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6525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感结构,包括绕线层及至少一条增益导线。绕线层配置于基底上方,并具有多圈绕线,且绕线层的其中一圈绕线接地。增益导线配置于接地的此圈绕线的内侧及外侧的至少一侧下方,并以并联的方式电性连接于此圈绕线,且增益导线的宽度小于此圈绕线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感结构,且特別是有关于 一种具有增益导线的电 感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由于电感是经由电磁的互相转换,拥有储存和释放能量的功 能,因此电感可作为稳定电流的元件。此外,在集成电路中,电感为十分重 要但是却极具挑战性的元件,而且电感的应用范围可以说是相当地广泛,例如是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的应用。就高频的应用领域而言,对于电 感的品质要求较高,意即要求电感具有较高的品质因子(qualityfactor),以Q 值表示。Q值的定义如下 Q = coxL/R其中,co为角频率(angular frequency), L为线圈的电感值(inductance), 而R为在特定频率下将电感损失列入考虑的电阻(resistance)。一般来说,将电感与集成电路工艺相结合,已有各种方法及技术。然而, 在集成电路中,电感导体厚度的限制以及硅基底对电感的干扰都会导致电感 的品质不佳。已知技术通过将较厚的金属配置在电感的最上层,来降低导体 损耗(conductor loss),以提高电感的Q值。然而,当金属厚度增加到一定的 程度之后,Q值的改善就变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结构,包括:一绕线层,配置于一基底上方,且具有多圈绕线,而该绕线层的其中一圈绕线接地;以及至少一增益导线,配置于接地的该圈绕线的内侧及外侧的至少一侧下方,并以并联的方式电性连接于该圈绕线,且该增益导线的宽度小于该圈绕线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感结构,包括一绕线层,配置于一基底上方,且具有多圏绕线,而该绕线层的其中一 圈绕线接地;以及至少一增益导线,配置于接地的该圈绕线的内侧及外侧的至少 一侧下 方,并以并联的方式电性连接于该圈绕线,且该增益导线的宽度小于该圈绕 线的宽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结构,其中该增益导线包括 至少一第一增益导线,电性连接于该圈绕线的内侧;以及 至少一第二增益导线,电性连接于该圈绕线的外侧,其中 该第一增益导线的配置数量与该第二增益导线的配置数量相同。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结构,其中该增益导线包括至少一第一增益导线,电性连接于该圈绕线的内侧;以及 至少一第二增益导线,电性连接于该圏绕线的外侧,其中该第 一增益导线的配置数量与该第二增益导线的配置数量不同。4. 一种电感结构,包括 一绕线层,配置于一基底上方,包括一第一螺旋状导线,具有一第一末端与一第二末端,该第二末端旋入该 第一螺旋状导线的内部;以及一第二螺旋状导线,与该第一螺旋状导线相互缠绕且对称于一对称平面 配置,且具有一第三末端与一第四末端,该第四末端旋入该第二螺旋状导线 的内部且与该第一螺旋状导线的该第二末端相连接,以形成具有多圈绕线的 该绕线层,并于该绕线层的最内部的一圈绕线形成虚拟接地;以及至少一增益导线,配置于该圏绕线的内侧及外侧的至少一侧下方,并以 并联的方式电性连接于该圈绕线,且该增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源林筱筑
申请(专利权)人: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