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鸡立体笼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825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肉鸡立体笼养方法,属于畜牧业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鸡舍建设、养殖设备、饲养管理、密度与分群、消毒与免疫和病死鸡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该肉鸡立体笼养方法通过改进鸡舍和养殖设备,集成优化饲养管理技术,与传统地面平养养殖模式相比,能够有效控制肉鸡生长全过程所需的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大幅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疫病发生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健康养殖。实现生态健康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肉鸡立体笼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畜牧业
,具体涉及一种肉鸡立体笼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商品肉鸡饲养方式主要是地面平养、笼养、网养三种模式。地面垫料平养模式,简便易行投资少,但劳动强度大,养殖设备半自动化,生产效率低;鸡舍养殖面积利用率低,保温隔热效果差,舍内温湿度控制不均匀;因采用垫料地面平养,饲养全程鸡与粪便和垫料混合物直接接触,易发生肠道和呼吸道疾病,饲料报酬低;养殖经济效益低。
[0003]随着肉鸡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养殖用地的资源管控以及环保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地面平养养殖模式已经不适应现行的养殖要求,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土地等资源利用率低,养殖设施设备简陋,生产效率低;二是饲养管理粗放,不能有效控制养殖密度,舍内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效果差;三是养殖环境污染严重,鸡全程生活在粪便和垫料混合物上,由饲养环境引起的肠道和呼吸道疫病多发,健康水平下降,养殖成本上升,同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严重污染周边环境,达不到清洁生产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鸡立体笼养方法,通过对鸡舍和饲养设备进行改良,配备自动控制喂料、饮水、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清粪等系统,大幅提高鸡舍单位面积使用率,实现了自动化饲养,精细饲养管理,减少疫病发生,提高肉鸡健康水平,降低养殖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取得良好地经济和生态效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肉鸡立体笼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鸡舍建设,舍檐高度高于2米2,舍顶高度高于2米8,鸡舍要求密闭、保温、隔热、防火,舍内长度88m,宽度16.8m,舍内设置8列笼具,每列笼具长度80m、宽度1米,靠边的两列笼具与两侧墙面留1.4米走道,用于防冷风应急和抓鸡,8列笼具之间按次序分别留有0.6m、1.2m、0.6m、1.2m、0.6m、1.2m、0.6m宽度的走道,饲料线均设置于0.6m宽度走道的一侧,1.2m走道主要用于抓鸡,笼具靠进风口一端留有5米间隔,防止应激,另一端留有3米间隔,用于履带式自动清粪,笼具分为3层,传送粪带离笼底高度15cm,传送粪带位于两笼中间位置,每个笼子长宽高一般分别为1.2m、1.0m、0.45m,笼子由前网、后背网、隔网、顶网、笼底组成;
[0007]S2、养殖设备,配套安装自动饮水系统、喂料系统、清粪系统、通风系统、控温系统、照明系统和控制系统;
[0008]S3、饲养管理,全程采用分阶段饲养,1

21日龄为育雏期,22

42日龄为育成期,43日龄至出栏为育肥期,雏鸡入舍后,开饮、开料同时进行。1

7日龄,使用小料桶,每天添料4

7次,7日龄以后,换用料槽饲喂,每天自动加料2

4次,21日龄后,每天加料3

6次,直到出栏,42日龄后,每天控料2小时;
[0009]S4、密度与分群,育雏期,将鸡饲养于上、中层笼位,结合10日龄接种高致病性禽流
感疫苗进行1次分群,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先分出,弱小者留下,由上中层分别向下层转移,平均分于各层饲养;
[0010]S5、消毒与免疫,进行带鸡喷雾消毒,鸡舍工作间和舍外场区每周清扫1次、消毒1次,消毒药轮换使用,上批次鸡只出栏后,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和清洗,采用喷雾和熏蒸法进行彻底消毒后,空舍通风干燥3周,方可进鸡饲养,肉鸡1日龄免疫新城疫、支气管炎、禽流感、法氏囊四联苗;
[0011]S6、病死鸡和粪污无害化处理,饲养人员每天早晚各检查一次病死鸡情况,将死淘鸡用塑料袋密封拿出舍外,按规定要求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1

21天,每2天清粪1次,以后每天清粪,鸡粪通过传送带直接装车,运送至粪污处理场按相关规程集中发酵处理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1中,在两侧墙体离前端墙体距离6米处安装40米的湿帘,后端墙体安装风机,舍内笼具纵向单列摆放,笼门在两边设在笼前网的上半部分,方便分群和出栏,每层安装自动饮水装置和料槽,每层笼下安装传送粪带,笼具尾部安装刮粪装置和传输带,鸡舍为水泥地面,地下安装水暖装置,鸡舍两侧墙体建有通风小窗和安装通风管,在间距0.6米的两列笼具之间纵向安装灯带,采用钢丝和滑轮设计成可升降式灯带。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2中,温控系统采用清洁燃烧炉和水管式加热,将加热水管固定于每列笼具的两侧。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3中,根据肉鸡日龄,精准控制所需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3中,根据肉鸡营养需求,分阶段饲喂所需全价日粮。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4中,笼中饲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0

30只。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该肉鸡立体笼养方法通过改进鸡舍和养殖设备,集成优化饲养管理技术,与传统地面平养养殖模式相比,能够有效控制肉鸡生长全过程所需的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大幅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疫病发生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健康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肉鸡立体笼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鸡舍建设,舍檐高度高于2米2,舍顶高度高于2米8,鸡舍要求密闭、保温、隔热、防火,舍内长度88m,宽度16.8m,舍内设置8列笼具,每列笼具长度80m、宽度1米,靠边的两列笼具与两侧墙面留1.4米走道,用于防冷风应急和抓鸡,8列笼具之间按次序分别留有0.6m、1.2m、0.6m、1.2m、0.6m、1.2m、0.6m宽度的走道,饲料线均设置于0.6m宽度走道的一侧,1.2m走道主要用于抓鸡,笼具靠进风口一端留有5米间隔,防止应激,另一端留有3米间隔,用于
履带式自动清粪,笼具分为3层,传送粪带离笼底高度15cm,传送粪带位于两笼中间位置,每个笼子长宽高一般分别为1.2m、1.0m、0.45m,笼子由前网、后背网、隔网、顶网、笼底组成,在两侧墙体离前端墙体距离6米处安装40米的湿帘,后端墙体安装风机,舍内笼具纵向单列摆放,笼门在两边设在笼前网的上半部分,方便分群和出栏,每层安装自动饮水装置和料槽,每层笼下安装传送粪带,笼具尾部安装刮粪装置和传输带,鸡舍为水泥地面,地下安装水暖装置,鸡舍两侧墙体建有通风小窗和安装通风管,在间距0.6米的两列笼具之间纵向安装灯带,采用钢丝和滑轮设计成可升降式灯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肉鸡立体笼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鸡舍建设,舍檐高度高于2米2,舍顶高度高于2米8,鸡舍要求密闭、保温、隔热、防火,舍内长度88m,宽度16.8m,舍内设置8列笼具,每列笼具长度80m、宽度1米,靠边的两列笼具与两侧墙面留1.4米走道,用于防冷风应急和抓鸡,8列笼具之间按次序分别留有0.6m、1.2m、0.6m、1.2m、0.6m、1.2m、0.6m宽度的走道,饲料线均设置于0.6m宽度走道的一侧,1.2m走道主要用于抓鸡,笼具靠进风口一端留有5米间隔,防止应激,另一端留有3米间隔,用于履带式自动清粪,笼具分为3层,传送粪带离笼底高度15cm,传送粪带位于两笼中间位置,每个笼子长宽高一般分别为1.2m、1.0m、0.45m,笼子由前网、后背网、隔网、顶网、笼底组成;S2、养殖设备,配套安装自动饮水系统、喂料系统、清粪系统、通风系统、控温系统、照明系统和控制系统;S3、饲养管理,全程采用分阶段饲养,1

21日龄为育雏期,22

42日龄为育成期,43日龄至出栏为育肥期,雏鸡入舍后,开饮、开料同时进行,1

7日龄,使用小料桶,每天添料4

7次,7日龄以后,换用料槽饲喂,每天自动加料2

4次,21日龄后,每天加料3

6次,直到出栏。42日龄后,每天控料2小时;S4、密度与分群,育雏期,将鸡饲养于上、中层笼位,结合10日龄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进行1次分群,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先分出,弱小者留下,由上中层分别向下层转移,平均分于各层饲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帮照赵宏波顾平杨金兵诸亚平耿浩刘鹏义孙付伟卢运战黄晓翔熊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卫集团禽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