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禽舍通风热量回收、利用及减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056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禽舍通风热量回收、利用及减排装置,包括:排风热交换器、新风热交换器、排风风管、送风风管、循环液温管、循环液冷管、排风风机、新风风机和循环泵;循环液冷管、排风热交换器、循环液温管和新风热交换器、依次连通,组成循环液循环管路;循环泵安装在循环液循环管路上;排风风管与排风热交换器连通,禽舍中的温浊气经排风风管进入排风热交换器,与排风热交换器中的循环液进行热交换后排出舍外;新风热交换器与送风风管连通;舍外冷新风经过进入新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通过送风风管进入舍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舍内的温暖浊气进行热量回收,并利用该部分热量对舍外新风进行加热,具有节约能源、减小大气污染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禽舍通风热量回收、利用及减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禽舍环境调节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禽舍通风热量回收、利用及减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冬季北方地区日照短、寒冷、多风,外界气温与禽舍内动物需要的温度相差悬殊。雏禽需要的温度从开始35~36℃,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到成年需要的合适温度也要达到23℃左右。
[0003]目前,禽舍需要通风换气时,通常以室温负压通风的方式将舍内污浊空气排到室外,这样会造成较大的热量散失和环境污染。通风和保温往往不能同时存在,排出污浊空气同时必然会带走舍内大量的热能。为了减少舍内热量损失,需要采取各种供暖方式以维持舍内温度,这样会消耗大量能源。或者采取“重保温、轻通风”方式,这样会造成舍内空气质量差,另外,采取负压通风换气的方式,容易使家禽出现缺氧的风险。除此之外,舍内较高温度的污浊空气内含有大量的水汽、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粉尘等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到舍外,会造成养殖场环境污染和生物安全风险。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能耗低、减少大气污染的禽舍通风热量回收、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禽舍通风热量回收、利用及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风热交换器(1)、新风热交换器(2)、排风风管(3)、送风风管(4)、循环液温管(5)、循环液冷管(6)、排风风机(7)、新风风机(8)和循环泵(9);所述循环液冷管(6)、所述排风热交换器(1)和所述循环液温管(5)和所述新风热交换器(2)依次连通,组成循环液循环管路;所述循环泵(9)安装在所述循环液循环管路上;所述排风风管(3)具有温浊气入口(301);所述排风热交换器(1)具有冷浊气出口(101);所述温浊气入口(301)朝向禽舍中的家禽;所述冷浊气出口(101)位于禽舍底部,并朝向禽舍外部;所述排风风机(7)安装在所述冷浊气出口(101)位置处;所述温浊气入口(301)、所述排风风管(3)、所述排风热交换器(1)和所述冷浊气出口(101)依次连通,形成排风管路;所述新风热交换器(2)具有冷新风入口(201);所述冷新风入口(201)位于禽舍底部,并朝向禽舍外部;所述新风风机(8)安装在所述冷新风入口(201)的位置处;所述送风风管(4)具有温新风出口(401);所述温新风出口(401)斜向上朝向禽舍房顶;所述冷新风入口(201)、所述新风热交换器(2)、所述送风风管(4)和所述温新风出口(401)依次连通,形成进风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禽舍通风热量回收、利用及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管(3)安装在禽舍一侧墙壁的中部位置;所述温浊气入口(301)设置有多个,且轴向开设于所述排风风管(3)的管壁上;所述温浊气入口(301)的孔径自所述排风风管(3)与所述排风热交换器(1)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禽舍通风热量回收、利用及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管(4)安装在与所述排风风管(3)相对的另一侧墙壁的顶端;所述温新风出口(401)设置有多个,且轴向开设于所述送风风管(4)的管壁上;所述温新风出口(401)的孔径自所述送风风管(4)与所述新风热交换器(2)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禽舍通风热量回收、利用及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热交换器(1)包括排风热交换器外管(102)、第一上封盖(103)、第一下封盖(104)和多个第一热交换列管(105);所述第一上封盖(103)和所述第一下封盖(104)间隔安装在所述排风热交换器外管(102)内部,并与所述排风热交换器外管(102)的内管壁密封连接,形成第一热交换腔(106);所述第一热交换列管(105)均匀且纵向布设在第一热交换腔(106)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封盖(103)和所述第一下封盖(104)连接;所述第一上封盖(103)和所述第一下封盖(104)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列管(105)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031);所述第一热交换列管(105)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031)分别与所述温浊气入口(301)和冷浊气出口(101)连通;所述排风热交换器外管(102)管壁上开设有第一循环液入口(1021)和第一循环液出口(1022);所述第一循环液入口(1021)、所述第一热交换腔(106)以及所述第一循环液出口(1022)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液入口(1021)与所述循环液冷管(6)相连,并靠近所述第一热交换腔(106)的底端设置;所述第一循环液出口(1022)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守帅张倩任景乐吕良鹏刘宗正刘雅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青岛市畜牧工作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