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67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中,在铁碳微电解池的下游设置有pH回调池、混凝池和沉淀池,废水首先进入铁碳微电解池进行微电解反应,产生的铁盐污泥连同废水一起进入pH回调池调节pH值后,经过水孔进入混凝池,在混凝池中,废水中的悬浮物与其内的絮凝剂混合形成絮凝胶团,废水及絮凝胶团经布水渠进入沉淀池沉淀,达到很好的废水处理效果。打破了现有技术中各个反应池顺次排布的布局方式,通过对各个反应池的布局,形成一体化的废水处理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具有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低、集成程度高、建设周期快等特点。建设周期快等特点。建设周期快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电解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印染废水、石油化工废水、电镀废水等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中用铁碳微电解技术作为废水的预处理、预降解,以提高废水的生化性或直接降低废水有机物的含量。
[0003]现有技术中的铁碳微电解水处理设备存在如下问题:
[0004]1.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废水后会产生较多的铁盐污泥;
[0005]2.结构复杂,成本高,设备集成程度低,建设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效果好、建设费用低、成本低、集成程度高、建设周期快的一体化废水处理装。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所述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围侧壁、第二外围侧壁、第三外围侧壁、第四外围侧壁和底壁,所述第一外围侧壁和所述第三外围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围侧壁和所述第四外围侧壁相对设置;
[0009]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内的多个分隔壁,所述多个分隔壁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外围侧壁和所述第三外围侧壁的第一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与所述第二外围侧壁之间形成铁碳微电解池;
[0010]所述第一分隔壁与所述第四外围侧壁之间的空间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多个分隔壁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四外围侧壁的第二分隔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外围侧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的第三分隔壁,所述第三分隔壁与所述第一分隔壁之间形成pH回调池,所述第三分隔壁与所述第四外围侧壁之间形成混凝池,所述第三分隔壁的顶部与所述顶板连接,底部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过水孔;
[0011]所述多个分隔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壁与所述第三外围侧壁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四外围侧壁的第四分隔壁,所述第四分隔壁与所述第三外围侧壁之间形成沉淀池。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分隔壁在与所述混凝池对应的部分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四分隔壁的顶部与所述顶板连接,底部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分隔壁与所述第四分隔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布水渠。
[0013]优选地,所述铁碳微电解池的下部设置有布水管道和曝气管道,所述布水管道位于所述曝气管道的上方;
[0014]所述铁碳微电解池的中部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内设置有铁碳微电解填料;
[0015]所述铁碳微电解池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堰,用于使得所述铁碳微电解池内的水
自流进入所述pH回调池。
[0016]优选地,所述铁碳微电解填料包括椭圆形烧结填料,填料规格为1*3cm至3*5cm;和/或,
[0017]所述填料层的高度为1.5m至2.5m。
[0018]优选地,所述pH回调池连接有第一加药装置,用于向所述pH回调池内投加碱液,以使得所述pH回调池内的废水的pH值在6至9范围内;
[0019]所述pH回调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用于对所述pH回调池内的废水进行搅拌。
[0020]优选地,所述混凝池连接有第二加药装置,用于向所述混凝池内投加絮凝剂;
[0021]所述混凝池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用于对所述混凝池内的废水进行搅拌。
[0022]优选地,所述沉淀池由下至上依次为污泥斗、混合区、斜板区和清水区,所述斜板区设置有斜板填料,所述混合区设置有刮泥机构,所述清水区设置有第二出水堰。
[0023]优选地,所述刮泥机构包括呈上下布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纵梁,所述纵梁由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布置有多个,所述纵梁的底部连接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与相应的底壁适配。
[0024]优选地,所述污泥斗由所述底壁下凹形成,所述污泥斗连接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出口连接所述pH回调池和污泥池。
[0025]优选地,所述混凝池和所述沉淀池的容积比为1:3至1:5。
[0026]优选地,所述铁碳微电解池和所述沉淀池的容积比为1.5:1至3:1。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中,在铁碳微电解池的下游设置有PH回调池、混凝池和沉淀池,废水首先进入铁碳微电解池进行微电解反应,产生的铁盐污泥连同废水一起进入pH回调池调节pH值后,经过水孔进入混凝池,在混凝池中,废水中的悬浮物与其内的絮凝剂混合形成絮凝胶团,废水及絮凝胶团经布水渠进入沉淀池沉淀,达到很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0028]打破了现有技术中各个反应池顺次排布的布局方式,通过对各个反应池的布局,形成一体化的废水处理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具有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低、集成程度高、建设周期快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0030]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0031]图2示出图1中A

A向剖视图;
[0032]图3示出图1中B

B向剖视图;
[0033]图4示出图1中C

C向剖视图;
[0034]图5示出图1所示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5]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C

C向剖视图;
[0036]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再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污泥斗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
[0038]1、第一外围侧壁;2、第二外围侧壁;3、第三外围侧壁;4、第四外围侧壁;5、底壁;
61、第一分隔壁;62、第二分隔壁;621、第一开口;63、第三分隔壁;631、过水孔;64、第四分隔壁;641、第二开口;71、铁碳微电解池;711、布水管道;712、曝气管道;713、填料层;714、第一出水堰;715、进水泵;716、曝气风机;72、pH回调池;721、第一加药装置;722、第一搅拌机构;73、混凝池;731、第二加药装置;732、第二搅拌机构;74、沉淀池;741、污泥斗;742、混合区;743、斜板区;744、清水区;745、斜板填料;746、刮泥机构;7461、第一横梁;7462、第二横梁;7463、纵梁;7464、刮泥板;7465、拨杆部;747、第二出水堰;75、布水渠;8、顶板;9、污泥泵;100、搅拌片;101、第一搅拌部;102、第二搅拌部;1021、上边沿部;1022、下边沿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0040]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外围侧壁、第二外围侧壁、第三外围侧壁、第四外围侧壁和底壁,所述第一外围侧壁和所述第三外围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围侧壁和所述第四外围侧壁相对设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内的多个分隔壁,所述多个分隔壁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外围侧壁和所述第三外围侧壁的第一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与所述第二外围侧壁之间形成铁碳微电解池;所述第一分隔壁与所述第四外围侧壁之间的空间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多个分隔壁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四外围侧壁的第二分隔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外围侧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的第三分隔壁,所述第三分隔壁与所述第一分隔壁之间形成pH回调池,所述第三分隔壁与所述第四外围侧壁之间形成混凝池,所述第三分隔壁的顶部与所述顶板连接,底部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过水孔;所述多个分隔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壁与所述第三外围侧壁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四外围侧壁的第四分隔壁,所述第四分隔壁与所述第三外围侧壁之间形成沉淀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壁在与所述混凝池对应的部分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四分隔壁的顶部与所述顶板连接,底部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分隔壁与所述第四分隔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布水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碳微电解池的下部设置有布水管道和曝气管道,所述布水管道位于所述曝气管道的上方;所述铁碳微电解池的中部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内设置有铁碳微电解填料;所述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亚平张高洁赵曙光张冰朱莉郭永正徐漫漫吴新年关亚坤韩开开陈翠芹张文杰刘亚军季福东崔宗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绿水青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