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红刚专利>正文

一种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918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通过上述方案,对三洞公路隧道穿越既有铁路区域的地质数据已经既有铁路的地理坐标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在既有铁路上设置若干传感器,同时将收集的信息导入建模软件建立地质模型,然后再将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实时传输至模型中,通过传感器所监测的每个循环进尺的沉降量对下一个循环进尺进行实时调整,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隧道开挖时存在无法根据既有铁路的沉降位移等信息实时调整在建隧道的施工进度的技术缺陷。施工进度的技术缺陷。施工进度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减小既有运营轨道的施工沉降和扰动的方法为:化学注浆加固地层法,即提前对既有铁路路基地层及下方一定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提前注浆加固,提高土体参数,以此减小隧道等建筑物下穿或者临近线路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施工沉降和扰动。但是注浆加固方法有诸多缺点:首先,注浆加固施工本身就会对既有路基产生扰动沉降,特别是黄土地区,黄土的湿陷性十分明显,注浆施工本身就会产生较大沉降,限制了注浆加固方法;其次,大面积注浆加固会给后续施工带来较多困难,土体参数大面积提高,开挖困难,在不允许采用爆破施工的条件下,施工进度缓慢,掘进施工困难。
[0003]现有技术中,在建隧道穿越既有线路时,不能对既有铁路线路的沉降和位移进行数字化的实时监测,这也就使得技术人员无法根据既有铁路的沉降位移等信息实时调整在建隧道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隧道开挖时存在无法根据既有铁路的沉降位移等信息实时调整在建隧道的施工进度的技术缺陷。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收集三洞公路隧道待穿越既有铁路区域的地质数据以及既有铁路的地理坐标信息,并在既有铁路上设置若干沉降监测传感器和位移监测传感器;
[0007]S2、利用建模软件根据步骤S1收集的地质数据建立地质模型,并将所述的地理坐标信息、三洞公路隧道的线路信息以及监测信息均导入所述地质模型中;
[0008]S3、判断地质类型并进行三洞公路隧道主体结构施工;
[0009]S4、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并确定三洞公路隧道的施工进度。
[00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0011]S11、采集三洞公路隧道上方的既有铁路所在区域的地面地理坐标信息;
[0012]S12、在步骤S11所采集区域设置若干钻孔,并对各个钻孔进行地质信息信息采集;
[0013]S13、步骤S11所得到区域内的既有铁路线路上设置若干监测点位,并在各点位上设置沉降监测传感器和位移监测传感器;
[0014]S14、检测并判断各个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同时采集各监测点位的原始沉降信息。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S12中,在设置钻孔时,首先设置若干带有
编号的主钻孔,对各个主钻孔进行地质体取样,完成主钻孔地质体取样之后,在各相邻主钻孔之间设置若干副钻孔并对各个副钻孔进行编号和地质体取样。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0017]S21、将步骤S11采集的地理坐标信息导入建模软件创建地面模型,并在地面模型中建立既有铁路模型;
[0018]S22、将步骤S12采集的地质数据导入步骤S21建立的地面模型中并创建地质模型;
[0019]S23、将三洞公路隧道的线路信息导入步骤S22建立的模型中并在所述模型中建立三洞公路隧道的三维模型;
[0020]S24、将步骤S14采集的监测信息导入步骤S23建立的三维模型中。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0022]S31、在步骤S24建立的模型中测量三洞公路隧道距离地面的埋深高度;
[0023]S32、根据步骤S31测得的埋深高度判断隧道埋深类型;
[0024]S33、查询三洞公路隧道所经过区域的地质类型,并根据地质类型判断所需要采用的施工方案;
[0025]如果地质类型属于软质类地质,则进入S34,如果是硬质地质,则进入 S35;
[0026]S34、在三洞公路隧道的上方沿隧道里程线方向插入若干承重件,然后采用盖挖法对隧道进行施工;
[0027]S35、采用新奥法对隧道进行施工。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S32中所述的隧道埋深类型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判断:
[0029]三洞公路隧道的平均高度为H,隧道平均埋深为h,如果h>2H,则该隧道为深埋隧道,如果h≤2H,则该隧道为浅埋隧道。
[00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0031]S41、技术人员根据各传感器的实时监测信息判断各监测点位的实时沉降量;
[0032]如果沉降量a<1mm/d,则将原有的循环掘进尺改为1.5L0,其中L0为理论循环掘进尺,如果沉降量为1mm/d≤a<3mm/d,则循环掘进尺为L0,如果沉降量a≥3mm/d,则循环掘进尺为0.5L0;
[0033]S42、施工现场按照步骤S41所判断的循环掘进尺进行施工。
[003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三洞公路隧道穿越既有铁路区域的地质数据以及既有铁路的地理坐标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在既有铁路上设置若干传感器,同时将收集的信息导入建模软件建立地质模型,然后再将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实时传输至模型中,通过传感器所监测的每个循环进尺的沉降量对下一个循环进尺进行实时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隧道开挖时存在无法根据既有铁路的沉降位移等信息实时调整在建隧道的施工进度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37]图2为图1中的步骤S1的流程图;
[0038]图3为图1中的步骤S2的流程图;
[0039]图4为图1中的步骤S3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41]如图1

4所示,一种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S1、收集三洞公路隧道待穿越既有铁路区域的地质数据以及既有铁路的地理坐标信息,并在既有铁路上设置若干沉降监测传感器和位移监测传感器;
[0043]S2、利用建模软件根据步骤S1收集的地质数据建立地质模型,并将所述的地理坐标信息、三洞公路隧道的线路信息以及监测信息均导入所述地质模型中;
[0044]S3、判断地质类型并进行三洞公路隧道主体结构施工;
[0045]S4、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并确定三洞公路隧道的施工进度。
[00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对三洞公路隧道穿越既有铁路区域的地质数据已经既有铁路的地理坐标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在既有铁路上设置若干传感器,同时将收集的信息导入建模软件建立地质模型,然后再将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实时传输至模型中,通过传感器所监测的每个循环进尺的沉降量对下一个循环进尺进行实时调整,使得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隧道开挖时存在无法根据既有铁路的沉降位移等信息实时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三洞公路隧道待穿越既有铁路区域的地质数据以及既有铁路的地理坐标信息,并在既有铁路上设置若干沉降监测传感器和位移监测传感器;S2、利用建模软件根据步骤S1收集的地质数据建立地质模型,并将所述的地理坐标信息、三洞公路隧道的线路信息以及监测信息均导入所述地质模型中;S3、判断地质类型并进行三洞公路隧道主体结构施工;S4、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并确定三洞公路隧道的施工进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S11、采集三洞公路隧道上方的既有铁路所在区域的地面地理坐标信息;S12、在步骤S11所采集区域设置若干钻孔,并对各个钻孔进行地质信息信息采集;S13、步骤S11所得到区域内的既有铁路线路上设置若干监测点位,并在各点位上设置沉降监测传感器和位移监测传感器;S14、检测并判断各个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同时采集各监测点位的原始沉降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在设置钻孔时,首先设置若干带有编号的主钻孔,对各个主钻孔进行地质体取样,完成主钻孔地质体取样之后,在各相邻主钻孔之间设置若干副钻孔并对各个副钻孔进行编号和地质体取样。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三洞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S21、将步骤S11采集的地理坐标信息导入建模软件创建地面模型,并在地面模型中建立既有铁路模型;S22、将步骤S12采集的地质数据导入步骤S21建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刚李亚隆毛锦波于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赵红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