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94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装置和固定带,固定带内包括充电装置,且充电装置与显示装置电连接;沿垂直固定带延伸的方向上,充电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以及夹设在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之间的金属滑块;其中,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的极性相反。通过将在固定带内设置充电装置,在可穿戴设备发生晃动时,充电装置内的滑块可以发生滑动,切割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之间产生的电场磁感线,从而产生电流,既能增加可穿戴设备中显示装置空间利用率,又能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又能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又能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穿戴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由于其便携性、智能性而广受用户的青睐。但是现有穿戴智能手表采用电池的方式提供能量,电池种类通常选用锂电池,电池放置在手表表壳内,通过电线连接供电。
[0003]目前,智能手表使用过程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容量低,需要一天一充甚至一天多充,另一方面,智能手表充电需要通过充电线插接到充电设备上,用户体验差。目前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电池容量和采用无线充电等方案。智能手表体积较小,增大电池容量受限于智能手表的体积,及电池能量密度,无线充电技术仅仅是增加了充电的便利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智能手表的续航问题一直是终端厂商的瓶颈点。
[0004]因此,如何实现既能增加可穿戴设备中显示装置空间利用率,又能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装置和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内包括充电装置,且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连接;
[0006]沿垂直所述固定带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一磁性层和所述第二磁性层之间的至少一个金属滑块;
[0007]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层和所述第二磁性层的极性相反。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装置和固定带,固定带内包括充电装置,且充电装置与显示装置电连接;沿垂直固定带延伸的方向上,充电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以及夹设在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之间的至少一个金属滑块;其中,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的极性相反。也即通过将在固定带内设置充电装置,在可穿戴设备发生晃动时,充电装置内的滑块可以发生滑动,切割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之间产生的电场磁感线,从而产生电流为显示装置供电。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的充电扎装置位于固定带内部,也并不会对显示装置空间利用率产生影响,进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既能增加可穿戴设备中显示装置空间利用率,又能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0009]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001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1]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一种俯视图;
[0013]图2为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一种仰视图;
[0014]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
[0015]图4为图3中N

N

向的一种剖面图;
[0016]图5为图3中N

N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17]图6为图3中N

N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18]图7为图3中N

N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19]图8为图3中N

N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0]图9为图3中N

N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1]图10为图3中N

N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2]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可穿戴设备;
[0023]图12为图11中固定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13为图12中金属滑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可穿戴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7]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28]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9]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1]在现有技术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一种俯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一种仰视图。其中,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100包括显示装置01和连接显示装置01两端的表带02,显示装置01中背离显示的一侧包括电池011,用于为显示装置01提供电源。其中,电池011种类通常选用锂电池,电池011放置在手表表壳内,通过电线连接供电。但是上述电池容量低导致可穿戴设备100需要频繁的充电,并且,可穿戴设备100充电需要通过充电线插接到充电设备上,用户体验差。目前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电池容量和采用无线充电等方案。智能手表体积较小,增大电池容量受限于智能手表的体积,及电池能量密度,无线充电技术仅仅是增加了充电的便利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智能手表的续航问题一直是终端厂商的瓶颈点。
[003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关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实施例,下文将详述。
[0033]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图4为图3中N

N

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200: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装置10和固定带20,固定带20内包括充电装置W,且充电装置W与显示装置10电连接;沿垂直固定带20延伸的方向上Y,充电装置W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层21和第二磁性层22,以及夹设在第一磁性层21和第二磁性层22之间的至少一个金属滑块T;其中,第一磁性层21和第二磁性层22的极性相反。
[0034]其中,图4中仅以包括一个金属滑块T为例,但不限于此,具体金属滑块T的数量可以根据固定带20的长度相应设置。以及固定带20中第一磁性层21和第二磁性层22的极性相反,可以理解为第一磁性层21的极性为N极,第二磁性层22的极性为S极,或者第一磁性层21的极性为S极,第二磁性层22的极性为N极,具体第一磁性层21和第二磁性层22的极性相反,具体的磁极极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装置和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内包括充电装置,且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连接;沿垂直所述固定带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一磁性层和所述第二磁性层之间的至少一个金属滑块;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层和所述第二磁性层的极性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层包括一个第一磁块,所述第二磁性层包括一个第二磁块,第一磁块在所述固定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磁块在所述固定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层包括多个第一磁块,所述第二磁性层包括多个第二磁块,所述第一磁块和所述第二磁块一一对应;沿所述固定带延伸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磁块电连接,且相邻的所述第二磁块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带延伸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磁块通过第一信号线电连接,且相邻的所述第二磁块通过第二信号线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层还包括第一隔离部,且所述第一隔离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块之间;所述第二磁性层还包括第二隔离部,且所述第二隔离部位于相邻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邓辉洪祖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