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47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线材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底座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底座顶部的背侧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缸推动冲压座向下移动,通过冲压座的移动推动横座移动,通过横座的移动带动连接板移动,通过连接板的移动带动工字滑块移动,通过工字滑块的移动使外缓冲弹簧发生形变,达到了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在使用时缓冲效果不好,往往打端过程力度过大会使模具损坏,以至于影响打端效率,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人们使用的问题。人们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线材
,具体为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线材一般是用于弱电工程,如电子、电器设备内部连线等,线材在使用时一般都会在线材的末端安装端子,方便接线,但是当需要对线材进行剥线时,由于端子的存在会使得剥线过程较为困难,需要先将端子去除,传统的打端子采用人工手动切端子物料工具,工作效率低,但是现有的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在使用时缓冲效果不好,往往打端过程力度过大会使模具损坏,以至于影响打端效率,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具备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在使用时缓冲效果不好,往往打端过程力度过大会使模具损坏,以至于影响打端效率,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底座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底座顶部的背侧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冲压座,所述背板内腔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表面从下至上依次套设有内缓冲弹簧和滑套,所述滑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前侧贯穿至背板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横座,所述横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端模具,所述横座的两侧均设有工字滑块。
[0005]本技术的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其中所述滑套的内腔与滑柱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滑套的底部与内缓冲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内缓冲弹簧的底部与背板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6]本技术的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其中所述背板内腔前侧的中心处竖向开设有中心槽,所述连接柱的前侧贯穿中心槽并与中心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07]本技术的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其中所述横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与工字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的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其中所述背板前侧的两侧均开设有外部槽,所述工字滑块的背侧贯穿至外部槽的内腔并与外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工字滑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外缓冲弹簧,所述外缓冲弹簧的外侧与外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1、本技术通过气缸推动冲压座向下移动,通过冲压座的移动推动横座移动,通过横座的移动带动连接板移动,通过连接板的移动带动工字滑块移动,通过工字滑块的移动使外缓冲弹簧发生形变,达到了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子线材全自动剥
线打端装置在使用时缓冲效果不好,往往打端过程力度过大会使模具损坏,以至于影响打端效率,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0011]2、本技术通过连接板,提高了横座和工字滑块连接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通过外部槽,使工字滑块在移动过程更加顺畅,从而防止横座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位移的现象。
[0012]3、本技术通过滑柱,对滑套移动位置起到导向的效果,防止滑套受力移动时会位移。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背板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工字滑块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座;2、箱门;3、基座;4、中心槽;5、背板;6、外部槽;7、连接板;8、外缓冲弹簧;9、顶板;10、气缸;11、横座;12、工字滑块;13、打端模具;14、滑柱;15、滑套;16、连接柱;17、内缓冲弹簧;18、冲压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本技术的底座1、箱门2、基座3、中心槽4、背板5、外部槽6、连接板7、外缓冲弹簧8、顶板9、气缸10、横座11、工字滑块12、打端模具13、滑柱14、滑套15、连接柱16、内缓冲弹簧17和冲压座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的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前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2,底座1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基座3,底座1顶部的背侧固定连接有背板5,背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9,顶板9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气缸10,气缸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冲压座18,背板5内腔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滑柱14,滑柱14的表面从下至上依次套设有内缓冲弹簧17和滑套15,滑套15的内腔与滑柱14的表面活动连接,滑
套15的底部与内缓冲弹簧17的顶部固定连接,内缓冲弹簧17的底部与背板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滑柱14,对滑套15移动位置起到导向的效果,防止滑套15受力移动时会位移,滑套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6,连接柱16的前侧贯穿至背板5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横座11,背板5内腔前侧的中心处竖向开设有中心槽4,连接柱16的前侧贯穿中心槽4并与中心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横座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端模具13,横座11的两侧均设有工字滑块12,横座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外侧与工字滑块12的内侧固定连接,背板5前侧的两侧均开设有外部槽6,工字滑块12的背侧贯穿至外部槽6的内腔并与外部槽6的内壁滑动连接,工字滑块1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外缓冲弹簧8,外缓冲弹簧8的外侧与外部槽6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板7,提高了横座11和工字滑块12连接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通过外部槽6,使工字滑块12在移动过程更加顺畅,从而防止横座11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位移的现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前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2),所述底座(1)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基座(3),所述底座(1)顶部的背侧固定连接有背板(5),所述背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9),所述顶板(9)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气缸(10),所述气缸(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冲压座(18),所述背板(5)内腔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滑柱(14),所述滑柱(14)的表面从下至上依次套设有内缓冲弹簧(17)和滑套(15),所述滑套(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6),所述连接柱(16)的前侧贯穿至背板(5)的前侧并固定连接有横座(11),所述横座(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端模具(13),所述横座(11)的两侧均设有工字滑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线材全自动剥线打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15)的内腔与滑柱(14)的表面活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君威
申请(专利权)人:万载昌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