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加压的水下工作站乘员逃生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训练舱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气加压的水下工作站乘员逃生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水下逃生训练也仅限于在海军部队及水下搜救部门的针对专业人员进行的专业训练,但是现有却不具备专用的水下逃生训练装置,因此受训人员难以接受到最真实的训练体验,因此,如何为受训人员提供专用的逃生训练装置,使受训人员接受到最真实的训练体验,是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基于气加压的水下工作站乘员逃生训练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气加压的水下工作站乘员逃生训练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外部框架和舱体,所述外部框架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上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舱体,所述舱体的中部通过支撑架与外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舱体的顶部突出于外部框架的顶部,所述外部框架的顶部与舱体之间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加压的水下工作站乘员逃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部框架和舱体,所述外部框架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上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舱体,所述舱体的中部通过支撑架与外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舱体的顶部突出于外部框架的顶部,所述外部框架的顶部与舱体之间铺设有格栅;所述舱体包括上部舱室和作为模拟水下工作站舱室的下部舱室,所述上部舱室采用分别作为单人逃生舱和救护舱的立式双圆筒结构,所述上部舱室的下部位于下部舱室内上部,所述上部舱室的筒壁与下部舱室的上部封头为焊接式结构,所述单人逃生舱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铰接有下盖舱门,所述第一通孔通过下盖舱门密封,所述单人逃生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和铰接有上盖舱门,所述第二通孔通过上盖舱门密封,所述上盖舱门连接舱门开启装置,所述单人逃生舱和救护舱为连通式结构、中间采用透明隔板隔开且单人逃生舱和救护舱的上部连通;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快速气加压系统,所述快速气加压系统包括气源、输送带、快速气加压管路和控制器,所述快速气加压管路安装于模拟水下工作站舱室的上部封头内,所述气源和输送带置于舱体外,所述气源通过输送带连接快速气加压管路,所述快速气加压管路上安装有隔断阀、电控气动调节球阀和手动备用阀门,所述电控气动调节球阀和手动备用阀门相并联,所述单人逃生舱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舱体外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气源、隔断阀、电控气动调节球阀和舱门开启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加压的水下工作站乘员逃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舱室和下部舱室内均设有CO2浓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所述底座且位于外部框架的一对角上均安装有用于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庭,方以群,喻锡成,付国举,刘平小,袁恒荣,姚健,陈杰,王世锋,陈亮,包晓辰,孙茂旭,王军阳,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