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47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5
本申请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单相电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枢铁芯,所述转杆的右侧安装有扇叶,所述机壳的右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所述机壳的外侧壁左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孔,所述机壳的右侧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活动连接有滤板、第二卡壳和第一卡壳,所述第二卡壳和第一卡壳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分子筛和吸油棉,所述防尘罩的右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孔,从而该电机结构对电机运行产生的热散热时具有对进入的气体携带的油、水分和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避免水、油和杂质进入机壳内对电机内的元件造成损坏的问题。对电机内的元件造成损坏的问题。对电机内的元件造成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相电机


[0001]本申请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单相电机。

技术介绍

[0002]单相电机一般是指用单相交流电源供电的小功率单相异步电动机,这种电机通常在定子上有两相绕组,两相绕组在定子上的分布以及供电情况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起动特性和运行特性,单相电机的运用十分的广泛。
[0003]在【本技术】CN208479440U公开的一种单相电机,对电机运行产生的热散热时不能对进入的气体携带的油、水分进行过滤,进而水、油进入机壳内容易对电机内的元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单相电机,该电机结构对电机运行产生的热散热时具有对进入的气体携带的油、水分和杂质进行过滤的特点,避免水、油和杂质进入机壳内对电机内的元件造成损坏的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单相电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枢铁芯,所述电枢铁芯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机壳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机壳的外部,所述转杆的右侧安装有扇叶,所述机壳的右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所述机壳的外侧壁左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孔,所述机壳的右侧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罩,所述扇叶位于防尘罩的内部,所述防尘罩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活动连接有滤板、第二卡壳和第一卡壳,所述第二卡壳和第一卡壳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分子筛和吸油棉,所述防尘罩的右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孔。
[0006]为了避免滤板、第一卡壳和第二卡壳左右晃动,作为本技术一种单相电机优选的,所述防尘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左侧与第一卡壳的右侧紧密贴合,所述防尘罩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L连接件,两个所述L连接件的右侧与滤板的左侧紧密贴合。
[0007]为了方便将防尘罩拆除将滤板以及第一卡壳与第二卡壳依次取出进行处理,作为本技术一种单相电机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右侧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螺钉,所述固定环与机壳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钉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L连接件相对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螺钉,两个所述L连接件与防尘罩之间均通过第二螺钉可拆卸连接。
[0008]为了方便第一卡壳打开更换吸油棉,作为本技术一种单相电机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壳与第二卡壳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卡壳包括左罩壳和右罩壳,所述左罩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凹槽,所述右罩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环。
[0009]为了方便气体穿过第一卡壳进入电机内,作为本技术一种单相电机优选的,所述左罩壳和右罩壳的外侧壁均呈网格状。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种单相电机,电机运行时,转杆带动扇叶转动,转动过程中,外部的空气通过
多个第二进风孔进入到防尘罩的内部,进入后的气体首先通过吸油棉将进入气体中的油进行过滤,接着通过分子筛对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吸附后的气体通过滤板过滤气体中携带的杂质,过滤完的气体通过多个第一进风孔进入到机壳的内部,对机壳内的元件进行散热,进入机壳内的气体通过多个出风孔流出,完成对电机的散热,从而该电机结构对电机运行产生的热散热时具有对进入的气体携带的油、水分和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避免水、油和杂质进入机壳内对电机内的元件造成损坏的问题。
[0012]2、该种单相电机,滤板、第一卡壳和第二卡壳位于防尘罩的内部时,通过挡环与两个L连接件进行定位,避免滤板、第一卡壳和第二卡壳左右晃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单相电机剖面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防尘罩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卡壳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A处剖面图。
[0018]图中,1、机壳;101、电枢铁芯;102、转杆;103、扇叶;104、第一进风孔;105、出风孔;2、防尘罩;201、固定环;202、第一螺钉;203、第二进风孔;204、挡环;205、第一卡壳;2051、左罩壳;2052、右罩壳;2053、凹槽;2054、凸环;206、第二卡壳;207、L连接件;208、第二螺钉;3、吸油棉;301、分子筛;302、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0]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相电机进行说明。所述单相电机如图1至图4所示:
[0021]一种单相电机,包括机壳1,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枢铁芯101,电枢铁芯101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转杆102,转杆102的两端分别贯穿机壳1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机壳1的外部,转杆102的右侧安装有扇叶103,机壳1的右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104,机壳1的外侧壁左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孔105,机壳1的右侧安装有固定环201,固定环2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罩2,扇叶103位于防尘罩2的内部,防尘罩2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活动连接有滤板302、第二卡壳206和第一卡壳205,第二卡壳206和第一卡壳205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分子筛301和吸油棉3,防尘罩2的右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孔203。
[0022]本实施例中:电机运行时,转杆102带动扇叶103转动,转动过程中,外部的空气通过多个第二进风孔203进入到防尘罩2的内部,进入后的气体首先通过吸油棉3将进入气体中的油进行过滤,接着通过分子筛301对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吸附后的气体通过滤板302过滤气体中携带的杂质,过滤完的气体通过多个第一进风孔104进入到机壳1的内部,对
机壳1内的元件进行散热,进入机壳1内的气体通过多个出风孔105流出,完成对电机的散热,从而该电机结构对电机运行产生的热散热时具有对进入的气体携带的油、水分和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避免水、油和杂质进入机壳1内对电机内的元件造成损坏的问题。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防尘罩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环204,挡环204的左侧与第一卡壳205的右侧紧密贴合,防尘罩2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L连接件207,两个L连接件207的右侧与滤板302的左侧紧密贴合。
[0024]本实施例中:滤板302、第一卡壳205和第二卡壳206位于防尘罩2的内部时,通过挡环204与两个L连接件207进行定位,避免滤板302、第一卡壳205和第二卡壳206左右晃动。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固定环201的右侧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螺钉202,固定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电机,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枢铁芯(101),所述电枢铁芯(101)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转杆(102),所述转杆(102)的两端分别贯穿机壳(1)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机壳(1)的外部,所述转杆(102)的右侧安装有扇叶(103),所述机壳(1)的右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10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外侧壁左侧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孔(105),所述机壳(1)的右侧安装有固定环(201),所述固定环(2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罩(2),所述扇叶(103)位于防尘罩(2)的内部,所述防尘罩(2)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活动连接有滤板(302)、第二卡壳(206)和第一卡壳(205),所述第二卡壳(206)和第一卡壳(205)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分子筛(301)和吸油棉(3),所述防尘罩(2)的右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进风孔(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环(204),所述挡环(204)的左侧与第一卡壳(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文登市金达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