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47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抗菌纱线,涉及纺织纱线,旨在解决纱线织成的面料与外界接触且在汗液等水分作用下,容易携带和滋生细菌,细菌与皮肤接触尤其是皮肤出现破损时,存在感染的风险,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合股纱以及若干与合股纱同向设置的捻纱,捻纱由若干股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捻纱外设有包裹合股纱和捻纱的抗菌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选用截面呈三角形、五角形或三叶形的异形纤维,提高捻纱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抗菌层与捻纱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抗菌层的连接强度,且抗菌层为混合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聚四氟乙烯层,能改变纱线表面的表面张力,并通过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杀菌抑菌的能力,提高纱线的抗菌能力。提高纱线的抗菌能力。提高纱线的抗菌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菌纱线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纱线,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抗菌纱线。

技术介绍

[0002]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人们通过纺织将纱线编织成面料。
[0003]面料制成的衣物为常见的亲肤品,人们白天穿着西装、衬衫或休闲服等服饰,而在夜间也会穿着睡衣等衣物,但衣物在存放以及穿着过程中,由于与外界接触且在汗液等水分作用下,容易携带和滋生细菌,细菌与皮肤接触尤其使皮肤出现破损时,存在感染的风险。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抗菌纱线,选用混合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聚四氟乙烯层,能改变纱线表面的表面张力,并通过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杀菌抑菌的能力,提高纱线的抗菌能力。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抗菌纱线,包括合股纱以及若干与合股纱同向设置的捻纱,所述捻纱由若干股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捻纱外设有包裹合股纱和捻纱的抗菌层。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合股纱和捻纱的设置,提高抗菌纱线的抗拉强度和防断裂能力,并且抗菌层对合股纱和捻纱进行包裹,使得纱线与皮肤接触时,通过纱线外的抗菌层提高纱线的抑菌效果,能抑制纱线表面细菌的滋生,进而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的滋生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合股纱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以及第三纱线同向加捻而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股纱采用第一纱线、第二纱线以及第三纱线同向加捻而成,使得合股纱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防断裂能力,提高抗菌纱线的使用寿命。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由若干股莱卡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纱线由若干股锦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三纱线由若干股竹纤维加捻而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莱卡纤维材质,使得合股纱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拉伸能力,并且通过锦纶纤维材质具有强度高的特点,能进一步提高合股纱的强度,并且通过具有吸湿、导湿以及抑菌效果的竹纤维材质,能提高纱线内部的抑菌效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异形纤维的截面呈三角形或五角形或三叶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三角形、五角形或三叶形的截面,提高捻纱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抗菌层与捻纱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抗菌层的连接强度。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异形纤维外粘接有若干抗菌粉,所述异形纤维采
用聚丙烯腈纤维。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抗菌粉粘接在聚丙烯腈纤维,能进一步提高纱线的抗菌效果,且通过异形纤维具有良好的抱合性与覆盖能力,提高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为混合有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聚四氟乙烯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混合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聚四氟乙烯层,能改变纱线表面的表面张力,并通过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杀菌抑菌的能力,提高纱线的抗菌能力。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通过合股纱和捻纱的设置,提高抗菌纱线的抗拉强度和防断裂能力,并且抗菌层对合股纱和捻纱进行包裹,使得纱线与皮肤接触时,通过纱线外的抗菌层提高纱线的抑菌效果,能抑制纱线表面细菌的滋生,进而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的滋生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2]图中:1、合股纱;2、捻纱;3、抗菌层;4、第一纱线;5、第二纱线;6、第三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一种新型抗菌纱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合股纱1以及若干与合股纱1同向设置的捻纱2,捻纱2由若干股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捻纱2外粘接有包裹合股纱1和捻纱2的抗菌层3。
[0025]如图2所示,若干合股纱1由第一纱线4、第二纱线5以及第三纱线6同向加捻而成,其中第一纱线4由若干股莱卡纤维以S捻向加捻而成,第二纱线5由若干股锦纶纤维通过加捻机以S捻向加捻而成,第三纱线6由若干股竹纤维以Z捻向加捻而成。
[0026]如图2所示,异形纤维采用聚丙烯腈材质通过喷丝板纺纱形成截面呈三角形或五角形或三叶形的聚丙烯腈纤维,并且异形纤维外粘接有若干抗菌粉,具体的,抗菌粉为纳米银材质,且抗菌层3为混合有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聚四氟乙烯层,具体的,采用通过将捻纱2和合股纱1加捻后浸泡于含有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聚四氟乙烯溶液中,经烘干后形成聚四氟乙烯层。
[0027]通过合股纱1和捻纱2的设置,提高抗菌纱线的抗拉强度和防断裂能力,并且抗菌层3对合股纱1和捻纱2进行包裹,使得纱线与皮肤接触时,通过纱线外的抗菌层3提高纱线的抑菌效果,能抑制纱线表面细菌的滋生,进而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的滋生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并且合股纱1采用第一纱线4、第二纱线5以及第三纱线6同向加捻而成,莱卡纤维材质,使得合股纱1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拉伸能力,并且通过锦纶纤维材质具有强度高的特点,能进一步提高合股纱1的强度,并且通过具有吸湿、导湿以及抑菌效果的竹纤维材质,能提高纱线内部的抑菌效果,且以相互加捻缠绕的方式,能使得纱线的质地更加均匀,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同时选用截面呈三角形、五角形或三叶形的异形纤维,提高捻纱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抗菌层3与捻纱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抗菌层3的连接强度,并且为异形纤
维的聚丙烯腈纤维表面粘附抗菌粉,能进一步提高纱线的抗菌效果,且通过异形纤维具有良好的抱合性与覆盖能力,提高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最后选用混合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聚四氟乙烯层,能改变纱线表面的表面张力,并通过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杀菌抑菌的能力,提高纱线的抗菌能力。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合股纱(1)以及若干与合股纱(1)同向设置的捻纱(2),所述捻纱(2)由若干股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捻纱(2)外设有包裹合股纱(1)和捻纱(2)的抗菌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合股纱(1)由第一纱线(4)、第二纱线(5)以及第三纱线(6)同向加捻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4)由若干股莱卡纤维加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国华张娜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喜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