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及重心调整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857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8
本申请涉及航空结构冲击力学试验技术领域,为一种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及重心调整装置,包括吊装工装、吊绳组件、调节组件、称重组件、吊耳;所述称重组件设于吊绳组件上并用于对试验件进行称重;所述吊绳组件包括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第四吊绳、第五吊绳,所述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均竖直设置并且三者的上端与吊装工装相连,所述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位于吊装工装的一端,第三吊绳位于吊装工装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吊绳和第五吊绳连接于第三吊绳的下端并分别倾斜设置于第一吊绳的两侧。具有能够方便精准地对试验件进行称重和重心调整的技术效果。称重和重心调整的技术效果。称重和重心调整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11](F1+F2)
·
(l

l1)=F3·
l1[0012][0013],其中,G为试验件重量,l1为第三吊绳至试验件重心位置的水平横向距离,l为第三吊绳至第一吊绳或第二吊绳的水平横向距离,W1为第二吊绳至试验件重心位置的水平纵向距离,W为第一吊绳至第二吊绳的水平横向距离。
[0014]优选地,若要使得试验件重心在三个称重传感器吊点的几何中心上,则,
[0015][0016][0017]F1+F2=F3[0018]F1=F2[0019][0020]优选地,所述试验件重心的水平横向距离的偏差
[0021]所述试验件重心的水平纵向距离的偏差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三吊绳与第二吊绳相对于试验件横向几何重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相对于试验件航向几何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四吊绳和第五吊绳相对于试验件航向几何中心对称设置。
[0023]一种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及重心调整方法,包括,在吊耳上安装吊绳组件,吊绳组件上设置称重传感器;利用吊装工装和提升机将试验件提升离开地面;调整调节组件,指导试验件的俯仰角和滚转角满足试验误差需求;读取称重传感器的数据,计算试验件的重量;计算试验件的重心,获得重心位置偏差;若试验件的重量和重心位置偏差不满足试验误差需求,则调整试验件配合或舱内装载物的重量和排布方式;重新计算试验件重量和重心位置偏差,若不满足试验误差需求则继续调整试验件直至满足试验要求。
[0024]本申请的一种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及重心调整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吊绳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稳定结构,而后在第三吊绳的下端设置第四吊绳、第五吊绳配合试验件形成另一个三角形稳定结构,将四组调节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四吊绳、第五吊绳上,在进行重心的调节时,由于结构稳定,试验件不会发生晃动,调节也就较为方便。
[0025]优选地,通过将吊装工装与提升机相连,提升机能够将吊装工装和试验件提起,这种悬空提升的方式对试验件进行重心调节,能够突破场地的限制,适应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0027]图1为本申请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整体测力结构示意图。
[0029]1、吊装工装;2、第一长度调节器;3、第二长度调节器;4、第三长度调节器;5、第四长度调节器;6、第一称重传感器;7、第二称重传感器;8、第三称重传感器;9、吊耳;10、试验件;11、第一吊绳;12、第二吊绳;13、第三吊绳;14、第四吊绳;15、第五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0031]一种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及重心调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吊装工装1、吊绳组件、调节组件、称重组件、吊耳9。
[0032]吊装工装1水平设于机身筒段试验件10的正上方,呈矩形结构,并且吊装工装1的长度方向沿着垂直于机身筒段轴向方向。
[0033]吊绳组件设于吊装工装1与试验件10之间用于提拉试验件10,调节组件用于设于吊绳组件上并用于调整试验件10的重心。
[0034]吊绳组件包括第一吊绳11、第二吊绳12、第三吊绳13、第四吊绳14和第五吊绳15,第一吊绳11、第二吊绳12和第三吊绳13均竖直设置并且三者的上端与吊装工装1相连,第一吊绳11和第二吊绳12位于吊绳工装的一端,第三吊绳13位于吊绳工装的另一端,第四吊绳14和第五吊绳15连接于第三吊绳13的下端并分别倾斜设置于第一吊绳11的两侧。
[0035]调节组件分别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长度调节器2、第二长度调节器3、第三长度调节器4和第四长度调节器5,第一长度调节器2设于第一吊绳11上,第二长度调节器3设于第二吊绳12上,第三长度调节器4设于第四吊绳14上,第四长度调节器5设于第五吊绳15上。吊耳9设置四组并分别设于第一吊绳11、第二吊绳12、第四吊绳14、第五吊绳15与试验件10之间,用于连接吊绳与试验件10。
[0036]通过称重组件来对试验件10进行称重,第一吊绳11、第二吊绳12和第三吊绳13形成相互配合,形成三点式吊装,结构稳定,当试验件10的重心发生偏移时,由于第一吊绳11和第二吊绳12竖直设置,第三吊绳13和第四吊绳14分别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倾斜,通过不同吊绳上的调节组件能够调节试验件10的上下和前后位置,也就能够有效调节试验件10的重心位置。
[0037]更有效地,第一吊绳11、第二吊绳12与第三吊绳13形成三角形结构,第四吊绳14、第五吊绳15与试验件10之间形成另一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定,在调节任意一个调节组件时,其余各部件均不会发生晃动,适应范围广,能够满足各类飞机坠撞试验需求。
[0038]优选地,吊装工装1与提升机相连,提升机能够拉起吊绳工装和试验件10,实现悬空提升,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地秤测量的方式对试验件10的称重和重心调整不便,采用悬空提升的方式来对试验件10进行称重和重心的调整,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对测试工装的要求也较低。
[0039]优选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和内螺纹套,第一丝杠、第二丝杠上设置有方向的螺纹,内螺纹套的内部两端螺纹相反并分别与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螺纹配合。对于竖直设置的调节组件,通过正向转动内螺纹套,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相互靠近,能够将试验件10拉起;反向转动内螺纹套,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相互分离,能够使试验件10下降。
对于倾斜设置的调节组件,转动内螺纹套能够同时调节试验件10的上下和前后位置。由于调节组件采用螺纹配合,能够实现对试验件10的高精度调节。
[0040]调节组件上的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与吊绳通过U型环连接。
[0041]优选地,调节组件的调整范围为0

300mm。
[0042]如图1、图2所示,优选地,称重组件包括第一称重传感器6、第二称重传感器7和第三称重传感器8,第一称重传感器6设于第一吊绳11上,第二称重传感器7设于第二吊绳12上,第三称重传感器8设于第三吊绳13上。第一称重传感器6的感应器为F1,第二称重传感器7的感应力为F2,第三称重传感器8的感应力为F3,则
[0043]G=F1+F2+F3ꢀꢀꢀꢀꢀꢀꢀꢀꢀꢀꢀꢀꢀꢀꢀꢀꢀꢀꢀꢀꢀꢀꢀꢀꢀꢀ
(1)
[0044](F1+F2)
·
(l

l1)=F3·
l1ꢀꢀꢀꢀꢀꢀꢀꢀꢀꢀꢀꢀꢀꢀꢀꢀꢀꢀꢀꢀꢀꢀꢀꢀ
(2)
[0045][0046]。其中,G为试验件10重量,l1为第三吊绳13至试验件10重心位置的水平横向距离,l为第三吊绳13至第一吊绳11或第二吊绳12的水平横向距离,W1为第二吊绳12至试验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及重心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工装(1)、吊绳组件、调节组件、称重组件、吊耳(9);所述称重组件设于吊绳组件上并用于对试验件(10)进行称重;所述吊绳组件包括第一吊绳(11)、第二吊绳(12)、第三吊绳(13)、第四吊绳(14)、第五吊绳(15),所述第一吊绳(11)、第二吊绳(12)、第三吊绳(13)均竖直设置并且三者的上端与吊装工装(1)相连,所述第一吊绳(11)和第二吊绳(12)位于吊装工装(1)的一端,第三吊绳(13)位于吊装工装(1)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吊绳(14)和第五吊绳(15)连接于第三吊绳(13)的下端并分别倾斜设置于第一吊绳(11)的两侧;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四组并分别设于第一吊绳(11)、第二吊绳(12)、第四吊绳(14)、第五吊绳(15)上,所述吊耳(9)设置四组并分别设于第一吊绳(11)、第二吊绳(12)、第四吊绳(14)、第五吊绳(15)与试验件(10)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及重心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装(1)与提升机相连,所述提升机能够拉起吊绳工装和试验件(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及重心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和内螺纹套,所述第一丝杠、第二丝杠上设置有反向的螺纹,所述内螺纹套的内部两端的螺纹相反并分别与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螺纹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的调整范围为0

30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机身筒段坠撞试验件称重及重心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组件包括第一称重传感器(6)、第二称重传感器(7)和第三称重传感器(8),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6)设于第一吊绳(11)上,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7)设于第二吊绳(12)上,所述第三称重传感器(8)设于第三吊绳(13)上;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6)的感应力为F1,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7)的感应力为F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旭龙白春玉刘小川牟让科郭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