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522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属于冷却塔清洗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在清理冷却塔防尘网上杂物时,所使用的水源一般为生活用水,进而造成生活水源的浪费现象的问题,包括塔体,所述塔体顶部前侧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集雨机构,且塔体顶部后侧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风力驱动机构;所述塔体左右两侧下部进风口处均镶嵌有防尘网。当外界下雨时,雨水经集雨机构流入洒水机构内,然后通过洒水机构底部的十根洒水管均匀的冲刷至塔体侧面防尘网上,从而使塔体上防尘网得到初步清洗作用,且由于无需人工借助浇水管进行冲刷清洗,由于冲刷所使用的水源为天然雨水,进而有效避免了生活水源的浪费现象。活水源的浪费现象。活水源的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冷却塔清洗装置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0003]如申请号:CN201920874503.X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清洗装置,包括冷却塔本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右端设置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固定安装于连接板顶部的右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本技术通过第一电动推杆、第二连接板、毛刷条、第三电动推杆、连接块、连接条、滑槽、第一连接板、伺服电机、第二电动推杆、水箱、泵机、软管、输水管和出水口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冷却塔清洗装置清洗效果差,不仅清理不干净,而且费时费力,为人们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000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冷却塔在将外部空气强制送入冷却塔内时,通常会在塔顶安装吸风机,然后外部空气经塔体外部下端的进风口进入,而为了避免外界飞尘的进入,通常会在进风口处设有防尘网,但是长时间使用后,防尘网上极易附着大量杂物,而目前在清理冷却塔防尘网上杂物时,一般通过人工借助浇水管进行冲刷清洗,但是这样一来不仅费时费力,且冲刷所使用的水源一般为生活用水,进而造成生活水源的浪费现象,并且人工清洗不够及时,需要在冷却塔上防尘网布满杂物时才能发现,进而降低了冷却塔进风口处的进风效果。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以解决目前在清理冷却塔防尘网上杂物时,一般通过人工借助浇水管进行冲刷清洗,但是这样一来不仅费时费力,且冲刷所使用的水源一般为生活用水,进而造成生活水源的浪费现象,并且人工清洗不够及时,需要在冷却塔上防尘网布满杂物时才能发现,进而降低了冷却塔进风口处的进风效果的问题。
[0007]本技术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顶部前侧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集雨机构,且塔体顶部后侧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风力驱动机构;所述塔体左右两侧下部进
风口处均镶嵌有防尘网,且塔体左右两端面位于防尘网上部均设有一个洒水机构;所述洒水机构为矩形壳体结构,且洒水机构顶部前侧通过水管与上部相邻的一个集雨机构相连接;所述塔体左右两侧位于防尘网处均设有一个清扫件,且塔体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圆柱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集雨机构包括集雨盒、百叶口和滤网,所述集雨盒通过支撑座固定安装在塔体顶部前侧夹角处,且集雨盒上部设有漏斗状接雨口,所述集雨盒内部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百叶口和滤网,且百叶口中叶片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洒水机构包括洒水管,所述洒水机构底端面呈均匀状设有十根洒水管,且每根洒水管洒水口均呈上三十度至三十五度倾斜状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风力驱动机构包括垂直轴风力扇叶、驱动轴和蜗杆,所述驱动轴通过两个转轴支座转动连接在塔体顶部后侧夹角处的矩形支板上,且驱动轴上端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六片垂直轴风力扇叶,所述驱动轴下端设有蜗杆。
[0012]进一步的,所述清扫件包括连杆、转轮和传动轴,所述清扫件一侧面设有毛刷,且清扫件另一侧面中心部位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转轮一侧面中心部位设有一根传动轴,且转轮另一侧面边缘处通过转轴与连杆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传动轴外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在塔体顶端面的两个转轴支座,所述清扫件前后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在塔体侧面上的一根限位滑柱,当所述清扫件处于清扫状态时,清扫件上毛刷与塔体上防尘网相接触。
[0013]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蜗轮和从动带轮,所述传动机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带轮和蜗轮,所述从动带轮设置在传动轴一端,且从动带轮通过皮带与主动带轮传动相连接,所述主动带轮直径尺寸占从动带轮直径尺寸的三分之一。
[0014]进一步的,当所述传动机构与风力驱动机构处于安装状态时,蜗轮与蜗杆相啮合。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集雨机构与洒水机构的配合,当外界下雨时,雨水经百叶口和滤网进入集雨盒内,通过滤网的设置,使雨水与其他杂物得到分离过滤,从而有效避免了洒水机构及洒水管堵塞的现象,雨水进入集雨盒内后,再通过水管流入洒水机构内,然后通过洒水机构底部的十根洒水管均匀的冲刷至塔体侧面防尘网上,从而使塔体上防尘网得到初步清洗作用,且由于无需人工借助浇水管进行冲刷清洗,这样一来不仅省时省力,且由于冲刷所使用的水源为天然雨水,进而有效避免了生活水源的浪费现象。
[0017]2、通过风力驱动机构与清扫件的配合,通过外界风力,驱动垂直轴风力扇叶进行旋转,从而使驱动轴进行转动,然后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从而使传动机构带动主动带轮进行转动,然后主动带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带轮进行转动,从而使传动轴带动转轮进行转动,然后通过连杆带动清扫件进行上下往复移动,然后通过清扫件上的毛刷对塔体上冲刷过程中的防尘网进行再次刷除操作,从而使塔体上防尘网表面的杂物能够得到有效的自动清理,且无需在防尘网布满杂物时即可刷除,进而提高了本冷却塔进风口处的进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集雨机构拆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3]1、塔体;2、集雨机构;201、集雨盒;202、百叶口;203、滤网;3、洒水机构;301、洒水管;4、风力驱动机构;401、垂直轴风力扇叶;402、驱动轴;403、蜗杆;5、清扫件;501、连杆;502、转轮;503、传动轴;6、传动机构;601、主动带轮;602、蜗轮;603、从动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顶部前侧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集雨机构(2),且塔体(1)顶部后侧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风力驱动机构(4);所述塔体(1)左右两侧下部进风口处均镶嵌有防尘网,且塔体(1)左右两端面位于防尘网上部均设有一个洒水机构(3);所述洒水机构(3)为矩形壳体结构,且洒水机构(3)顶部前侧通过水管与上部相邻的一个集雨机构(2)相连接;所述塔体(1)左右两侧位于防尘网处均设有一个清扫件(5),且塔体(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6)为圆柱形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机构(2)包括集雨盒(201)、百叶口(202)和滤网(203),所述集雨盒(201)通过支撑座固定安装在塔体(1)顶部前侧夹角处,且集雨盒(201)上部设有漏斗状接雨口,所述集雨盒(201)内部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百叶口(202)和滤网(203),且百叶口(202)中叶片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机构(3)包括洒水管(301),所述洒水机构(3)底端面呈均匀状设有十根洒水管(301),且每根洒水管(301)洒水口均呈上三十度至三十五度倾斜状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塔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驱动机构(4)包括垂直轴风力扇叶(401)、驱动轴(402)和蜗杆(403),所述驱动轴(402)通过两个转轴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德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扬博大田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