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复合除藻剂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535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除藻剂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在搅拌桶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进料口,搅拌桶的底部设有出料漏斗,在搅拌桶的顶部设置有减速箱,在减速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减速箱的侧壁连接有涡轮蜗杆传动机构,涡轮同轴固定有转动轴,其底端穿过搅拌桶的顶壁固定有横向设置的转动杆,转动杆的另一端的下壁转动支撑有齿轮,在搅拌桶的内壁上固定有内齿圈,在齿轮的下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向搅拌轴,且在搅拌轴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搅拌板,在出料漏斗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管,在出料管上设有电磁阀,开启电机,电机带动齿轮沿着内齿圈转动,进而齿轮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得搅拌板对搅拌桶中的液体进行充分搅拌。体进行充分搅拌。体进行充分搅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复合除藻剂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除藻剂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复合除藻剂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除藻剂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均有很好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有效地挖去藻类繁殖和粘泥增长,并有分散和渗透作用,能渗透并去除粘泥和剥离附着的藻类,此外,还有去油能力。适用于各种水体系统的藻类、微生物的杀灭如:鱼塘、池塘、河道、大型中央空调、工程热交换、制程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处理。
[0003]众所周知,蓝绿藻已经成为当前环境和水质保护的一大难题,蓝藻的滋生已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用水。今年五月底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水域蓝藻爆发生长,形成的大量水华严重影响了太湖周围居民的饮用水提供。太湖水华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排入到湖体的氮、磷污染物过多,导致湖水富营养化,在合适的温度、光照条件下,蓝藻得以过量的生长。蓝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以及蓝藻死亡后释放的毒素、细胞降解形成的腐败有机物和有机物进一步降解造成的溶解氧降低,这些因素的叠加使水质损害到人类不能饮用、鱼类不能生存。所以要限制淡水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就要将水质转变到氮、磷限制的水质,而且这项工程非常的耗时、耗力。
[0004]目前常用复合除藻剂对水体中的藻类进行除藻,除藻剂的复合液需要搅拌均匀再进行烘干固化得到固体复合除藻剂,因此设计一种用于复合除藻剂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复合除藻剂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其能够除藻剂复合液进行充分搅拌。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复合除藻剂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在所述搅拌桶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料口,所述搅拌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漏斗,在所述搅拌桶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减速箱;
[0008]在所述减速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减速箱的侧壁连接有涡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同轴固定,涡轮同轴固定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上端转动支撑在所述减速箱的内顶壁上,其底端穿过搅拌桶的顶壁固定有横向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转动轴的底端固定,另一端的下方转动支撑有齿轮,在所述搅拌桶的内壁上固定有内齿圈,所述齿轮与内齿圈啮合且其转动,在所述齿轮的下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向搅拌轴,且在搅拌轴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搅拌板;
[0009]在所述出料漏斗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管,在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电磁阀,在出料管的下端口通过螺纹安装有与之适配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通过软管连接至除藻剂收集
箱。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螺纹套筒中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螺纹套筒内壁上的“L”型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折弯的钢板,在所述钢板内壁与支撑板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在所述钢板的外壁与螺纹套筒内壁之间卡接有卡板,在所述卡板的顶部承载固定有过滤网。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齿轮的下侧面设置有底座,在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搅拌轴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螺纹槽中,在所述搅拌桶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关门。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配合搅拌轴在齿轮的周圈布设有若干。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通过设置搅拌桶,并在搅拌桶上方设置减速箱,在减速箱中设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使得涡轮带动搅拌桶中的齿轮沿着齿圈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使齿轮下侧壁设置的搅拌板对搅拌桶中的复合除藻剂溶液充分搅拌;
[0015]通过在螺纹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L”型支撑板,在支撑板内侧壁上设置向内折弯的钢板,在钢板内壁与支撑板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在钢板的外壁与螺纹套筒内壁之间卡接有卡板,在卡板的顶部承载固定有过滤网,此结构便于将过滤网拆除清洗,弹簧的设置,能够使得钢板的外壁抵接卡板将其卡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
[0017]图2为蜗轮蜗杆机构的结构图;
[0018]图3为齿轮与内齿圈的啮合图;
[0019]图4为搅拌轴与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5为螺纹套筒中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1、搅拌桶;2、进料口;3、出料漏斗;4、减速箱;5、电机;6、涡轮;7、蜗杆;8、转动轴;9、转动杆;10、齿轮;11、内齿圈;12、搅拌轴;13、搅拌板;14、出料管;15、电磁阀;16、螺纹套筒;17、支撑板;18、钢板;19、弹簧;20、卡板;21、过滤网;22、底座;23、开关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一种用于复合除藻剂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能够除藻剂复合液进行充分搅拌。
[0025]如图1、图2所示,包括搅拌桶1,在搅拌桶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料口2,搅拌桶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漏斗3,在搅拌桶1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减速箱4,在减速箱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穿过减速箱4的侧壁连接有涡轮6蜗杆7传动机构,电机5的输出轴与蜗杆7同轴固定。结合图3、图4,涡轮6同轴固定有转动轴8,且转动轴8的上端转动支撑在减速箱4的内顶壁上,其底端穿过搅拌桶1的顶壁固定有横向设置的转动杆9,转动杆9的一端与转动轴8的底端固定,另一端的下方转动支撑有齿轮10,在搅拌桶1的内壁上固
定有内齿圈11,齿轮10与内齿圈11啮合且其转动,在齿轮10的下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向搅拌轴12,且在搅拌轴12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搅拌板13,在出料漏斗3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管14,在出料管14上设有电磁阀15,在出料管14的下端口通过螺纹安装有与之适配的螺纹套筒16,螺纹套筒16通过软管连接至除藻剂收集箱。
[0026]结合图5、图6,在螺纹套筒16中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螺纹套筒16内壁上的“L”型支撑板17,在支撑板17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折弯的钢板18,在钢板18内壁与支撑板17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19,在钢板18的外壁与螺纹套筒16内壁之间卡接有卡板20,在卡板20的顶部承载固定有过滤网21。此结构便于将过滤网21拆除清洗。
[0027]结合图5,在齿轮10的下侧面设置有底座22,在底座22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搅拌轴12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螺纹槽中,在搅拌桶1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关门23,底座22配合搅拌轴12在齿轮10的周圈布设有若干,使得对复合除藻剂溶液的搅拌更加充分,开关门23的设置便于将搅拌轴12拆除清洗。
[0028]操作过程:先将电磁阀15关闭,将需要进行复合搅拌的溶液原料通过进料口2导入搅拌桶1中,进料口2的数量根据除藻剂复合液种类多少设置,然后开启电机5,电机5带动蜗杆7涡轮6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8转动,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复合除藻剂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桶,在所述搅拌桶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料口,所述搅拌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漏斗,在所述搅拌桶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减速箱;在所述减速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减速箱的侧壁连接有涡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同轴固定,涡轮同轴固定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上端转动支撑在所述减速箱的内顶壁上,其底端穿过搅拌桶的顶壁固定有横向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转动轴的底端固定,另一端的下方转动支撑有齿轮,在所述搅拌桶的内壁上固定有内齿圈,所述齿轮与内齿圈啮合且其转动,在所述齿轮的下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向搅拌轴,且在搅拌轴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搅拌板;在所述出料漏斗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管,在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电磁阀,在出料管的下端口通过螺纹安装有与之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飞刘庆松吴鹏刘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通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