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制品加工用大豆除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630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豆除砂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豆制品加工用大豆除砂装置;本豆制品加工用大豆除砂装置,包括板箱,所述板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板箱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转管,所述板箱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一气缸,本新型方案能够通过设置板箱、支撑板和电机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大豆与水的混合物进行搅拌清洗,便于对大豆表面的泥砂进行清理,还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清理完毕的大豆进行排放;通过设置储液箱、水泵和导水管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大豆进行二次冲洗,使装置对大豆清理的更加干净,减少泥砂残留。减少泥砂残留。减少泥砂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豆制品加工用大豆除砂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大豆除砂装置
,具体为一种豆制品加工用大豆除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豆统称黄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国内栽种大豆的历史悠久,直至今日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的种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且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质近似,其中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除富含优质蛋白质外,大豆脂肪同样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大豆脂肪中含有很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0003]大豆不仅营养丰富,其所能制造的食品食物种类也非常多样,而在豆制品的生产加工中,大豆表面易附着泥砂不利于后续的加工,现有的装置除砂效果并不理想,除砂不完全,且不易对将处理好的大豆进行排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豆制品加工用大豆除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豆制品加工用大豆除砂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装置除砂不完全,且不易对将处理好的大豆进行排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豆制品加工用大豆除砂装置,包括板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箱(100)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01),所述板箱(100)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电机(102),所述电机(10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103),所述转杆(103)的外壁设置有转管(104),所述板箱(100)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一气缸(105),所述第一气缸(105)位于电机(102)的下侧,所述第一气缸(105)的伸缩端设置有拨片(106),所述拨片(106)的上侧位于转管(104)的外壁,所述转管(10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107),所述第一齿轮(107)位于拨片(106)的右侧,所述板箱(100)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调节杆(108),所述支撑板(101)的左侧壁设置有调节管(109),所述调节管(109)的右端贯穿支撑板(101)的右侧壁并设置有支撑架(110),所述调节管(109)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齿轮(111),所述第一齿轮(107)与第二齿轮(111)相啮合,所述调节杆(108)的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112),所述调节杆(108)的右端贯穿支撑架(110)内腔的右侧壁并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13),支撑架(110)内腔的后侧壁设置有作用杆(114),所述作用杆(11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15),所述作用杆(114)的前端贯穿支撑架(110)的前侧壁并设置有第四齿轮(116),所述支撑架(110)前侧壁设置有轮齿条(117),所述第四齿轮(116)与轮齿条(117)相啮合,所述支撑架(110)内腔的后侧壁设置有搅拌罐(118),所述搅拌罐(118)的前侧壁设置有支撑杆(119),所述支撑杆(119)的前端贯穿支撑架(110)的前侧壁并设置有第五齿轮(120),所述第五齿轮(120)与轮齿条(117)相啮合。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玉国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