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848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三种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在鱼缸中投入大和藻虾、黑壳虾、小型清道夫、清苔鼠、小精灵鱼、黄金大胡子、鼠鱼等鱼类的组合,基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确立。生物搭配除藻省时省力,效率高,且效果持久,藻类不易复发,能从根本上解决藻类污染。与投加除藻剂的化学除藻法相比,生物搭配除藻对水环境无毒副作用,且能补充鱼缸内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常规的生物投加相比,生物搭配除藻控制了生物投放数量与种类,科学合理地稳固鱼缸内的生态平衡。鱼缸内的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群生态
,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一些简单方便的家居休闲娱乐方式倍受人们的青睐,饲养观赏鱼就是其中的一种,可以用来放松心情,美化室内环境。
[0003]但在鱼缸中饲养观赏鱼存在换水烦、生物单一、藻类打理麻烦等痛点。如果鱼缸不能频繁换水,褐藻、丝状藻、须状藻、黑毛藻等将先后出现。过量增殖、死亡的藻类会降低水体透明度,影响鱼缸的观赏性,还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鱼缸更加容易发生缺氧事故,从而影响其他水生生物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0004]现在,大多数鱼缸都采用了人工打捞、投加除藻剂等方法进行除藻。但是人工打捞效率较低,麻烦费事,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藻类污染;除藻剂能够快速杀藻,但对水环境的毒副作用及藻毒素释放不利于观赏鱼的生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的不足,提供多种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结构的鱼缸:在鱼缸中设置底层硝化层、过滤与曝气系统、水生植物;底层硝化反应层用于培养硝化细菌,通过硝化反应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进而被水生植物吸收;过滤与曝气系统用于过滤和截流鱼缸中部分水产生的杂质及鱼便。
[0007]第一种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为:在鱼缸投放黄金大胡子、黑壳虾以及鼠鱼,黄金大胡子每30L水投放一只,黑壳虾每0.5~1L水投放一只,鼠鱼每25~50L水投放一只;
[0008]投放饲料进行喂养;鱼缸中通入氧气,保持鱼缸温度在25℃。
[0009]第二种搭配方法为:在鱼缸投放大和藻虾与黑壳虾共同作用除藻,黑壳虾与大和藻虾数量比为1:5,其中大和藻虾每5L水投放1只;投放饲料进行喂养;鱼缸中通入氧气,保持鱼缸温度在25℃。
[0010]第三种搭配方法为:在鱼缸投放清道夫搭配鼠鱼,清道夫每50L水投放1只,每50L投放1到2只;投放饲料进行喂养;鱼缸中通入氧气,保持鱼缸温度在25℃。
[0011]进一步的,饲料采用自动投放的方式:利用声纳发射器发射超声波探测鱼缸中鱼类物体,并将探测结果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发射给声纳接收器和声纳处理器;声纳处理器将信号转化为鱼的运动轨迹模拟数据,初步判断金鱼所处状态;根据所得的鱼类运动轨迹模拟数据,判断鱼缸中处于饥饿状态的鱼类,并确定处于饥饿状态的鱼累数量;根据鱼类数量判断所需要的的饲料量,并打开投料装置向鱼缸中投加饲料。
[0012]进一步的,在鱼缸中不同位置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采集温度信息后
发送中主控系统,所述主控对采集的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并判断其是否再阈值范围以内,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开启加热器对鱼缸进行加热。
[0013]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生物除藻技术是利用生态平衡等原理,借助于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及转移,从而使水体环境健康得到恢复的一种方法。生物控藻能利用水生动物能够大量吞食藻类的作用,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对水环境无毒副作用,且能补充鱼缸内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在鱼缸中设置底层硝化层、过滤与曝气系统、水生植物;底层硝化反应层用于培养硝化细菌,通过硝化反应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进而被水生植物吸收;其中过滤与曝气系统由流化床水妖精、气举反气举组合式过滤装置组成,可以过滤和截流鱼缸中部分水产生的杂质及鱼便。流化床水妖精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也对水中氨氮的去除有一定作用。
[0015]饲料采用自动投放的方式。利用声纳发射器发射超声波探测鱼缸中鱼类物体,并将探测结果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发射给声纳接收器和声纳处理器;声纳处理器将信号转化为鱼的运动轨迹模拟数据,初步判断金鱼所处状态;根据所得的鱼类运动轨迹模拟数据,判断鱼缸中处于饥饿状态的鱼类,并确定处于饥饿状态的鱼累数量;根据鱼类数量判断所需要的的饲料量,并打开投料装置向鱼缸中投加饲料。
[0016]在鱼缸中不同位置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采集温度信息后发送中主控系统,所述主控对采集的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并判断其是否再阈值范围以内,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开启加热器对鱼缸进行加热。
[0017]第一种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如下:设置一个长3米,宽50cm,水深50cm的矩形玻璃鱼缸,在底层铺设砂层,设置硝化系统,作为水草的固定载体,并培养硝化细菌。鱼缸总水量约为600L,鱼缸总水量约为600L,投放以斑马鱼和白云金丝为主的观赏性灯科鱼共计700条。
[0018]向其中投放黄金大胡子、黑壳虾以及鼠鱼,黄金大胡子投放20只,黑壳虾投放600只,鼠鱼投放20只。运行六个月后。未进行人工除藻,测得氨氮0.05mg/L,浊度0.37NTU,PH7.81,氨氮指标达到地表水一类水标准。
[0019]第二种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如下:设置一个长50cm,宽30cm,水深45cm的矩形玻璃鱼缸,自然采光,在底层铺设砂层,摆放九冠和绿宫廷水草。鱼缸总水量约为60L,投放观赏性灯科鱼共计80条。
[0020]向鱼缸中投放大和藻虾与黑壳虾共同作用除藻,其中大和藻虾10只,分两次各投入黑壳虾25只,前期用于闯缸,后期用于除藻,温度维持在25℃左右。
[0021]两个月未进行人工打捞藻类的的鱼缸,缸壁整体光洁无藻,内部略微有藻,虾类正在清理。测得氨氮0.052mg/L,浊度0.38NTU,PH7.91,氨氮指标达到地表水一类水标准
[0022]第三种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如下:设置一个长120cm,宽100cm,水深90cm的矩形玻璃鱼缸,自然采光,在底层铺设砂层,摆放九冠和绿宫廷水草。鱼缸总水量约为1000L,投放观赏性灯科鱼共计800条,斑马鱼和白云金丝为主的观赏性灯科鱼共计700条。
[0023]在鱼缸投放清道夫搭配鼠鱼,清道夫数量为20只,鼠鱼数量为30只。运行六个月
后。未进行人工除藻,测得氨氮0.053mg/L,浊度0.37NTU,PH7.85,氨氮指标达到地表水一类水标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包括如下:在鱼缸中设置底层硝化层、过滤与曝气系统、水生植物;底层硝化反应层用于培养硝化细菌,通过硝化反应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进而被水生植物吸收;过滤与曝气系统用于过滤和截流鱼缸中部分水产生的杂质及鱼便;在鱼缸投放黄金大胡子、黑壳虾以及鼠鱼,黄金大胡子每30L水投放一只,黑壳虾每0.5~1L水投放一只,鼠鱼每25~50L水投放一只;投放饲料进行喂养;鱼缸中通入氧气,保持鱼缸温度在25℃。2.一种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包括如下:在鱼缸中设置底层硝化层、过滤与曝气系统、水生植物;底层硝化反应层用于培养硝化细菌,通过硝化反应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进而被水生植物吸收;过滤与曝气系统用于过滤和截流鱼缸中部分水产生的杂质及鱼便;在鱼缸投放大和藻虾与黑壳虾共同作用除藻,黑壳虾与大和藻虾数量比为1:5,其中大和藻虾每5L水投放1只;投放饲料进行喂养;鱼缸中通入氧气,保持鱼缸温度在25℃。3.一种景观鱼缸除藻生物搭配的方法,包括如下:在鱼缸中设置底层硝化层、过滤与曝气系统、水生植物;底层硝化反应层用于培养硝化细菌,通过硝化反应将水中的氨氮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娜黎雷谢一凡楼逸铭徐晨高钰圣徐浩骏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