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924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平流区、沉淀区和气浮区;平流区和沉淀区之间设有可移动穿孔花墙;沉淀区和气浮区之间设有第一固定穿孔花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废水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废水处理装置,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便于操作,使用该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废水,泥渣沉淀速度快,沉淀效率高,成本低,工程化应用前景广阔。工程化应用前景广阔。工程化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的不断扩容以及城镇居民用水量的逐渐增加,原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着处理负荷增大、工艺升级、设备老化、整体搬迁等问题,而且面对城市人口的扩容,城乡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对于城镇污水厂而言,污水、污泥、除臭等处理要求不断提高,在现有用地上,既要满足规划远期处理量,又要满足提标改造的需要,造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占地空间不断缩小。另外,污水厂周边新征用地不仅受到环保距离约束,拆迁也存在较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污水厂管理企业多被要求在原厂址范围内进行扩建、提标等建设任务,这无疑给设计、施工、运营带来压力和难度。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很多城市的老旧污水处理厂已经不能达到污水的处理要求,这都迫使城镇污水处理厂向工艺精细化、用地节约化转变。
[0003]沉淀单元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构筑单元,占用了绝大部分用地面积,同时存在沉淀污泥量大,污泥处置费用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废水处理沉淀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平流区、沉淀区和气浮区;平流区和沉淀区之间设有可移动穿孔花墙;沉淀区和气浮区之间设有第一固定穿孔花墙。
[0007]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底部设有集泥斗;集泥斗接排泥管,排泥管上设有排泥阀,集泥斗收集废水处理装置内沉淀下来的污泥,通过排泥管外排。
[0008]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平流区内部设有第二固定穿孔花墙;根据水流动方向,第二固定穿孔花墙设置在进水侧。
[0009]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平流区进水侧设有进水管路;废水通过平流区进水侧进水管路后穿过进水侧的第二固定穿孔花墙。
[0010]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沉淀区内部填充填料;进一步优选的,填料为斜板或斜管中的一种;再进一步优选的,填料为斜板填料;又进一步优选的,填料为侧向流斜板组件;更进一步优选的,填料为侧向流倒V型斜板组件;具体为,侧向流倒V型斜板横断面为侧向流倒V型,采用乙丙共聚材质,厚度为1.5

1.7mm,两板以一定的角度组合而成,两板间顶部角度可调;侧向流倒V型斜板组件由侧向流倒V型斜板与卡件通过滑道杆、连接件、连接杆组成的标准模块单元组装而成。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填料采用斜向长度0.25m的侧向流倒V型斜板,独立单板支撑结构。
[0012]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沉淀区内部设有反冲洗装置,反冲洗装置用于填料的冲洗。
[0013]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沉淀区内部设有第一污泥浓度监测仪;根据水流动方向,第一污泥浓度监测仪设在沉淀区进水侧;废水通过可移动穿孔花墙进入沉淀区,再经过沉淀区内填料;根据水流动方向,第一污泥浓度监测仪设在可移动穿孔花墙与沉淀区内填料之间。
[0014]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沉淀区内部设有第二污泥浓度监测仪;根据水流动方向,第二污泥浓度监测仪在沉淀区内部出水侧;废水经过沉淀区内填料后,通过第一固定穿孔花墙排出沉淀区进入气浮区;根据水流动方向,第二污泥浓度监测仪设在沉淀区内填料与第一固定穿孔花墙之间。
[0015]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气浮区内部从进水部位到出水部位依次设有气浮接触区、气浮分离区;进一步优选的,气浮接触区和气浮分离区之间设有隔板。
[0016]进一步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气浮区分离区设有分割板。
[0017]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气浮区还包括溶气罐;进一步优选的,溶气罐连接空压机、回流泵;空压机向溶气罐中提供满足要求的压缩空气,回流泵向溶气罐中提供满足要求的水,压缩空气与水在溶气罐中形成压力溶气。
[0018]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气浮区顶部设有刮渣机。
[0019]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气浮区出水侧设有排渣槽;气浮区顶部刮泥机将浮渣刮至排渣槽中,排渣槽外接排渣管排出。
[0020]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气浮接触区内部设有溶气释放器,溶气释放器与溶气罐相连,溶气罐通过溶气释放器向气浮接触区内提供压力溶气。
[0021]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气浮区出水侧设有集水管;气浮分离区中处理后的废水通过集水管收集后排出。
[0022]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装置,气浮区出水侧与溶气罐之间设有回流管,气浮区部分出水经回流管接回流泵进入溶气罐。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废水进入平流区,进行初步沉淀;
[0025]废水通过可移动穿孔花墙进入沉淀区,进行二次沉淀;
[0026]废水通过第一固定穿孔花墙进入气浮区,进行气浮沉淀后排出。
[0027]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方法中,废水水质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COD≥25mg/L;BOD5≥5mg/L;MLSS≥2000mg/L;进一步优选的,废水水质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COD为25

5000mg/L;BOD5为5

2000mg/L;MLSS为2000

5000mg/L。
[0028]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方法中,废水水质满足MLSS≥2000mg/L;进一步优选的,废水水质满足MLSS≥2500mg/L;再进一步优选的,废水水质满足MLSS≥2800mg/L;更进一步优选的,进水废水水质中MLSS为3000

4000mg/L。
[0029]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方法中,平流区的HRT为0.2

0.4h;进一步优选的,平流区的HRT为0.25

0.35h;再进一步优选的,平流区的HRT为0.3h。
[0030]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方法中,平流区的表面负荷q为8

15m3/m2.h;进一步优选的,平流区的表面负荷q为9

13m3/m2.h;再进一步优选的,平流区的表面负荷q为10.8m3/m2.h。
[0031]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方法中,平流区初步沉淀得到的污泥外排,外排污泥量为平流区进水量的10

60%;进一步优选的,外排污泥量为平流区进水量的15

55%;再进一步优选的,外排污泥量为平流区进水量的20

50%。
[0032]优选的,这种废水处理方法中,当平流区的沉淀效率≥65%时,可移动穿孔花墙位置固定;进一步优选的,当平流区的沉淀效率≥70%时,可移动穿孔花墙位置固定;再进一步优选的,当平流区的沉淀效率≥75%时,可移动穿孔花墙位置固定。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平流区、沉淀区和气浮区;所述的平流区和沉淀区之间设有可移动穿孔花墙;所述的沉淀区和气浮区之间设有第一固定穿孔花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流区内部设有第二固定穿孔花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区内部填充填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区内部设有第一污泥浓度监测仪;根据水流动方向,所述的第一污泥浓度监测仪设在沉淀区进水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区内部设有第二污泥浓度监测仪;根据水流动方向,所述的第二污泥浓度监测仪设在沉淀区出水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浮区内部从进水部位到出水部位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文选岑玉铭李浩罗凡徐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