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587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部件,具有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中间部件和防护部件。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分别包含鼓型芯和绕线。中间部件位于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上述第1及第2线圈部配置在使分别包含于第1及第2线圈部的绕芯部的轴相互平行的状态下。在各个第1及第2线圈部上,防护部件形成于绕线的外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且为含有磁性体粉的树脂。中间部件的导磁率小于芯及防护部件的导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第1及第2线圈部被连接的线圈部件。技术背景在日本特开平2006-332263号公报中,记述了具有两个线圈部和中 间芯的线圈部件。这两个线圈部是将绕线缠绕在鼓型芯上。中间芯, 连接两个线圈部并与鼓型芯共同构成闭合磁路。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日本特开平2006-332263号公报中所记述的线圈部件中,中 间芯起着作为两个线圈部的共同的磁路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当在 两个线圈部同时流过信号时,存在发生串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是第l 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被连接的线圈部件,且能降低第1及第2线圈部 之间的串扰。本专利技术的线圈部件特征在于,具有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 其分别包含芯以及绕线,芯具有绕芯部和位于绕芯部的至少一方端部 的凸缘部,绕线缠绕在绕芯部上;中间部件,配置于第1线圈部和第2 线圈部之间,第1线圈部和第2线圈部被配置在使分别包含于第1及 第2线圈部的绕芯部的轴相互平行的状态下;以及树脂性的防护部件, 防护部件形成于第1及第2线圈部各自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且 含有磁性体粉,中间部件的导磁率比芯及防护部件的导磁率低。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部件中,在第1线圈部和第2线圈部之间设置有 具有低于芯及防护部件的导磁率的中间部件。由此,可以减少第1线 圈部和第2线圈部之间的串扰。由于防护部件形成于第1及第2线圈 部各自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因此可以对第1及第2线圈部形成 的不同的磁路。这样,可以在提高防护效果的同时提高电感特性。由于防护部件为树脂性材料,因此即使线圈部件为小型部件,也能相对 于第1及第2线圈部简单地形成于所希望的位置。优选中间部件通过粘接剂与凸缘相粘接。如此构成的线圈部件在 制造时,可以以中间部件来确定第1线圈部和第2线圈部之间的距离。 由此,可以减少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的距离的差异。因此,可以规定参考了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的串扰的最小距离,使线圈部件进一步小型化。优选中间部件为树脂性部件,且与第1及第2线圈部相贴合。在 这种情况下,由于中间部件被填充于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以及缝隙 内并硬化,因此可以提高部件强度。优选防护部件的导磁率低于芯的导磁率。由此,在由芯和防护部 件构成的磁路中,防护部件可以发挥相当于间隙的功能。这样,可以 得到良好的直流重叠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第1线圈部以及第2线圈部被连接的线圈部 件中,减少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的串扰。附图说明图1为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2为示意图i所示的线圈部件的n-n剖面的模型图。 图3为示意图i所示的线圈部件的ni-ni剖面的模型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所具有的中间部件的立体图。 图5为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线圈部件的模型图。图6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线圈部件的模型图。 图7为第2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8为示意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的VIII-VIII剖面的模型图。 图9为示意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的IX-IX剖面的模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其中,对同 一要素或具有相同机能的要素使用同一符号,重复的说明被省略。e (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4,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结构。图1为 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2为示意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n-n剖面的模型图。图3为示意图i所示的线圈部件的in-ni剖面 的模型图。图4为图i所示的线圈部件所具有的中间部件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i具有第i线圈部io及第2线圈部20、中间部件30、以及防护部件41, 42。中间部件30位于第1线圈部IO和 第2线圈部20之间。防护部件41, 42分别形成于第1及第2线圈部 10, 20。第1线圈部10具有芯11及绕线12。芯ll为鼓型芯,具有圆柱状 的绕芯部lla和分别设置于绕芯部lla的两端的凸缘部llb, llc。凸 缘部llb, llc从绕芯部lla的轴I向与轴I垂直的方向放射状扩展, 外周形成为圆形。包含芯11的绕芯部lla的轴I的任意剖面呈H字形, 且相对于轴I对称。芯11由铁氧体等磁性体形成。芯11的相对导磁率 )i为300左右。绕线12为被绝缘防护的导线。绕线12被缠绕在芯11 的绕芯部lla上。此外,图2示意的是通过绕线12且与轴I垂直的剖面n-n。第2线圈部20具有与第1线圈部10同样的芯21及绕线22,且具 有与第1线圈部10同样的形状及结构。芯21具有绕芯部21a和分别 设置于绕芯部21a的两端的凸缘部21b, 21c。第1线圈部10和第2线 圈部20被配置为各自的绕芯部lla, 21a的轴I相互平行。此外,图3 示意的是包含绕芯部lla的轴I和绕芯部21a的轴I的平面的剖面 I關I。如图4所示,中间部件30包含相互平行且相对的平面30a以及平 面30b、垂直于平面30a,30b且相互平行相对的平面30c以及平面30d、 以及相对的曲面30e以及曲面30f。平面30a以及平面30b为垂直于绕芯部lla, 21a的轴I的方向的 面。平面30a为,与凸缘部llb的垂直于轴I的外侧面相同的面位置。 平面30b为,与凸缘部llc的垂直于轴I的外侧面相同的面位置。艮口, 中间部件30的轴I方向的尺寸与第l及第2线圈部10, 20的轴I方向 的尺寸相同。 、-平面30c以及平面30d是,与轴I的方向和第1及第2线圈部10, 20的并列方向相平行的面。平面30c和平面30d的距离与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外周圆的直径大致相同。平面30c和平面30d,分别 与凸缘部llb, llc, 21b, 21c的外周圆的两个相对的切面为相同面位置。曲面30f位于第1线圈部IO侧。曲面30f沿凸缘部llb, llc凹向 曲面30e侧,在与轴I垂直的剖面上,呈具有与凸缘部llb, llc的曲 率相同的曲率的大致半圆。曲面30e位于第2线圈部20侧。曲面30e 沿凸缘部21b, 21c凹向曲面30f侧,在与轴I垂直的剖面上,呈具有 与凸缘部21b, 21c的曲率相同的曲率的大致半圆。中间部件30,在曲面30f的平面30c侧,具有从平面30a至平面 30b连续的突出部31。中间部件30,在曲面30f的平面30cH则,具有 从平面30a至平面30b连续的突出部32。中间部件30,在曲面30e的 平面30c侧,具有从平面30a至平面30b连续的突出部33。中间部件 30,在曲面30e的平面30d侧,具有从平面30a至平面30b连续的突 出部34。突出部31 34在与轴I垂直的剖面上为半圆形。突出部31及突出部32,在其顶点附近与第1线圈部10的凸缘部 llb, llc的外周面相接触。在由曲面30f、突出部31、突出部32以及 第1线圈部10的凸缘部lib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填充有粘接剂35。 通过该粘接剂35,将第1线圈部10和中间部件30粘接在一起。在由 曲面30f、突出部31、突出部32以及第l线圈部10的凸缘部llc的外 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填充有粘接剂35。通过该粘接剂35,将第l线圈部 10和中间部件30粘接在一起。曲面30f和第1线圈部IO的绕线12之 间成为空隙36。而且,也可以在空隙36中填充粘接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其分别包含芯以及绕线,所述芯具有绕芯部和位于所述绕芯部的至少一方端部的凸缘部,所述绕线缠绕在所述绕芯部上;    中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线圈部和所述第2线圈部之间,所述第1线圈部和所述第2线圈部被配置在使分别包含于所述第1及所述第2线圈部的所述绕芯部的轴相互平行的状态下;以及    树脂性的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形成于所述第1及第2线圈部各自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且含有磁性体粉,    所述中间部件的导磁率比所述芯及所述防护部件的导磁率低。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30 2007-019903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其分别包含芯以及绕线,所述芯具有绕芯部和位于所述绕芯部的至少一方端部的凸缘部,所述绕线缠绕在所述绕芯部上;中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线圈部和所述第2线圈部之间,所述第1线圈部和所述第2线圈部被配置在使分别包含于所述第1及所述第2线圈部的所述绕芯部的轴相互平行的状态下;以及树脂性的防护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海林淳进藤雅俊北嶋义章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