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7208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包括变电箱,所述变电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底板,所述变电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顶板,所述变电箱的前端活动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呈左右对称分布于变电箱的前端,所述箱门与变电箱的前端之间活动安装有铰链,所述变电箱内部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高压室,所述变电箱内部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变压器室,所述变电箱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低压室,所述高压室、变压器室和低压室的上下两端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变电箱内部的内部固定连接。该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无需通过动力能源对变电站进行散热,对变电站设置多道通风管道,使变电站可以快速的进行散热,散热效率以及性能高,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变电站
,具体为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
[0003]现有的变电箱式变压站内部的高压室、低压室与变压器室运行时会产生高温,由于变电箱不能够通风,便对变电箱的内部设置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往往会与变电箱内部的电流产生安全隐患,散热效率低,通风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变电箱式变压站内部的高压室、低压室与变压器室运行时会产生高温,由于变电箱不能够通风,便对变电箱的内部设置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往往会与变电箱内部的电流产生安全隐患,散热效率低,通风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包括变电箱,所述变电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底板,所述变电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顶板,所述变电箱的前端活动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呈左右对称分布于变电箱的前端,所述箱门与变电箱的前端之间活动安装有铰链,所述变电箱内部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高压室,所述变电箱内部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变压器室,所述变电箱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低压室,所述高压室、变压器室和低压室的上下两端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变电箱内部的内部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变电箱内部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大通风管,所述大通风管的上端延伸至变电箱外侧的上端,所述大通风管的下端延伸至变电箱外侧的左右两端,所述大通风管的上下两端呈倒弯钩结构,所述大通风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风口A,所述大通风管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风口B。
[0007]优选的,所述大通风管的上端固定连通有进风管A,所述进风管A呈左右对称延伸至高压室的内部,所述大通风管的下端固定连通有进风管B,所述进风管B呈左右对称延伸至低压室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大通风管中部的左右两端之间固定连通有进风管C,所述进风管C位于变压器室内部的上端,所述进风管C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等距分布于进风管C的下端,所述变电箱内部的左右两端位于大通风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热板。
[0009]优选的,所述大通风管上端的左右两端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风管,所述连接风管位于变电箱外侧的上端,所述连接风管的前端固定连通有小通风管,所述小通风管呈倒L型结构等距分布于连接风管的前端。
[0010]优选的,所述风口A和风口B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防尘网盘,所述防尘网盘位于大通风管的外侧,所述防尘网盘为可拆卸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无需通过动力能源对变电站进行散热,通过自然的风力进入变电箱,对变电箱的内部进行散热,有效的提高了该通风散热系统的节能环保性;
[0013]2、该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对变电箱设置多道通风管道,使变电箱内可以快速的进行散热,通风多道通风管道在变电箱的内部通风散热,自然风力进入管道对变电箱内部散热后,变电箱内部高温会受到自然风力的压力将温度从通风管道散发出,有效的提高了该通风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
[0014]3、该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多道通风管道设置倒弯钩形状的结构,可以避免下雨天气时雨水进入通风管道内,通风管道的风口出安装防护网,使得灰尘不会进入通风管道内,从而提高了该通风散热系统的防水性能以及防尘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大通风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大通风管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变电箱;2、支撑底板;3、上顶板;4、箱门;5、铰链;6、高压室;7、变压器室;8、低压室;9、隔板;10、大通风管;11、风口A;12、风口B;13、进风管A;14、进风管B;15、进风管C;16、进风口;17、隔热板;18、连接风管;19、小通风管;20、防尘网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包括变电箱1,变电箱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底板2,变电箱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顶板3,变电箱1的前端活动安装有箱门4,箱门4呈左右对称分布于变电箱1的前端,箱门4与变电箱1的前端之间活动安装有铰链5,变电箱1内部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高压室6,变电箱1内部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变压器室7,变电箱1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低压室8,高压室6、变压器室7和低压室8的上下两端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9,隔板9与变电箱1内部的内部固定连接,变电箱1内部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大通风管10,大通风管10的上端延伸至变电箱1外侧的上端,大通风管10的下端延伸至变电箱1外侧的左右两端,大通风管10的上下两端呈倒弯钩结构,大通风管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风口A11,大通风管10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风口B12,通过大通风管10设置的风口A11和风口B12使得自然风力自由的进入,并且随着自然风力的进入,变电箱1内部的温度随着而散发出;
[0022]大通风管10的上端固定连通有进风管A13,进风管A13呈左右对称延伸至高压室6的内部,大通风管10的下端固定连通有进风管B14,进风管B14呈左右对称延伸至低压室8的内部,大通风管10内部进入自然风力,会通过进风管A13和进风管B14分别的对高压室6与低压室8内部产生的高温进行散热,自然风力从大通风管10右端安装的进风管A13和进风管B14进入高压室6与低压室8的内部后,高温会从大通风管10左端的进风管A13和进风管B14散发出,相反的情况也能讲高温散发出,大通风管10中部的左右两端之间固定连通有进风管C15,进风管C15位于变压器室7内部的上端,进风管C15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进风口16,进风口16等距分布于进风管C15的下端,变电箱1内部的左右两端位于大通风管1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热板17,大通风管10内部的自然风力会进入进风管C15内,通过进风口16对变压器室7内部进行散热,通过隔热板17可以将变压器室7、高压室6与低压室8内部产生的高温集中在一块同时进行散热;
[0023]大通风管10上端的左右两端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风管18,连接风管18位于变电箱1外侧的上端,连接风管18的前端固定连通有小通风管19,小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550KV变电站通风散热系统,包括变电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箱(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底板(2),所述变电箱(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顶板(3),所述变电箱(1)的前端活动安装有箱门(4),所述箱门(4)呈左右对称分布于变电箱(1)的前端,所述箱门(4)与变电箱(1)的前端之间活动安装有铰链(5),所述变电箱(1)内部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高压室(6),所述变电箱(1)内部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变压器室(7),所述变电箱(1)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低压室(8),所述高压室(6)、变压器室(7)和低压室(8)的上下两端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9),所述隔板(9)与变电箱(1)内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变电箱(1)内部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大通风管(10),所述大通风管(10)的上端延伸至变电箱(1)外侧的上端,所述大通风管(10)的下端延伸至变电箱(1)外侧的左右两端,所述大通风管(10)的上下两端呈倒弯钩结构,所述大通风管(1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风口A(11),所述大通风管(10)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风口B(12),所述大通风管(10)的上端固定连通有进风管A(13),所述进风管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