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97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50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具有:壳体(14),其界定了排气气体流经的排气气体管道(13);电加热单元(12),其延伸穿过排气气体管道(13)并且排气气体流经其中,且电加热单元(12)包括加热部件(20)和载体结构,其中加热部件(20)附接到载体结构,以及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16、18),其附接到加热装置(12)并与加热装置(12)进行电接触。该排气气体处理装置的特征为,在排气气体管道(13)的排气气体流动方向(11)上看,第一电极(16)延伸至进入加热装置(12)的中央区域(28),第二电极(18)延伸至进入加热装置(12)的边缘区域(29)。加热装置(12)的边缘区域(29)。加热装置(12)的边缘区域(2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限定了排气气体流动通过的排气气体管道;单独的电加热装置,该装置延伸穿过排气气体管道并有排气气体流经其,电加热装置构造为与排气气体净化装置分开加热排气气体,排气气体电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和载体结构;该加热部件附接到载体结构;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极,第一和第二电极附接到加热装置并与加热装置进行电接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到一种包括排气气体处理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限制机动车辆的内燃机的污染物排放,众所周知要采用排气气体净化装置,诸如催化转换器、微粒过滤器或类似装置进行排气气体净化。
[0003]为了确保对污染物的催化辅助转化,排气气体或排气气体净化装置需要有特定的最低温度。特别是在冷启动或重新启动内燃机之后,这样的最低温度往往还没有达到。
[0004]根据一种变型,在排气气体处理装置中,排气气体净化装置本身被电加热,从而达到或保持规定的最低温度。本专利技术不涉及这些排气气体处理装置。
[0005]作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替代,使用独立的加热装置,这些加热装置与排气气体净化装置相关联,但在流动方面连接在其上游。在这些独立的加热装置中,电极提供电源,并附加外提供紧固件用于紧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排气气体处理装置提供一种简单、可靠和独立的加热装置。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排气气体管道中的排气气体流动方向上看,第一电极延伸至进入加热装置的中央区域,而第二电极延伸至进入加热装置的边缘区域。由于第一电极延伸到加热装置的中央区域,并且加热部件紧固到第一电极,因此可以减少或避免加热装置的变形。此外,由于电流被集中导入或导出,加热装置可以在(整个)流动横截面上均匀地加热。
[0008]由于加热装置是独立于排气气体净化装置的单独的部件,且只用于加热排气气体而不执行任何净化功能,因此它连接在排气气体净化本体上游,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这简化了组装或拆解。此外,可以确保对排气气体进行更高效的加热,因为相关联的排气气体净化装置的任何材料都不会被加热。此外,由于加热装置没有集成在排气气体净化装置中,加热装置可以定位在排气气体净化装置上游,从而根据需要在空间上分离。
[0009]特别是,这两个电极构成了机械紧固器件,通过紧固器件将加热装置紧固到壳体。这两个电极承担了电源,并且附加地提供加热装置的紧固。换句话说,电极是载体结构的一部分。壳体构成了排气气体净化装置和加热装置的共用壳体。
[0010]可选的是,加热装置和排气气体净化装置可以各自有单独的壳体。
[0011]特别是,加热装置在排气气体流动方向上布置在排气气体净化装置上游。
[0012]优选地,边缘区域是周向封闭的框架区域,其径向延伸由第二电极和载体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径向延伸量限定,和/或边缘区域周向包围中央区域。根据第二电极在径向上朝向中央区域延伸进入加热装置的程度,边缘区域的径向宽度较大或较小。这对中央区域的延伸有直接影响。
[0013]特别是,两个电极之间的电流在径向方向上产生,特别是从中央区域到边缘区域,或者反过来。因此,不管沿着或逆着排气气体流动方向看,在轴向方向上(基本上)没有电流流动。
[0014]一个实施例规定,在加热装置一侧上,两个电极只与加热部件联接,而在壳体侧上,它们与壳体和附接到壳体外部的紧固套中的至少一个联接。电极必须与加热部件联接,从而能够与其电接触。由于它们只在加热装置侧上与加热元件相联接,且在该区域不与任何其他不用于电接触的部分相接触,因此没有必要生产精心绝缘的连接点(触点)。在壳体侧上的附接允许容易地接触电极。此外,壳体侧的附接容易实践。
[0015]在另一实施例中,载体结构在外部,特别是在边缘区域中具有包围加热装置的至少一个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用于在周向上稳定加热部件。
[0016]在该实施例中,支承框架可以在第二电极和加热部件之间的连接点的区域中,特别是在边缘区域中,表征为凹部。
[0017]可选的是,支承框架可以是周向封闭的。
[0018]特别是,支承框架可以由导电材料或电绝缘材料组成,并可以形成第二电极的一部分。
[0019]导电支承框架的优点是可以以更大的面积接触加热部件。这增加了接触的可靠性,并改善了加热部件中的电流流动。
[0020]一个方面规定,支承框架借助至少一个紧固件附接到壳体,从而与壳体绝缘,和/或附接到壳体从而借助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绝缘。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可以提高支承框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加热装置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多个第二电极进行紧固,则可以附加地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并改善加热部件中的电流流动。
[0021]另一方面规定,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紧固件中的至少一个穿过壳体朝向加热装置延伸,并且每个都被接纳在附接到壳体的紧固套中。紧固套的作用是保护贯通开口以及电极和/或紧固件不受灰尘、湿气或类似物的影响。此外,紧固套确保排气气体处理装置的密封性。
[0022]优选的是,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紧固件中的至少一个在壳体和/或紧固套的区域中绝缘,特别是通过玻璃和/或陶瓷绝缘。
[0023]在另一实施例中,载体结构是导电的,从而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中至少一个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在其中向加热部件提供电流的面积就显著增加了,因此可以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并且可以改善加热元件中的电流流动。
[0024]根据另一方面,加热部件是固有刚性的加热格栅,其在中央区域中与第一电极接触,并在边缘区域中与第二电极联接。这种类型的加热格栅很容易制造,因为其例如可以从金属板上电解加工或冲压得到。根据开口的尺寸,由加热装置引起的排气气体流动阻力以及加热强度都可以受到影响。同样,这样的加热格栅可以容易地安装在加热装置或排气气
体处理装置中。
[0025]特别是,加热格栅,优选是在边缘区域中,以其外部安装到支承框架。这样允许提高加热格栅的稳定性。
[0026]支承框架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并与各电极接触。这样一来,支承框架可以形成电极的一部分,从而增加了加热部件可用的接触面积。这使得接触的可靠性得到提高,且加热部件中的电流得到改善。
[0027]另一方面规定加热装置和壳体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可选地由绝缘材料填充。该间隙的作用是减少或防止加热装置和壳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补偿制造误差。使用绝缘材料实现了可靠地消除相互作用。
[0028]此外,该目标是由具有内燃机和排气气体处理装置的车辆实现的。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排气气体处理装置的所述的优点和特点同样适用于车辆;并且,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003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点和特点将从以下描述和附图中变得明了,参照附图,其中示出了:
[0031]‑
图1示出了剖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排气气体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纵向截面;
[0032]‑
图2示出了剖过根据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4),所述壳体(14)限定了排气气体流动通过的排气气体管道(13),单独的电加热装置(12),所述电加热装置延伸通过所述排气气体管道(13),且所述排气气体流动通过所述电加热装置(12),所述电加热装置(12)构造为在距单独的排气气体净化装置(15)一距离处加热所述排气气体,且所述电加热装置(12)包括加热部件(20)和载体结构,所述加热部件(20)附接到所述载体结构,以及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8),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附接到所述加热装置(12)并与所述加热装置(12)进行电接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气体管道(13)中的所述排气气体流动方向(11)上观察,所述第一电极(16)延伸至进入所述加热装置(12)的中央区域(28),所述第二电极(18)延伸至进入所述加热装置(12)的边缘区域(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域(29)是周向封闭的框架区域,其径向范围由所述第二电极(18)和所述载体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径向延伸量限定,和/或所述边缘区域(29)周向封闭所述中央区域(28)。3.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极(16、18)之间的电流在径向方向上流动,从所述中央区域(28)流动到所述边缘区域(29);或者,反之亦然。4.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装置侧,两个所述电极(16、18)仅与所述加热部件(12)联接,而在所述壳体侧,两个所述电极(16、18)与所述壳体(14)和附接至所述壳体(14)的外部的紧固套(30)中的至少一个联接。5.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排气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结构在外部上,特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排气控制技术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