装置的可靠性差,甚至会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因此,合适的制冷剂量对空调装置非常重要。
[0003]空调装置内制冷剂一般分布在室外机及室内机的换热器、室外机及室内机的连接配管、室外机内的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包括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压缩机等)。通常情况下,室外机及室内机的连接配管,室外机内的压力容器,其制冷剂为单相态,制冷剂的质量分布计算相对容易。但室外机及室内机换热器的制冷剂为多相态(通常情况下,冷凝器内的制冷剂状态有过热状态、饱和状态、过冷状态;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状态有饱和状态、过热状态),制冷剂的质量分布计算相对复杂。
[0004]目前的冷凝器、蒸发器内制冷剂质量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而且准确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内制冷剂质量计算复杂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0008]控制器,其配置为:
[0009]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
[0010]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和换热器的内容积,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质量。
[0011]进一步的,当所述换热器为冷凝器时,所述冷凝器包括过热区域、饱和区域、过冷区域;
[0012]所述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和换热器的内容积,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质量,具体包括:
[0013]根据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
[0014]根据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
[0015]根据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
[0016]根据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及过热区域的容积比,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及饱和区域的容积比,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及过冷区域的容积比,确定冷凝器内制冷剂密度ρ1与冷凝器容积比x的关系函数ρ1=f1(x);
[0017]计算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
[0018]计算冷凝器内制冷剂的质量m
r_c
=ρ
ave1
×
V
o

[0019]其中,V
o
为冷凝器的内容积。
[0020]又进一步的,所述根据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具体包括:
[0021]获取过热区域入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a
和过热区域出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b

[0022]将过热区域沿着制冷剂流动方向等分为多段,计算每段过热区域的焓值;
[0023]根据制冷剂密度与焓值对应关系计算每段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
[0024]所述根据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具体包括:
[0025]获取饱和区域入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b
和饱和区域出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c

[0026]将饱和区域沿着制冷剂流动方向等分为多段,计算每段饱和区域的焓值;
[0027]根据制冷剂密度与焓值对应关系计算每段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
[0028]所述根据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具体包括:
[0029]获取过冷区域入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c
和过冷区域出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d

[0030]将过冷区域沿着制冷剂流动方向等分为多段,计算每段过冷区域的焓值;
[0031]根据制冷剂密度与焓值对应关系计算每段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
[0032]然后,根据每段过热区域的容积比与每段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每段饱和区域的容积比与每段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每段过冷区域的容积比与每段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进行拟合,得到制冷剂密度与冷凝器容积比之间的关系曲线,获得冷凝器内制冷剂密度ρ1与冷凝器容积比x的关系函数ρ1=f1(x)。
[0033]更进一步的,
[0034]过热区域的容积比:
[0035]饱和区域的容积比:
[0036]过冷区域的容积比:
[0037]其中,
[0038][0039][0040][0041]其中,t
a
为冷凝器入口制冷剂温度,t
b
=t
c
为制冷剂饱和温度,t
d
为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温度,t1为冷凝器吸入空气温度,t2为冷凝器吹出空气温度。
[0042]再进一步的,h
a
为气态制冷剂焓值,根据冷凝器入口制冷剂温度t
a
和压缩机排气压力P
d
计算;
[0043]h
b
为饱和气体制冷剂焓值,根据压缩机排气压力P
d
计算;
[0044]h
c
为饱和液体制冷剂焓值,根据压缩机排气压力P
d
计算;
[0045]h
d
为液态制冷剂焓值,根据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温度t
d
和压缩机排气压力P
d
计算。
[0046]进一步的,当所述换热器为蒸发器时,所述蒸发器包括饱和区域、过热区域;
[0047]所述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和换热器的内容积,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质量,具体包括:
[0048]根据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
[0049]根据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
[0050]根据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及饱和区域的容积比,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及过热区域的容积比,确定蒸发器内制冷剂密度ρ2与蒸发器容积比y的关系函数ρ2=f2(y);
[0051]计算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
[0052]计算蒸发器内制冷剂的质量m
r_e
=ρ
ave2
×
V
in

[0053]其中,V
in
为蒸发器的内容积。
[0054]又进一步的,所述根据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具体包括:
[0055]获取饱和区域入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e
和饱和区域出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f

[0056]将饱和区域沿着制冷剂流动方向等分为多段,计算每段饱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其配置为: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和换热器的内容积,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换热器为冷凝器时,所述冷凝器包括过热区域、饱和区域、过冷区域;所述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根据换热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和换热器的内容积,计算换热器内制冷剂的质量,具体包括:根据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根据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根据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根据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及过热区域的容积比,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及饱和区域的容积比,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及过冷区域的容积比,确定冷凝器内制冷剂密度ρ1与冷凝器容积比x的关系函数ρ1=f1(x);计算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平均密度计算冷凝器内制冷剂的质量m
r_c
=ρ
ave1
×
V
o
;其中,V
o
为冷凝器的内容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具体包括:获取过热区域入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a
和过热区域出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b
;将过热区域沿着制冷剂流动方向等分为多段,计算每段过热区域的焓值;根据制冷剂密度与焓值对应关系计算每段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所述根据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具体包括:获取饱和区域入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b
和饱和区域出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c
;将饱和区域沿着制冷剂流动方向等分为多段,计算每段饱和区域的焓值;根据制冷剂密度与焓值对应关系计算每段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所述根据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焓值,计算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具体包括:获取过冷区域入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c
和过冷区域出口处制冷剂的焓值h
d
;将过冷区域沿着制冷剂流动方向等分为多段,计算每段过冷区域的焓值;根据制冷剂密度与焓值对应关系计算每段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然后,根据每段过热区域的容积比与每段过热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每段饱和区域的容积比与每段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每段过冷区域的容积比与每段过冷区域内制冷剂的密度,进行拟合,得到制冷剂密度与冷凝器容积比之间的关系曲线,获得冷凝器内制冷剂密度ρ1与冷凝器容积比x的关系函数ρ1=f1(x)。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过热区域的容积比:
饱和区域的容积比:过冷区域的容积比:其中,其中,其中,其中,t
a
为冷凝器入口制冷剂温度,t
b
=t
c
为制冷剂饱和温度,t
d
为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温度,t1为冷凝器吸入空气温度,t2为冷凝器吹出空气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h
a
为气态制冷剂焓值,根据冷凝器入口制冷剂温度t
a
和压缩机排气压力P
d
计算;h
b
为饱和气体制冷剂焓值,根据压缩机排气压力P
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鹏高永坤孙杨韩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