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促内皮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906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2
一种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基材浸入第一聚合物溶液中,得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混合羧基活化剂和第二聚合物溶液,所述羧基活化剂活化第二聚合物的羧基,得到混合液;将所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浸入混合液中,从而于所述基材的表面接枝第二聚合物;将所述表面接枝有第二聚合物的基材浸入交联剂溶液中,于所述基材的表面形成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将所述表面形成有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的基材浸入抗体溶液中,所述抗体溶液中的抗体与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的氨基结合,形成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原位促内皮化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及可重复性的优点。及可重复性的优点。及可重复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位促内皮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
,尤其涉及一种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和由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疾病(CVD)每年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可通过手术,使用移植物替代病变血管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然而,现有的移植物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过程复杂、条件激烈、及可重复性差的缺点。而且,通过现有的移植物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移植物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具有附着力差、促内皮细胞粘附和增殖性能较弱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移植物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过程复杂、条件激烈、及可重复性差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提供基材、第一聚合物溶液、羧基活化剂、第二聚合物溶液、交联剂溶液、及抗体溶液,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溶液中的第一聚合物具有氨基,所述第二聚合物溶液中的第二聚合物具有氨基和羧基;
[0006]将所述基材浸入第一聚合物溶液中,得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
[0007]混合所述羧基活化剂和第二聚合物溶液,所述羧基活化剂活化第二聚合物的羧基,得到混合液;
[0008]将所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浸入混合液中,所述第二聚合物的被羧基活化剂活化的羧基与基材表面的氨基发生缩合反应,从而于所述基材的表面接枝第二聚合物;
[0009]将所述表面接枝有第二聚合物的基材浸入交联剂溶液中,在所述交联剂溶液中的交联剂的作用下,所述第二聚合物交联,于所述基材的表面形成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及
[0010]将所述表面形成有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的基材浸入抗体溶液中,所述抗体溶液中的抗体与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的氨基结合,得到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其中,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包括基材和形成于所述基材表面的原位促内皮化膜。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氨酯、聚醚醚酮、聚乳酸、聚己内酯、不锈钢、钴镍合金、或钴铬合金。
[0012]进一步地,所述基材为不锈钢、钴镍合金、或钴铬合金时,所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3]对所述基材进行羟基化处理,得到表面羟基化的基材;及
[0014]将所述表面羟基化的基材浸入第一聚合物溶液中,得到所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聚合物为聚乙烯亚胺、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

[2

(2

氨基乙基氨基)乙基氨基]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及乙二胺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16]所述第一聚合物溶液的溶剂为醋酸、透明质酸、及水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17]所述第一聚合物溶液中,所述第一聚合物的浓度为0.5~100mg/mL。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聚合物为胶原、胶原衍生物、明胶、明胶衍生物、丝素蛋白、丝素蛋白衍生物、丝胶蛋白、丝胶蛋白衍生物、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海藻酸、海藻酸衍生物、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纤维蛋白、透明质酸、透明质酸衍生物、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衍生物、聚赖氨酸、聚赖氨酸衍生物、及多肽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19]所述第二聚合物溶液的溶剂为醋酸、醋酸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透明质酸、及水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20]所述第二聚合物溶液中,所述第二聚合物的浓度为1~10mg/mL。
[0021]进一步地,所述羧基活化剂为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

羟基琥珀酰亚胺、及2

吗啉乙磺酸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22]所述羧基活化剂和第二聚合物的摩尔比为2~3:1。
[0023]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戊二醛、京尼平、及三聚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24]所述交联剂溶液中,所述交联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10%;和/或
[0025]所述交联剂溶液的溶剂为磷酸盐缓冲液。
[0026]进一步地,所述抗体为CD34抗体、CD31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0027]所述抗体溶液中,所述抗体的浓度为1~5μg/mL。
[0028]进一步地,所述原位促内皮化膜的厚度不大于20μm。
[0029]一种由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
[003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基材浸入第一聚合物溶液中,得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混合所述羧基活化剂和第二聚合物溶液,所述羧基活化剂活化第二聚合物的羧基,得到混合液。将所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浸入混合液中,所述第二聚合物的被羧基活化剂活化的羧基与基材表面的氨基发生缩合反应,从而于所述基材的表面接枝第二聚合物,且所述第二聚合物通过化学键牢固地接枝于所述基材的表面。将所述表面接枝有第二聚合物的基材浸入交联剂溶液中,在所述交联剂溶液中的交联剂的作用下,所述第二聚合物交联,于所述基材的表面形成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且所述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通过化学键牢固地接枝于所述基材的表面。将所述表面形成有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的基材浸入抗体溶液中,所述抗体溶液中的抗体与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的氨基结合,得到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由于所述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通过化学键牢固地接枝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聚合物的氨基相结合的抗体也可牢固地粘附于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抗体可参与细胞的运输和定植,使得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具有良好的促内皮细胞粘附和增殖的性能。即使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因子或蛋白失活或快速释放后,仍具有促内皮细胞粘附和增殖的性能。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及可重复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SEM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CD34抗体的荧光显微镜照片。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一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上的内皮细胞在增殖1天后的增殖细
胞骨架的染色荧光照片。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一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上的内皮细胞在增殖3天后的增殖细胞骨架的染色荧光照片。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一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上的内皮细胞在增殖5天后的增殖细胞骨架的染色荧光照片。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上的内皮细胞在增殖1天后的增殖细胞骨架的染色荧光照片。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上的内皮细胞在增殖3天后的增殖细胞骨架的染色荧光照片。
[003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上的内皮细胞在增殖5天后的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基材、第一聚合物溶液、羧基活化剂、第二聚合物溶液、交联剂溶液、及抗体溶液,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溶液中的第一聚合物具有氨基,所述第二聚合物溶液中的第二聚合物具有氨基和羧基;将所述基材浸入第一聚合物溶液中,得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混合所述羧基活化剂和第二聚合物溶液,所述羧基活化剂活化第二聚合物的羧基,得到混合液;将所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浸入混合液中,所述第二聚合物的被羧基活化剂活化的羧基与基材表面的氨基发生缩合反应,从而于所述基材的表面接枝第二聚合物;将所述表面接枝有第二聚合物的基材浸入交联剂溶液中,在所述交联剂溶液中的交联剂的作用下,所述第二聚合物交联,于所述基材的表面形成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及将所述表面形成有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的基材浸入抗体溶液中,所述抗体溶液中的抗体与第二聚合物的交联物的氨基结合,得到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其中,所述原位促内皮化涂层包括基材和形成于所述基材表面的原位促内皮化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氨酯、聚醚醚酮、聚乳酸、聚己内酯、不锈钢、钴镍合金、或钴铬合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不锈钢、钴镍合金、或钴铬合金时,所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基材进行羟基化处理,得到表面羟基化的基材;及将所述表面羟基化的基材浸入第一聚合物溶液中,得到所述表面氨基化的基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促内皮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为聚乙烯亚胺、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

[2

(2

氨基乙基氨基)乙基氨基]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及乙二胺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盛李小丽何金枚储彬王松刘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