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守军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778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包括超高检测装置、超高报警装置、阻拦装置、桥梁隧道和道路;道路穿过桥梁隧道,在桥梁隧道来车一侧的道路上依次设置着超高检测装置、超高报警装置和阻拦装置;通过超高检测装置中发光器、收光器的设置,可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车辆超高发出超高报警信号,避免硬性限高杆带来的安全隐患;超高报警装置中条形警示灯、第一扬声器的设置,可以对驾驶员在视觉、听觉上发出超高警告,使其提早刹车制动,防止堵塞交通;阻拦装置中阻拦杆、第二扬声器的设置,阻拦杆下落并且第二扬声器提醒驾驶员立即停车,防止车辆撞到桥梁隧道上。撞到桥梁隧道上。撞到桥梁隧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安全设施
,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路交通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道路种类,如高架桥、立交桥、隧道、拱桥、地下通道、跨湖通道等;其中隧道、拱桥等道路需要对车辆限制一定的高度,以避免车辆过高无法通行,以致于堵塞交通、甚至发生人身意外;目前传统的隧道仅是在进入口设置限高标识,而很多大车司机对自己的车辆高度并不准确的知晓,仅是通过目测估计能否通过;于是经常出现车辆到达隧道入口时才发现车厢超过限高,此时刹车已来不及,最终车厢卡在隧道入口,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交通,同时会对隧道、拱桥及车辆造成损伤,车速过高时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而部分限高区域会在入口的前方设置有限高栏,虽不至于对隧道、拱桥造成伤害,但是限高栏的结构较硬,仍是会对车辆及人员造成损伤,同时车辆被卡住后很难进退,严重阻碍交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其中,包括超高检测装置、超高报警装置、阻拦装置、桥梁隧道和道路;所述道路穿过桥梁隧道,在所述桥梁隧道来车一侧的所述道路上依次设置着超高检测装置、超高报警装置和阻拦装置。
[0005]优选的,所述超高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发光器、收光器和限高警示牌,所述第一支撑架横跨在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发光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所述收光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侧,所述发光器、收光器共同组成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方还固定安装有限高警示牌。
[0006]优选的,所述超高报警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架、条形警示灯、警示杆、光电传感器、第一扬声器、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第二支撑架横跨在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架两侧均安装有条形警示灯、光电传感器、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有警示杆,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第二支撑架外侧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条形警示灯、光电传感器、第一扬声器和太阳能板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阻拦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架、阻拦杆、导向槽、第二扬声器、升降电机、缆绳和安装座,所述第三支撑架横跨在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架两侧均安装有导向槽和第二扬声器,所述阻拦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所述第三支撑架顶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缠绕着缆绳,所述缆绳的一端与所述阻拦杆的上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道路表面在来车方向上设置有多道减速带,所述减速带相间设置于所述超高检测装置、超高报警装置和阻拦装置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均为钢结构倒U形框架。
[001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超高检测装置中发光器、收光器的设置,可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车辆超高发出超高报警信号,避免硬性限高杆带来的安全隐患;
[0012]2、超高报警装置中条形警示灯、第一扬声器的设置,可以对驾驶员在视觉、听觉上发出超高警告,使其提早刹车制动,防止堵塞交通;
[0013]3、阻拦装置中阻拦杆、第二扬声器的设置,阻拦杆下落并且第二扬声器提醒驾驶员立即停车,防止车辆撞到桥梁隧道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中超高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中超高报警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中阻拦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1-超高检测装置、101-第一支撑架、102-发光器、103-收光器、104-限高警示牌、2-超高报警装置、201-第二支撑架、202-条形警示灯、203-警示杆、204-光电传感器、205-第一扬声器、206-太阳能板、207-蓄电池、3-阻拦装置、301-第三支撑架、302-阻拦杆、303-导向槽、304-第二扬声器、305-升降电机、306-缆绳、307-安装座、4-桥梁隧道、5-道路、6-减速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说明书附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包括超高检测装置1、超高报警装置2、阻拦装置3、桥梁隧道4和道路5;道路5穿过桥梁隧道4,在桥梁隧道4来车一侧的道路5上依次设置着超高检测装置1、超高报警装置2和阻拦装置3。
[0023]进一步的说,超高检测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架101、发光器102、收光器103和限高警
示牌104,第一支撑架101横跨在道路5的两侧,发光器102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01的一侧,收光器103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01的另一侧,发光器102、收光器103共同组成对射型光电传感器,第一支撑架101上方还固定安装有限高警示牌104。
[0024]进一步的说,超高报警装置2包括第二支撑架201、条形警示灯202、警示杆203、光电传感器204、第一扬声器205、太阳能板206和蓄电池207,第二支撑架201横跨在道路5的两侧,第二支撑架201两侧均安装有条形警示灯202、光电传感器204、第一扬声器205,第二支撑架201的上部设置有警示杆203,警示杆203也可设置有条形警示灯202增加警示范围,第二支撑架201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206,第二支撑架201外侧设置有蓄电池207,条形警示灯202、光电传感器204、第一扬声器205和太阳能板206均与蓄电池207电性连接,太阳能板206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207中,蓄电池207为条形警示灯202、光电传感器204、第一扬声器205提供电源。
[0025]进一步的说,阻拦装置3包括第三支撑架301、阻拦杆302、导向槽303、第二扬声器304、升降电机305、缆绳306和安装座307,第三支撑架301横跨在道路5的两侧,第三支撑架301两侧均安装有导向槽303和第二扬声器304,阻拦杆302可滑动地设置在导向槽303内,第三支撑架301顶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高检测装置(1)、超高报警装置(2)、阻拦装置(3)、桥梁隧道(4)和道路(5);所述道路(5)穿过桥梁隧道(4),在所述桥梁隧道(4)来车一侧的所述道路(5)上依次设置着超高检测装置(1)、超高报警装置(2)和阻拦装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检测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架(101)、发光器(102)、收光器(103)和限高警示牌(104),所述第一支撑架(101)横跨在所述道路(5)的两侧,所述发光器(10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01)的一侧,所述收光器(10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01)的另一侧,所述发光器(102)、收光器(103)共同组成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支撑架(101)上方还固定安装有限高警示牌(1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的报警阻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报警装置(2)包括第二支撑架(201)、条形警示灯(202)、警示杆(203)、光电传感器(204)、第一扬声器(205)、太阳能板(206)和蓄电池(207),所述第二支撑架(201)横跨在所述道路(5)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架(201)两侧均安装有条形警示灯(202)、光电传感器(204)、第一扬声器(205),所述第二支撑架(201)的上部设置有警示杆(203),所述第二支撑架(201)的顶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守军许为民闫淑娟赵世超李春林周宁王伟刘釜江
申请(专利权)人:侯守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