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导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529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侧导对中装置,包括:安装板、对中机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调整组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均架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距相同且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留有第一限位间距。该对中机构进行调整时,外力驱动第一丝杆进行转动时,带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同步反向运动,运动过程中中心位置不变,调节前后中心位置不变,调节较为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导对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材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侧导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带钢生产线中,为了在焊接或切边时保证带钢的位置精度,通常在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对中调整装置。目前的对中调整装置在进行调整时需要分别调节两侧板的位置以使重新确定中心,存在调节时间长、中心容易偏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本技术提供侧导对中装置,包括:
[0005]安装板;
[0006]对中机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调整组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均架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距相同且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留有第一限位间距。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对中机构进行调整时,外力驱动第一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侧导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00);对中机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调整组件、第一限位件(210)和第二限位件(220),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丝杆(230)、第二丝杆(240)、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丝杆(230)和第二丝杆(240)均架设在所述安装板(100)上,所述第一丝杆(230)和第二丝杆(240)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30)和第二丝杆(240)的螺距相同且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第一丝杆(230)和第二丝杆(240)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210)和第二限位件(220)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210)和第二限位件(220)之间留有第一限位间距(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机构还包括第三限位件(250)、第四限位件(260)、第一连接台(270)和第二连接台(280),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一限位件(210)均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台(270)上,所述第三限位件(250)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台(270)上,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20)均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台(280)上,所述第四限位件(260)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台(280)上,所述第三限位件(250)和第四限位件(260)之间留有第二限位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对中装置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310),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10)与所述第一丝杆(230)或所述第二丝杆(240)驱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对中装置还包括夹板机构,所述夹板机构包括第一气泵、第一充气体(420)和第二充气体,所述第一气泵设在所述安装板(100)上,所述第一气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充气体(420)和第二充气体连接,所述第一充气体(420)和第二充气体均位于第一限位间距(101)和第二限位间距之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磊石建辉吴俊华肖浩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