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70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包括顶板,顶板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左右两侧的下端从前往后均开设有两个横向贯穿外壳的通孔,两个所述外壳的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长度大于外壳的宽度,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若干根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的长度大于外壳的长度,两组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外部均套设有箍筋,两组所述箍筋均与横向加强筋套设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角筋,通过设置的两层竖向分布的横向加强筋,搭配纵向加强筋和箍筋使用,增强了顶板底部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顶板的抗震效果。顶板的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建筑
,具体为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建筑是指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之后,运输到建筑现场进行现场装配的建筑,装配建筑包括有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以及升板升层建筑,板材建筑中就包括有内柱式装配建筑。内柱式装配建筑的顶板在使用过程中抗震效果较差,当时用在地震地区时效果不够理想,并且现有的内柱式装配建筑的顶板在安装过程中顶板与顶板之间的连接仅通过现浇的混凝土进行连接,连接强度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具备抗震效果好,同时顶板与顶板之间连接强度较强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顶板抗震效果较差,顶板与顶板直径的连接强度较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包括顶板,顶板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左右两侧的下端从前往后均开设有两个横向贯穿外壳的通孔,两个所述外壳的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长度大于外壳的宽度,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若干根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的长度大于外壳的长度,两组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外部均套设有箍筋,两组所述箍筋均与横向加强筋套设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角筋,通过设置的两层竖向分布的横向加强筋,搭配纵向加强筋和箍筋使用,增强了顶板底部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通过设置的三角筋,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钢筋的弹性形变,使得三角筋能够对受到的力进行吸收,减小了外界的力对顶板的影响,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
[0005]本技术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若干个三角筋均不互相接触,所述三角筋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部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以及三角筋所在位置均填充有预制混凝土,通过设置的预制混凝土,能够对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以及三角筋进行保护,防止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以及三角筋直接暴露在外界受到侵蚀,从而保证了顶板的使用寿命。
[0006]本技术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三角筋的上端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聚氨酯泡沫制成,所述保温层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保温层,能够防止楼层与楼层之间发生热传导,从而防止住户不交暖气费导致“蹭热”现象的发生。
[0007]本技术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保温层的上端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由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所述防水层的左右两端以及防水层的顶面均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防水层,防止外界的水进入到顶板的内部对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三角筋以及预制混凝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也防止楼上的水流入楼下对楼下的住户造
成不便。
[0008]本技术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顶板左侧的下端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板,所述顶板底面的右侧从前往后依次开设有三个固定凹槽,所述固定板与固定凹槽相适配,所述顶板顶面的左右两侧从前往后均依次开设有三个连接凹槽,通过设置的固定板和固定凹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两个顶板之间的连接。
[0009]本技术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六个连接凹槽均与固定板相对应,所述连接凹槽内壁底端的中央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面与插接杆相对称的位置处也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连接板位于连接凹槽内,所述连接板的顶面与顶板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设置的插接杆和连接板,搭配连接凹槽与插接槽使用,增强了两个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顶板的安装更为稳定,从而增强了整个建筑的抗震效果。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两层竖向分布的横向加强筋,搭配纵向加强筋和箍筋使用,增强了顶板底部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通过设置的三角筋,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钢筋的弹性形变,使得三角筋能够对受到的力进行吸收,减小了外界的力对顶板的影响,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保温层,能够防止楼层与楼层之间发生热传导,从而防止住户不交暖气费导致“蹭热”现象的发生,通过设置的防水层,防止外界的水进入到顶板的内部对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三角筋以及预制混凝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也防止楼上的水流入楼下对楼下的住户造成不便。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正面一次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正面二次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固定板;2、连接板;3、顶板;4、连接凹槽;5、插接杆;6、插接槽;7、横向加强筋;8、纵向加强筋;9、外壳;10、三角筋;11、保温层;12、防水层;13、混凝土;14、固定凹槽;15、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
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包括顶板3,顶板3包括有外壳9,外壳9内壁左右两侧的下端从前往后均开设有两个横向贯穿外壳9的通孔,两个外壳9的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7,横向加强筋7的长度大于外壳9的宽度,横向加强筋7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若干根纵向加强筋8,纵向加强筋8的长度大于外壳9的长度,两组纵向加强筋8的外部均套设有箍筋15,两组箍筋15均与横向加强筋7套设连接,横向加强筋7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角筋10,通过设置的两层竖向分布的横向加强筋7,搭配纵向加强筋8和箍筋15使用,增强了顶板3底部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包括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包括有外壳(9),所述外壳(9)内壁左右两侧的下端从前往后均开设有两个横向贯穿外壳(9)的通孔,两个所述外壳(9)的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7),所述横向加强筋(7)的长度大于外壳(9)的宽度,所述横向加强筋(7)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若干根纵向加强筋(8),所述纵向加强筋(8)的长度大于外壳(9)的长度,两组所述纵向加强筋(8)的外部均套设有箍筋(15),两组所述箍筋(15)均与横向加强筋(7)套设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7)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角筋(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三角筋(10)均不互相接触,所述三角筋(10)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9)内部横向加强筋(7)、纵向加强筋(8)以及三角筋(10)所在位置均填充有预制混凝土(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筋(10)的上端设有保温层(11),所述保温层(11)由聚氨酯泡沫制成,所述保温层(11)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奥安达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