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829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及其安装方法,包括楼梯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及其安装方法,外接转板带动内置螺纹柱在内置螺纹槽转动,内置螺纹柱的转动带动压力柱在压力腔内上升,使压力腔通过气压吸附在地面上,将安插杆通过对接螺纹安插进入到底部螺纹槽中,安装板本体通过安装孔套在顶部螺纹柱上,外置框体通过底部的下位螺纹槽安装在顶部螺纹柱上并锁紧,将安插曲板的一端安插进入到侧位安插槽中,将安插曲板的另一端安插进入到底位安插槽中,完成安装,该结构能够加强楼梯整体的稳定性,提高楼梯底部对地面的吸附能力,并加强楼梯板与楼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楼梯整体的安全性。提升楼梯整体的安全性。提升楼梯整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组装电梯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在设有电梯、自动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手段的多层和高层建筑中也要设置楼梯。但是在现有的楼梯安装过程中发现,由于楼内空间间距的限制,无法将成型的楼梯进行整体的安装,因此只能将楼梯组件带入建筑内部进行组装。
[0003]专利号为CN20192128690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回环式楼梯,包括底板,底板顶部外壁中心处焊接有底管,底管内壁插接有横截面为正方形的中心柱,中心柱外壁套设有套管,套管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法兰,中心柱外壁套设有楼梯板,楼梯板和第一法兰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呈圆周分布的固定孔,固定孔的数量为四至二十个,中心柱底部设有多棱结构的凸柱,中心柱顶部外壁中心处开有凹槽,中心柱顶部外壁套设有定位套,定位套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板,定位套顶部设有第二法兰,第二法兰外壁通过螺丝固定于顶板底部,楼梯板顶部外壁一侧处通过螺丝固定有扶手筒,扶手筒底部设有第三法兰,第三法兰通过螺丝固定于楼梯板外壁,套管和定位套均开有与中心柱相适配的方孔,楼梯板外壁开有与中心柱相适配的圆孔,底管和凹槽内壁均为多棱结构,底管和凹槽的规格均与凸柱相适配,底板和顶板外壁靠近四角处均开有安装孔,将底板固定在地面上,将中心柱插接在底管上,在中心柱外壁套设一个套管,再套设一个楼梯板,依次套设安装,利用固定孔将楼梯板及楼梯板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法兰进行固定,楼梯板在固定前可以进行旋转调位,根据固定孔的数量设置楼梯板旋转的角度,例如八个固定孔则可以设置每四个或者八个楼梯板完成一圈的旋转上升空间,以此类推,中心柱顶部依然可以套接中心柱进行提升,顶部根据实际情况截断即可,最后通过定位套和顶板将楼梯固定在顶面上,套管的高度可以预选生产多种规格,方便购买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实用性强,楼梯整体安装好后,通过扶手筒安装扶手即可,通过中心柱、套管和楼梯板的分体式设置,使得楼梯的安装更加方便灵活,本回环式楼梯各部件可以提前按照设定的标准尺寸进行加工生产,安装现场进行组装即可,避免传统旋转楼梯需要定制生产的缺陷,大大增加生产灵活度,进而保障企业效益。上述专利存在下述问题:
[0004]1、楼梯整体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楼梯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在与楼梯之间发生碰撞时,楼梯会发生晃动,容易影响楼梯的正常使用。
[0005]2、楼梯板与楼梯架之间的连接方式过于单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及其安装方法,能够加强楼梯整体的稳定性,提高楼梯底部对地面的吸附能力,并加强楼梯板与楼梯架之间的连接
强度,提升楼梯整体的安全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包括楼梯底座,所述楼梯底座包括底框、底部螺纹槽、落地垫、吸地框、内置螺纹槽、内置螺纹柱、外接转板、压力柱和压力腔,底框的内部开设有底部螺纹槽,底框的底部设有落地垫,落地垫内嵌在底框中,底框的两侧均设有吸地框,吸地框的内部开设有内置螺纹槽,内置螺纹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内置螺纹柱,内置螺纹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接转板,内置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柱,压力柱位于吸地框内部的压力腔中,底部螺纹槽的内部安插有组装支架,组装支架上活动安装有强化连接框,组装支架的顶部安装有楼梯安装板,楼梯安装板的底部设有强化连接组件;
[0008]所述组装支架包括安插杆、对接螺纹、承接板、顶部螺纹柱、限位环板和承接框,安插杆的底部开设有对接螺纹,安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承接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部螺纹柱,安插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板,顶部螺纹柱的顶部设有承接框;
[0009]所述强化连接框包括活动框体、活动槽、侧位对接框和侧位安插槽,活动框体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框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位对接框,侧位对接框的内部开设有侧位安插槽;
[0010]所述楼梯安装板包括安装板本体、安装孔、防护垫圈、底位对接框和底位安插槽,安装板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外侧设有防护垫圈,防护垫圈与安装板本体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板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位对接框,底位对接框的内部开设有底位安插槽;
[0011]所述强化连接组件包括安插曲板、加强曲板和安插空槽,安插曲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曲板,加强曲板与安插曲板连接处的两端均开设有安插空槽。
[0012]优选的,所述承接框包括外置框体、上位螺纹槽和下位螺纹槽,外置框体的顶部开设有上位螺纹槽,外置框体的底部开设有下位螺纹槽。
[0013]优选的,所述活动框体通过活动槽嵌套在限位环板上,活动框体的内壁与安插杆之间相互贴合。
[0014]优选的,所述安插曲板的一端安插进入到侧位安插槽中,安插曲板的另一端安插进入到底位安插槽中。
[0015]优选的,所述安插空槽的槽口宽度大小不小于底位对接框和侧位对接框框体的厚度大小,底位对接框与侧位对接框外部的框体安插进入到安插空槽中。
[0016]优选的,所述压力腔的底部设有橡胶圈,橡胶圈与吸地框之间固定连接,橡胶圈的底部与地面相接触。
[0017]优选的,所述吸地框的外侧开设有连通带,外接转板贯穿连通带后在连通带中左右转动。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步骤一:将底框落在地面上,使落地垫与地面相接触,同时使压力腔底部的橡胶圈与地面相接触,使压力腔形成密闭空间;
[0020]步骤二:转动外接转板,外接转板带动内置螺纹柱在内置螺纹槽转动,内置螺纹柱的转动带动压力柱在压力腔内上升,使压力腔通过气压吸附在地面上;
[0021]步骤三:将安插杆通过对接螺纹安插进入到底部螺纹槽中,安装板本体通过安装孔套在顶部螺纹柱上,外置框体通过底部的下位螺纹槽安装在顶部螺纹柱上并锁紧,将另一根安插杆安插进入到下位螺纹槽中,重复上述安装步骤;
[0022]步骤四:将安插曲板的一端安插进入到侧位安插槽中,将安插曲板的另一端安插进入到底位安插槽中,完成安装。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及其安装方法,压力腔底部的橡胶圈与地面相接触,使压力腔形成密闭空间,外接转板带动内置螺纹柱在内置螺纹槽转动,内置螺纹柱的转动带动压力柱在压力腔内上升,使压力腔通过气压吸附在地面上,将安插杆通过对接螺纹安插进入到底部螺纹槽中,安装板本体通过安装孔套在顶部螺纹柱上,外置框体通过底部的下位螺纹槽安装在顶部螺纹柱上并锁紧,将安插曲板的一端安插进入到侧位安插槽中,将安插曲板的另一端安插进入到底位安插槽中,完成安装,该结构能够加强楼梯整体的稳定性,提高楼梯底部对地面的吸附能力,并加强楼梯板与楼梯架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内置组装楼梯,包括楼梯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底座(1)包括底框(11)、底部螺纹槽(12)、落地垫(13)、吸地框(14)、内置螺纹槽(15)、内置螺纹柱(16)、外接转板(17)、压力柱(18)和压力腔(19),底框(11)的内部开设有底部螺纹槽(12),底框(11)的底部设有落地垫(13),落地垫(13)内嵌在底框(11)中,底框(11)的两侧均设有吸地框(14),吸地框(14)的内部开设有内置螺纹槽(15),内置螺纹槽(1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内置螺纹柱(16),内置螺纹柱(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接转板(17),内置螺纹柱(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柱(18),压力柱(18)位于吸地框(14)内部的压力腔(19)中,底部螺纹槽(12)的内部安插有组装支架(2),组装支架(2)上活动安装有强化连接框(3),组装支架(2)的顶部安装有楼梯安装板(4),楼梯安装板(4)的底部设有强化连接组件(5);所述组装支架(2)包括安插杆(21)、对接螺纹(22)、承接板(23)、顶部螺纹柱(24)、限位环板(25)和承接框(26),安插杆(21)的底部开设有对接螺纹(22),安插杆(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板(23),承接板(2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部螺纹柱(24),安插杆(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板(25),顶部螺纹柱(24)的顶部设有承接框(26);所述强化连接框(3)包括活动框体(31)、活动槽(32)、侧位对接框(33)和侧位安插槽(34),活动框体(31)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32),活动框体(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位对接框(33),侧位对接框(33)的内部开设有侧位安插槽(34);所述楼梯安装板(4)包括安装板本体(41)、安装孔(42)、防护垫圈(43)、底位对接框(44)和底位安插槽(45),安装板本体(4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42),安装孔(42)的外侧设有防护垫圈(43),防护垫圈(43)与安装板本体(41)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板本体(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位对接框(44),底位对接框(44)的内部开设有底位安插槽(45);所述强化连接组件(5)包括安插曲板(51)、加强曲板(52)和安插空槽(53),安插曲板(5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曲板(52),加强曲板(52)与安插曲板(51)连接处的两端均开设有安插空槽(5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瑶瑶王兆军王云青王道仓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军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