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908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及其组装方法,属于装配建筑技术领域,包括楼板龙骨、楼板板体、楼梯板和U型支架,所述楼板龙骨的上端拼装有楼板板体,所述楼板板体的一角处开设有楼梯口,所述楼梯口中安装有楼梯板,所述楼板龙骨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U型支架,所述楼梯板滑动连接于U型支架上。将楼板阶梯化,节约建筑物内部空间;楼梯板变形使用过程中利用人体踩踏重力为变形驱动力,节约驱动能源,减少驱动设备的使用,损坏可能性降低,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及其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其中,预制板就是20世纪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现如今房屋建筑已经淘汰这种方式,改为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该实用针对钢结构公寓建筑中使用的楼板进行一定的改进。
[0003]专利号为CN202020820121.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寓轻型钢楼板,包括楼层板和保温板,所述楼层板的底侧设置有副梁架,且副梁架的外侧面设置有电固定折片,所述副梁架的外表面固定有固定螺栓,且楼层板的后端底侧安装有主梁架,所述楼层板的外侧固定有侧撑条,且侧撑条的中间位置安置有副撑条,所述内支撑壳的外侧固定有金属框,且金属框的内部设置有走线孔,所述固定折片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螺孔,且楼层板的底侧固定有底面板,所述底面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底槽板。能够通过固定折片与固定螺栓让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以便于安装和拆卸,且整体可通过拆卸的方式进行重复的使用同时便于日后的移动或扩展居住空间,便于对楼层之间的楼梯和厨卫排水进行一定的规划。
[0004]专利号为CN201820209365.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预制装配式整体楼板,其结构包括楼板本体、上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和预埋管,所述楼板本体内部设有上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和预埋管,所述楼板本体的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与预制墙或柱相接的企口;所述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均是由双向钢筋连接为一体,下层钢筋网两个方向的钢筋均为通长设置,所述上层钢筋是由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构成,其中横向钢筋或通长或断开且出板边。
[0005]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问题:不可通过拆卸安装以便进行重复使用,不便于根据需要扩充居住空间,未设置与楼板一体化连接的楼梯,在实施时需要单独设置楼梯,安装难度大,楼板和楼梯所占用的空间大,若使用家用电梯等设施来扩大室内使用面积,则会存在电力设备易损坏,维修难度大,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及其组装方法,将楼板阶梯化,针对现代化公寓建筑的隔层所设计,在楼梯不使用时可恢复成平板状,该平板填充楼梯口,从而实现该楼梯与隔层楼板一体化,节约建筑物内部空间;楼梯板变形使用过程中利用人体踩踏重力为变形驱动力,节约驱动能源,减少驱动设备的使用,损坏可能性降低,使用寿命延长;楼梯板的板体以及气动结构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易于拆装和更换,组装难度低,组装时间短,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包括楼板龙骨、楼板板体、楼梯板和U型支架,所述楼板龙骨的上端拼装有楼板板体,所述楼板板体的一角处开设有楼梯口,所述楼梯口中安装有楼梯板,所述楼板龙骨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U型支架,所述楼梯板滑动连接于U型支架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楼板板体由多块板体拼接形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楼梯板包括主板板体、主支撑机构、副板体和副支撑组件,所述主板板体的下端设置有主支撑机构,且主板板体的一侧通过副支撑组件连接有副板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机构包括主气动组件、基座和T型滑轨,所述主气动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板板体,主气动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凸起的T型滑轨,且基座的中部均设置有空腔,该空腔中放置有主气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副板体包括板壳、副气囊、气嘴、槽口和插孔,所述板壳的中部设置有空腔,空腔中放置有副气囊,所述副气囊连通有气嘴,气嘴安装于板壳上,所述板壳的一侧开设有槽口和插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副支撑组件包括副气动组件、上侧耳、上锁定螺栓、下套件、双侧耳和下锁定螺栓,所述副气动组件的上端向后延升形成上侧耳,上侧耳通过螺纹旋接有上锁定螺栓,所述副气动组件的外部连接有下套件,所述下套件的一侧向前延伸有双侧耳,双侧耳插接于槽口和插孔中,且双侧耳与副板体之间通过下锁定螺栓锁紧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气动组件和副气动组件均由气缸和气杆构成,气杆沿气缸内壁上下滑动连接,主气动组件的气缸的内部腔体通过管道与主气囊相互连接,副气动组件的气缸的内部腔体通过管道与副气囊相互连接,管道上串联连接有电磁阀。
[0014]进一步地,所述U型支架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T型滑槽,T型滑轨沿T型滑槽滑动。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01:在基座和主板板体之间安装主气动组件;
[0017]S102:架设楼板龙骨和U型支架,将基座安装在U型支架上,并移动基座进行调试;
[0018]S103:将双侧耳插接于副板体的槽口和插孔中,并利用下锁定螺栓锁紧,重复该操作获得N个连接有副支撑组件的副板体;
[0019]S104:利用下锁定螺栓将副支撑组件上的上侧耳锁紧在相邻的副板体上,实现N个副板体的连接,获得半成品楼板;
[0020]S105:将半成品楼板端部的上侧耳锁紧在主板板体上,接通缸体和气囊之间的管道;
[0021]S106:楼板龙骨的上放铺设楼板板体。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及其组装方法,将楼板阶梯化,针对现代化公寓建筑的隔层所设计,在楼梯不使用时可恢复成平板状,该平板填充楼梯口,从而实现该楼梯与隔层楼板一体化,节约建筑物内部空间;
[0024]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及其组装方法,楼梯板变形使用过程中利用人体踩踏重力为变形驱动力,节约驱动能源,减少驱动设备的使用,损坏可能性降低,使用寿命延长;
[0025]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及其组装方法,楼梯板的板体以及气动结构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易于拆装和更换,组装难度低,组装时间短。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整体结构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楼梯板未使用状态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楼梯板使用状态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楼梯口结构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楼梯板结构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副板体结构图;
[0033]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龙骨(1)、楼板板体(2)、楼梯板(3)和U型支架(4),所述楼板龙骨(1)的上端拼装有楼板板体(2),所述楼板板体(2)的一角处开设有楼梯口(5),所述楼梯口(5)中安装有楼梯板(3),所述楼板龙骨(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U型支架(4),所述楼梯板(3)滑动连接于U型支架(4)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板体(2)由多块板体拼接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板(3)包括主板板体(31)、主支撑机构(32)、副板体(33)和副支撑组件(34),所述主板板体(31)的下端设置有主支撑机构(32),且主板板体(31)的一侧通过副支撑组件(34)连接有副板体(3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机构(32)包括主气动组件(321)、基座(322)和T型滑轨(323),所述主气动组件(3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板板体(31),主气动组件(3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座(322),所述基座(322)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凸起的T型滑轨(323),且基座(322)的中部均设置有空腔,该空腔中放置有主气囊(324)。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体(33)包括板壳(331)、副气囊(332)、气嘴(333)、槽口(334)和插孔(335),所述板壳(331)的中部设置有空腔,空腔中放置有副气囊(332),所述副气囊(332)连通有气嘴(333),气嘴(333)安装于板壳(331)上,所述板壳(331)的一侧开设有槽口(334)和插孔(335)。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用移动式隔层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撑组件(34)包括副气动组件(341)、上侧耳(342)、上锁定螺栓(344)、下套件(345)、双侧耳(346)和下锁定螺栓(34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瑶瑶吴昊旻王道仓王孝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军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