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同发专利>正文

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09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在茶叶杀青后的揉捻过程中,直接混合多个解块微球,不仅可以提高揉捻效果,同时在取出后进行加热解块,还兼具干燥效果,解块微球在受热后会自主展开对块状茶叶进行初步分散,然后会与茶叶中的水分接触溶解,触发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气体在块状茶叶内充气膨胀,促使茶叶进行二次分散,并且在解块微球溶解完毕减重后,在磁板磁吸作用下穿过茶叶进行上浮,实现最终的分散,三重分散效果下可以充分分散块状茶叶,从而提高后续的干燥和炒制效果,明显提高茶叶的成品质量。显提高茶叶的成品质量。显提高茶叶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0003]绿茶的加工,简单地可以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0004]而呈块状的茶叶直接烘干,茶叶失去水分变得易断裂,再用炒锅炒时,茶叶分散时因茶叶之间的拉力,单片茶叶会破裂成数个小片,这极大得降低了茶叶的品质,而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分散手段过于强烈,一方面分散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容易对茶叶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可以通过在茶叶杀青后的揉捻过程中,直接混合多个解块微球,不仅可以提高揉捻效果,同时在取出后进行加热解块,还兼具干燥效果,解块微球在受热后会自主展开对块状茶叶进行初步分散,然后会与茶叶中的水分接触溶解,触发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气体在块状茶叶内充气膨胀,促使茶叶进行二次分散,并且在解块微球溶解完毕减重后,在磁板磁吸作用下穿过茶叶进行上浮,实现最终的分散,三重分散效果下可以充分分散块状茶叶,从而提高后续的干燥和炒制效果,明显提高茶叶的成品质量。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取杀青后的茶叶与解块微球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揉捻成块;
[0011]S2、将块状茶叶平铺至容器内,在容器下方进行加热,在容器上方安装磁板;
[0012]S3、解块微球受热后展开进行初步分散,然后分解释放出气体进行膨胀二次分散,待解块微球分解完毕后被磁板吸引上浮进行最终的分散;
[0013]S4、取出分散后的茶叶铺开快速晒干后进行炒制。
[0014]进一步的,所述解块微球包括外包层、渗气内芯以及热熔包,所述渗气内芯镶嵌连接于外包层内侧,所述热熔包包覆连接于外包层的开口处,外包层起到对渗气内芯的隔离作用,避免在揉捻过程中提前接触到水分,热熔包起到对外包层的定形作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包层初始状态下为片状结构,所述热熔包采用热熔性材料制成,因此在热熔包受热熔化后,外包层容易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初始的片状结构,从而实现初步分散,并允许渗气内芯与茶叶中的水分进行接触。
[0016]进一步的,所述渗气内芯包括渗气半球、定位半球以及水溶胶层,所述渗气半球和定位半球对称分布,且水溶胶层连接于渗气半球和定位半球之间,所述渗气半球靠近外包层的开口处,渗气半球在接触到水分后触发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水溶胶层起到连接渗气半球和定位半球的作用,定位半球则用于与外包层建立连接,避免外包层在展开初期便与渗气内芯分离,容易影响到分散效果。
[0017]进一步的,所述渗气半球采用泡腾崩解剂制成,所述定位半球采用水溶性淀粉制成,泡腾崩解剂一般采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混合制成,在溶于水后会触发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溶性淀粉同样可以溶于水并且可以与外包层进行粘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渗气半球和定位半球内均镶嵌连接有多个配重颗粒,所述配重颗粒采用密度大于渗气半球和定位半球的导热材料制成,配重颗粒一方面起到对渗气内芯的配重作用,避免解块微球整体质量过低,在溶解的过程中出现被磁板吸附而未彻底发挥效果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随着渗气内芯的溶解而脱落至容器底部形成导热层,可以有效传导热量对茶叶进行高效的加热干燥。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外包层包括包衣、磁吸点以及多根弹力张丝,所述磁吸点镶嵌连接于包衣一端,所述弹力张丝均匀镶嵌于包衣内端,在渗气内芯溶解减重至一定程度后,依靠磁板对于磁吸点的磁吸作用可以进行吸附回收,同时在穿过茶叶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分散作用,弹力张丝起到辅助包衣在热熔包熔化后恢复形状的作用。
[0020]进一步的,所述包衣采用弹性防水材料制成,所述磁吸点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弹力张丝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磁吸点本身不具有磁性,因此在与茶叶混合时不易出现结团现象。
[0021]进一步的,所述外包层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导水绒毛,导水绒毛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并向渗气内芯处进行输送,同时提高表面的摩擦程度,可以在上浮穿过茶叶时具有更好的连带分散效果。
[0022]进一步的,所述解块微球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3]a、将压制成型的渗气半球和定位半球通过水溶胶层粘接形成渗气内芯;
[0024]b、将定位半球部分喷水微溶,然后放置至外包层内表面上供导水绒毛插入,然后干燥即可形成渗气内芯与外包层之间的连接;
[0025]c、将外包层合成球形对渗气内芯进行包裹,并在最后的开口处涂上热熔包并固化。
[0026]3.有益效果
[00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8](1)本方案可以通过在茶叶杀青后的揉捻过程中,直接混合多个解块微球,不仅可
以提高揉捻效果,同时在取出后进行加热解块,还兼具干燥效果,解块微球在受热后会自主展开对块状茶叶进行初步分散,然后会与茶叶中的水分接触溶解,触发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气体在块状茶叶内充气膨胀,促使茶叶进行二次分散,并且在解块微球溶解完毕减重后,在磁板磁吸作用下穿过茶叶进行上浮,实现最终的分散,三重分散效果下可以充分分散块状茶叶,从而提高后续的干燥和炒制效果,明显提高茶叶的成品质量。
[0029](2)解块微球包括外包层、渗气内芯以及热熔包,渗气内芯镶嵌连接于外包层内侧,热熔包包覆连接于外包层的开口处,外包层起到对渗气内芯的隔离作用,避免在揉捻过程中提前接触到水分,热熔包起到对外包层的定形作用。
[0030](3)外包层初始状态下为片状结构,热熔包采用热熔性材料制成,因此在热熔包受热熔化后,外包层容易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初始的片状结构,从而实现初步分散,并允许渗气内芯与茶叶中的水分进行接触。
[0031](4)渗气内芯包括渗气半球、定位半球以及水溶胶层,渗气半球和定位半球对称分布,且水溶胶层连接于渗气半球和定位半球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杀青后的茶叶与解块微球(1)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揉捻成块;S2、将块状茶叶平铺至容器内,在容器下方进行加热,在容器上方安装磁板;S3、解块微球(1)受热后展开进行初步分散,然后分解释放出气体进行膨胀二次分散,待解块微球(1)分解完毕后被磁板吸引上浮进行最终的分散;S4、取出分散后的茶叶铺开快速晒干后进行炒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块微球(1)包括外包层(11)、渗气内芯(12)以及热熔包(13),所述渗气内芯(12)镶嵌连接于外包层(11)内侧,所述热熔包(13)包覆连接于外包层(11)的开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11)初始状态下为片状结构,所述热熔包(13)采用热熔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气内芯(12)包括渗气半球(121)、定位半球(122)以及水溶胶层(123),所述渗气半球(121)和定位半球(122)对称分布,且水溶胶层(123)连接于渗气半球(121)和定位半球(122)之间,所述渗气半球(121)靠近外包层(11)的开口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渗气式茶叶解块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气半球(121)采用泡腾崩解剂制成,所述定位半球(122)采用水溶性淀粉制成。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同发
申请(专利权)人:赵同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