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静液作动原理的混合驱动重载下肢外骨骼
[0001]本技术属于重载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静液作动原理的混合驱动重载下肢外骨骼。
技术介绍
[0002]重载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对人体髋、膝、踝关节实施助力,用于增强穿戴者下肢出力,辅助其完成平常无法进行的工作。根据人体负重行走下肢生物力学研究:人体髋关节角度呈正弦曲线周期变化,行走周期内平均功率为正值,故需进行主动驱动;膝关节在行走过程角度变化最大,为实现爬斜坡、上楼梯等任务,需进行主动驱动;踝关节在快速或负重行走状态下,平均功率为正,可采用被动单元进行驱动。现有重载下肢助力外骨骼受限于机动性、可靠性、能源效率、功率密度等问题,一般难以遵循上述助力策略。
[0003]目前,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关节驱动方式主要包括:液压驱动、电机驱动、气动驱动、被动储能单元等。其中,液压驱动输出力大、可靠性高,但存在漏油污染、体积大、难集成等缺点;电机驱动的机构相对简单、控制精度较高,然而负重外骨骼的大输出转矩需求导致电机尺寸较大,续航有限;气动驱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静液作动原理的混合驱动重载下肢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载下肢外骨骼包括腰部组件(001)、髋关节组件(002)、膝关节组件(003)和踝关节组件(004);所述腰部组件(001)两侧各固定安装有所述髋关节组件(002);两个所述髋关节组件(002)下方各固定安装有所述膝关节组件(003);两个所述膝关节组件(003)下方各固定安装有所述踝关节组件(004);所述膝关节组件(003)包括电静液作动器(310)、大腿杆件(320)、大小腿连接件(330)和小腿杆件(340);所述电静液作动器(310)上端面设有若干螺纹孔,与髋关节组件(002)下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电静液作动器(310)下端面与大腿杆件(320)上端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电静液作动器(310)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电静液作动器(310)能够驱动伸缩杆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伸缩杆末端安装有第一关节轴承,所述大腿杆件(320)上端设置有预留孔,所述伸缩杆穿过预留孔,第一关节轴承与大小腿连接件(330)第一端销轴连接;所述大腿杆件(320)下端与小腿杆件(340)上端轴连接;所述小腿杆件(340)靠近上端设置有关节连接孔,大小腿连接件(330)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关节轴承,所述小腿杆件(340)通过连接孔与第二关节轴承销轴连接;所述小腿杆件(340)下方设置有踝连接孔,所述踝关节组件(004)能够插入到踝连接孔中并紧固;当所述电静液作动器(310)驱动伸缩杆做往复直线运动时,能够通过大小腿连接件(330)带动小腿杆件(340)绕膝关节轴线旋转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下肢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髋关节组件(002)包括行星电机(210)、髋腰转接件(220)、髋部输出转接件(230)和大腿连接组件(240);所述髋腰转接件(220)第一端通过螺孔与腰部组件(001)固定连接;所述行星电机(210)设置有外法兰,所述髋腰转接件(220)第二端与所述行星电机(210)外法兰固定连接;所述行星电机(210)输出端与髋部输出转接件(230)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行星电机(210)能够带动所述髋部输出转接件(230)绕髋关节轴线旋转运动;所述髋部输出转接件(230)下端与所述大腿连接组件(240)上端轴连接,所述大腿连接组件(240)能够沿轴转动;所述大腿连接组件(240)下部设置有竖直方向转轴,所述大腿连接组件(240)下部能够沿其竖直轴线的自由旋转;所述大腿连接组件(240)下端面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电静液作动器(310)上端面配合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大腿连接组件(240)与所述电静液作动器(3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下肢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电机(210)输出端与髋部输出转接件(230)配合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于志远,朱晓荣,赵哲,祖媛媛,任鹏飞,王惜亮,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