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417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同轴设置的定位轴、内撑锥轴、膨胀套、固定座和驱动气缸,所述定位轴的内部具有定位销,所述定位轴和定位销形成第一定位机构;所述膨胀套设置于所述内撑锥轴和固定座之间并套设于所述内撑锥轴上,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内撑锥轴下移挤压所述膨胀套,使所述膨胀套的外径向外扩大进行定位,所述内撑锥轴、膨胀套和驱动气缸形成第二定位机构;且所述内撑锥轴与所述定位轴固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同步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同步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使转子轴、下动平衡板、铸铝转子、上动平衡板同轴设置进行压装,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四者的同心度,提高加工精度。高加工精度。高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压装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产品的转子是由多种材料和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的一个部件,转子承载了电机转换为机械能的功能,是电机产品的旋转部分,还是与配套设备的对接部件。
[0003]电机转子是由上下动平衡板、铸铝转子、转子轴组成,通常是采用热套式装配。转子装配时需要对上下动平衡板、铸铝转子进行感应加热,但由于此三个零件大小及材质不一样,三个零件加热后的孔径差别较大,无法通过直径固定的销来实现中心定位,而无法中心定位会导致在压装过程中,转子轴将下动平衡板啃伤。
[0004]因此,如何实现上下动平衡板、铸铝转子、转子轴之间的同心压装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同轴设置的定位轴、内撑锥轴、膨胀套、固定座和驱动气缸,所述定位轴的内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同轴设置的定位轴(1)、内撑锥轴(2)、膨胀套(3)、固定座(4)和驱动气缸(5),所述定位轴(1)的内部具有用于定位的定位销(6),所述定位轴(1)和定位销(6)形成第一定位机构;所述膨胀套(3)设置于所述内撑锥轴(2)和固定座(4)之间并套设于所述内撑锥轴(2)上,所述驱动气缸(5)与所述内撑锥轴(2)连接并驱动所述内撑锥轴(2)下移挤压所述膨胀套(3),使所述膨胀套(3)的外径向外扩大进行定位,所述内撑锥轴(2)、膨胀套(3)和驱动气缸(5)形成第二定位机构;且所述内撑锥轴(2)与所述定位轴(1)固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同步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1)的顶部具有开口,自所述开口向其内部延伸有一中空的容置腔(101),所述定位销(6)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01)的轴心处;所述定位轴(1)的底部具有一自其轴心向外延伸的插杆(102),所述插杆(102)插入所述内撑锥轴(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01)为T字型,其腔底轴心处具有一内凹的凹部(103),所述定位销(6)的底部具有一与所述凹部(103)相匹配的凸杆(601),所述凸杆(601)插设于所述凹部(103)内,且所述凸杆(601)与所述凹部(103)之间设置有一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凸杆(601)、凹部(103)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锥轴(2)为T字型,其头部(201)与所述定位轴(1)抵接,其杆部(202)设置于所述固定座(4)的内部并与所述驱动气缸(5)连接,所述头部(201)的轴心处具有一自其顶部向下延伸的插孔(203),所述插杆(102)固设于所述插孔(20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膨胀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02)的底部沿其外壁设有第一环槽(104),所述内撑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泽马亮
申请(专利权)人:捷云智能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