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80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噪声滤波器,包括:第一绝缘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上的第一面上的漩涡状第一和第二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的上方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相对的、具有通路孔的第二绝缘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上,通过所述通路孔分别电连接了所述第一、第二导体的漩涡状的第三和第四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导体的上面的第三绝缘体层;以及分别连接了所述第一~第四导体的端部的外部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导体配置为平行,第三和第四导体配置为平行,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导磁率在所述第一和第三绝缘体层的导磁率以下。可以实现具有共态的高阻抗值的噪声滤波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解决移动电话、信息机器等的噪声问题的部分中使用的噪声滤波器和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子机器。
技术介绍
图13A~图13G是特开昭62-257709号公报记载的以往的噪声滤波器的叠层变压器的俯视图。该变压器具有多个磁性体薄板1、第一线圈图形2和第二线圈图形3,在每一个磁性体薄板1的上表面上各设置了一个。俯视观察设置在磁性体薄板1上的第一、第二线圈图形,形成同方向的约0.25~0.75匝的螺旋状,彼此大致平行。并且,多个磁性体薄板1被叠加,如图13B~13F所示,设置在各磁性体薄板1上的多个第一线圈图形2彼此连接,形成了第一线圈4,多个第二线圈图形3彼此连接,形成了第二线圈5。在形成在各磁性体薄板1上的第一、第二线圈图形2、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了转接(via)电极6、7。转接电极6彼此间、转接电极7彼此间分别通过形成在磁性体薄板1上的转接孔(via hole)8电连接。在第一、第二线圈4、5的两端部、也就是最下层、最上层的线圈图形2、3上,设置了图13B和图13F所示的引出电极9a~9d。除了引出电极9a~9d和它的附近,最下层、最上层的线圈图形2、3形成了约0.5匝的螺旋状。如图13A~图13G所示,在第一、第二线圈4、5的上表面、下表面,视需要设置了规定个数的磁性体薄板1。通过把第一、第二线圈4、5、多个磁性体薄板1叠层,并且一体化,取得了以往的噪声滤波器。在以往的噪声滤波器中,当在第一线圈4、第二线圈5上外加了共态噪声时,流过线圈4、5的电流方向在俯视图中变为同方向。因此,阻抗升高,能除去共态噪声。可是,以往的噪声滤波器无法使共态阻抗变得较高。因为形成在一个相同的磁性体薄板1上的第一线圈图形2和第二线圈图形3约为0.25~0.75匝,所以相互产生相邻影响的第一线圈图形2和第二线圈图形3较短。因此,在第一线圈4产生的磁通量和第二线圈5中产生的磁通量彼此无法有效地加强。因此,这种滤波器的共态噪声阻抗还不够高。图14是表示特开平5-101950号公报中记载的另一以往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该滤波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由高导磁率磁性体薄板构成的线圈部101;配置在线圈部101的上下的由低导磁率磁性体薄板构成的引出部102、103构成。第一线圈是导体108a和导体109a通过通路孔(through hole)106a电连接后而形成。第二线圈是导体108b和导体109b通过通路孔106c电连接后而形成。这种噪声滤波器在引出部产生的常态成分的阻抗小,不会太影响信号波形,能除去共态噪声。另一以往的噪声滤波器为了除去共态噪声,通过使线圈全体的标准成分的阻抗减小,也能除去共态噪声。该滤波器通过增大由高导磁率磁性体薄板构成的线圈部101的共态成分的阻抗,能除去共态噪声。因此,在以往的噪声滤波器中,为了增大共态成分的阻抗,必须层叠数十片不满一匝的线圈。因此,通路孔的形成和图形印刷步骤多,层叠的组合复杂。该构造在最终的产品的滤波器中,成为开路或短路等特性不良的原因,使制造上的成品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态阻抗更高、共态噪声的除去特性好的噪声滤波器。该噪声滤波器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磁性体薄板的磁性体;形成在磁性体的两个端面上的多个外部电极;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上的1匝以上的漩涡状的第一和第二内部导体;设置在第二磁性体薄板上的1匝以上的漩涡状的第三和第四内部导体;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的端部并连接外部电极和第一内部导体的第一端的引出电极;设置在第二磁性体薄板的端部上并连接外部电极和第二内部导体的第一端的引出电极。第一、第二内部导体彼此不短路,第三、第四内部导体彼此不短路,第一内部导体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内部导体的第二端附近,第三内部导体的第二端设置在第四内部导体的第二端附近,第一内部导体的第二端与第三内部导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内部导体的第二端与第四内部导体的第二端连接。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立体图。图3A~3C是表示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4A~4D是表示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5A~5C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图6A是表示实施例1和2的噪声滤波器的使用形态的图。图6B是表示移动电话的一对信号线的载波波形的图。图6C表示实施例1和2中的噪声滤波器在移动电话的一对信号线中使用时的频率和衰减量的关系。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实施例4的第一绝缘体层的俯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3A~13G是以往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图14是另一以往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图1A和图1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图2是噪声滤波器的立体图。第一磁性体薄板11a、11b在上表面分别具有一个第一内部导体12、一个第二内部导体13。磁性体薄板11a、11b在端面具有引出电极14a~14d,在中央附近具有转接电极15a~15d。磁性体薄板11a、11b由铁氧体等磁性材料构成。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形成由银等导体构成的1匝以上的漩涡状,设置为彼此不短路。漩涡的方向在俯视图中,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都相同。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的一端分别连接了引出电极14a~14d,另一端即漩涡的中心分别连接了转接电极15a~15d。在形成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上的第一内部导体12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a,在第二内部导体13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c。在形成在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第一内部导体12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b,在第二内部导体13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d。引出电极14a~14d由银等导体构成。转接电极15a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上,转接电极15b设置在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转接电极15a和15b通过设置在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通路孔16a连接,据此,第一内部导体12彼此电连接,构成了第一线圈17。同样,转接电极15c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上,转接电极15d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转接电极15c和15d通过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通路孔16b连接,据此,第二内部导体13彼此电连接,构成了第二线圈18。转接电极15a隔开彼此不短路的距离配置在转接电极15c的附近,转接电极15b隔开彼此不短路的距离配置在转接电极15d的附近。在具有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的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的上表面,和视需要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的下表面设置规定个数的虚设磁性体薄板19(未图示)。然后,将这些薄板叠加,形成了磁性体20。在磁性体20的一个端面上形成了外部电极21a、21c,在外部电极21a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a,在外部电极21c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c。同样,在磁性体20的另一个端面形成了外部电极21b、21d,在外部电极21b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b,在外部电极21d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d。下面,说明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制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噪声滤波器,包括:第一绝缘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上的第一面上的漩涡状第一和第二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的上方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相对的、具有通路孔的第二绝缘体层;设置在所述第 二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上,通过所述通路孔分别电连接了所述第一、第二导体的漩涡状的第三和第四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导体的上面的第三绝缘体层;以及分别连接了所述第一~第四导体的端部的外部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导体配置为平行,第 三和第四导体配置为平行,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导磁率在所述第一和第三绝缘体层的导磁率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1-15 2001-006028;JP 2001-7-12 2001-2118351.一种噪声滤波器,包括第一绝缘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上的第一面上的漩涡状第一和第二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的上方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相对的、具有通路孔的第二绝缘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上,通过所述通路孔分别电连接了所述第一、第二导体的漩涡状的第三和第四导体;设置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叶博伸大石一夫瓜生英一织田武司中山祥吾松村和俊元满弘法新海淳鹫崎智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