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82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包括光伏本体、支撑装置以及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为框式结构,所述基座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梁且两个第一横梁相互平行,所述光伏本体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的一端,所述光伏本体的另一端通过支撑装置与两个第一横梁的另一端连接,其中,通过调节支撑装置所述光伏本体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下进行切换,其中,第一横梁、第三横梁、第二横梁分别采用管状结构,大大减轻了装置的重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提高了装置的便携性和使用广泛性。的便携性和使用广泛性。的便携性和使用广泛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伏交流发电装置是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吸收转化成直流电能后再转换成交流电能的装置,应用非常广泛,现有的太阳能交流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逆变器,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但一方面现有的光伏发电交流装置在使用时,光伏板多为固定结构,在需要移动时由于光伏板张开时所需要的空间较大,且重量大,移动不方便;另一方面,现有的光伏发电交流装置通常是直接安装在专门的光伏支架上,但类似光伏装置在安装过程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才能完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灵活性非常差,因此提出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0003]专利文献CN108964582A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力;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照射到光伏组件上的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安装于光伏组件下方的自动调节支架,用于随着太阳光线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自身的朝向以及倾斜角度;逆变器,与所述光伏组件相应连接,将所述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后并网输出;控制器,分别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自动调节支架和逆变器相连,但该设计拆装不便且不便于携带,结构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包括光伏本体1、支撑装置以及基座本体2;
[0006]所述基座本体2为框式结构,所述基座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梁8且两个第一横梁8相互平行,所述光伏本体1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的一端;
[0007]所述光伏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支撑装置与两个第一横梁8的另一端连接,其中,通过调节支撑装置所述光伏本体1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下进行切换;
[0008]所述两个第一横梁8之间均匀或非均匀布置有多个与第一横梁8相平行的第二横梁13,所述多个第二横梁1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横梁9且与第三横梁9相垂直,所述两个第三横梁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上。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13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梁8的长度;
[0010]所述第一横梁8的长度小于所述光伏本体1的宽度。
[0011]优选地,还包括U型支架11以及旋转轴12;
[0012]所述U型支架11包括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延伸出的两个支耳;
[0013]所述U型支架11的底座安装在光伏本体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12穿过基座本体2的端部且旋转轴1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U型支架11的两个支耳上,当扳动光伏本体1的另一端所述光伏本体1能够通过U型支架11绕旋转轴12转动。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采用如下任一种结构:
[0015]-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14,所述支撑框14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光伏本体1上,所述支撑框14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基座本体2上;
[0016]-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以及固定件6;
[0017]所述固定件6能够在固定状态和调节状态间切换;
[0018]所述第二支撑架4能够收纳于第一支撑架3的内部或伸出到第一支撑架3的外部并且能够以一个或多个设定的长度自第一支撑架3的一侧伸出,即所述第二支撑架4能够通过处于固定状态的固定件6以设定长度伸出第一支撑架3;
[0019]所述第二支撑架4能够在处于调节状态的固定件6的作用下,调节伸出第一支撑架3的长度;所述第一支撑架3远离第二支撑架4伸出侧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光伏本体1或基座本体2上。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8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框14的另一端匹配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上的凹槽里,当需要将光伏本体1调节为收纳状态时,转动光伏本体1并带动支撑框14的另一端从两个第一横梁8的凹槽中脱离后能够实现光伏本体1收纳状态的调节。
[0021]优选地,所述支撑框14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陷区16,所述凹陷区16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框14其它区域的厚度。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分别采用管状结构。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筋15。
[0024]优选地,当所述光伏本体1在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装置和基座本体2能够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
[0025]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都采用铝材质。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基座本体2通过采用框式结构,且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分别采用管状结构,大大减轻了设备的重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
[0028]2、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横梁13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梁8的长度,使整个基座本体2呈工字型的框式结构,且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筋15,在功能、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0029]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能调节角度的结构形式和不能调节角度的结构形式,根据实际的需要合理选择,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中,支撑装置不能调节角度的结构价格更加低廉,架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3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能调节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支撑筋15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不能调节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不能调节角度且光伏本体1在收纳状态时的仰视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装置能调节角度的侧视图;
[0036]图6为支撑框14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示出:
[0038][0039]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光伏本体1、支撑装置以及基座本体2,所述基座本体2为框式结构,所述基座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梁8且两个第一横梁8相互平行,所述光伏本体1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的一端,所述光伏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支撑装置与两个第一横梁8的另一端连接,其中,通过调节支撑装置所述光伏本体1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下进行切换;所述两个第一横梁8之间均匀或非均匀布置有多个与第一横梁8相平行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本体(1)、支撑装置以及基座本体(2);所述基座本体(2)为框式结构,所述基座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梁(8)且两个第一横梁(8)相互平行,所述光伏本体(1)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的一端;所述光伏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支撑装置与两个第一横梁(8)的另一端连接,其中,通过调节支撑装置所述光伏本体(1)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下进行切换;所述两个第一横梁(8)之间均匀或非均匀布置有多个与第一横梁(8)相平行的第二横梁(13),所述多个第二横梁(1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横梁(9)且与第三横梁(9)相垂直,所述两个第三横梁(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13)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梁(8)的长度;所述第一横梁(8)的长度小于所述光伏本体(1)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型支架(11)以及旋转轴(12);所述U型支架(11)包括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延伸出的两个支耳;所述U型支架(11)的底座安装在光伏本体(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12)穿过基座本体(2)的端部且旋转轴(1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U型支架(11)的两个支耳上,当扳动光伏本体(1)的另一端所述光伏本体(1)能够通过U型支架(11)绕旋转轴(12)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采用如下任一种结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14),所述支撑框(14)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光伏本体(1)上,所述支撑框(14)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基座本体(2)上;-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以及固定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腾圣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