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800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52
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基板之上;公共信号传输线,位于配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的所述有机绝缘层之上,并具有第一开口部;以及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panel:PDP)、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OLED device)、场效应显示装置(field effect display:FED)、电泳显示装置(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等。
[0003]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包括两个电极和位于它们之间的有机发光层,从两个电极中的一个即阴极注入的电子(electron)和从阳极注入的空穴(hole)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而形成激子(exciton),激子在发出能量的同时发光。
[0004]另一方面,用于向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两个电极中的阴极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位于配置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实施例是为了提供包括能够防止位于有机绝缘膜之上的电极层因工艺气体而翘起且防止信号电阻增加的电压施加部的显示装置。
[0006]不言自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的目的,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扩展。
[0007]可以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基板之上;公共信号传输线,位于配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的所述有机绝缘层之上,并具有第一开口部;以及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
[0008]所述显示装置可以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以及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可以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辅助电极可以与所述第一电极以相同的层构成。
[0009]所述显示装置可以还包括: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位于配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的所述有机绝缘层之下,所述有机绝缘层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重叠的第二开口部,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连接。
[0010]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扩展到所述非显示区域而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部分与所述第二开口部重叠,可以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末端部分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重叠的位置中与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辅助电极可以不与所述第二电极直接连接。
[0011]所述显示装置可以还包括: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末端部分和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连接部件可以与所述第一电极以相同的层构成。
[0012]所述显示装置可以还包括: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下,在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接触的表面中可以配置有多个凹部。
[0013]可以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晶体管,包括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的半导体层、栅极电极、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并与所述晶体管的所述输入电极以及所述输出电极以相同的层构成;第一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晶体管和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上;数据线以及驱动电压线,位于配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之上;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位于配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之上,并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连接,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重叠的开口部;第二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数据线以及所述驱动电压线之上;有机发光元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之上,并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以及辅助电极,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开口部。
[0014]所述第二电极可以扩展到所述非显示区域而与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辅助电极可以不与所述第二电极直接连接。
[0015]可以是,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输入电极以及所述输出电极以相同的层构成。
[0016]可以是,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数据线以及所述驱动电压线以相同的层构成。
[0017]可以是,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电极以相同的层构成。
[0018]可以是,所述非显示区域的辅助电极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电极以相同的层构成。
[0019]可以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半导体层,位于基板之上;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上;栅极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上并与所述半导体层重叠;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电极之上;存储电极,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上;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存储电极之上;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之上,并与所述半导体层连接;第一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输入电极以及所述输出电极之上;数据线以及驱动电压线,位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之上;第二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数据线以及所述驱动电压线之上;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之上;像素界定膜,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的像素开口部;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开口部;以及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界定膜和所述发光层之上,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之上;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位于配置在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上的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之上,并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中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连接,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重叠的第三开口部;辅助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三开口部;以及第一间隔体以及第二间隔体,位于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上且彼此的高度不同,所述第二电极扩展到所述非显示区域而与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连接。
[0020]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的所述第三开口部可以位于所述第一间隔体和所述第二间隔体之间,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的所述第三开口部可以位于配置在所述第一开口
部中的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的第一部分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所述第二公共信号传输线的第二部分的之间。
[0021]所述第一间隔体可以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之上,并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以相同的层构成的第一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层之上并与所述像素界定膜以相同的层构成的第二层,所述第二间隔体可以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之上,并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以相同的层构成的第一层、位于所述第一层之上并与所述像素界定膜以相同的层构成的第二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层并包含有机物质的第三层。
[0022]所述显示装置可以还包括:薄膜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非显示区域,并包括无机封装层和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基板之上;公共信号传输线,位于配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的所述有机绝缘层之上,并具有第一开口部;以及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以及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以相同的层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位于配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的所述有机绝缘层之下,所述有机绝缘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重叠的第二开口部,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扩展到所述非显示区域而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部分与所述第二开口部重叠,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末端部分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重叠的位置中与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辅助电极不与所述第二电极直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末端部分和所述公共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电极以相同的层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之下,在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传输线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春基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