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薄型全密封合成膜电位器,属于电子元器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小型电位器,其主要结构是由外壳、引线、电阻体、旋转支柱、基座以及装在旋转支柱上的碳刷和支承碳刷的弹簧条组成的。其基座与引线为一次注塑成形。引线与电阻体的联接是用导电胶粘接后在烘箱内烘干而完成的。上述电位器的主要缺点是第一,碳刷作导电臂,使用一段时间后,碳刷易掉炭粉,一是影响电位器的阻值,二是易产生噪声,三是碳刷在装配过程中易被压碎,从而造成等外品。第二,其引线安装工艺复杂,其接触可靠性差。第三,体积较大,一般为0.46cm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性能稳定、接触可靠的小型合成膜电位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原小型合成膜电位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主要改进点是将原碳刷导电臂改为具有双触点的簧片作为导电臂,并且引线与电阻体为挤压联接。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簧片的仰视图。图3 为簧片的主视图。图4 为簧片的俯视图。由图可知,本技术是由外壳5、引线1、电阻体3、旋转支柱4、基座7、簧片6组成的。它的导电臂为一装在旋转支柱4的簧片槽内的具有双触点的簧片6,其中一个触点与中心引线相接触,另一触点与电阻体相接触。旋转支柱4的簧片槽具有轴向定位作用,转动旋转支柱4可带动放在槽内的簧片6转动。引线1与电阻体3为挤压联接,引线顶端设有引线帽,引线上部较粗,与基座7为紧配合,引线帽与电阻体为挤压联接。在基座7上加封环氧树脂,以增加引线的牢固度。在外壳上面设有简易刻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型全密封合成膜电位器,它包括有外壳5、引线1、电阻体3、旋转支柱4、基座7,其特征在于它的导电臂为一装在旋转支柱4的簧片槽内的具有双触点的簧片6,其中一个触点与中心引线相接触,另一触点与电阻体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全密封合成膜电位器,它包括有外壳5、引线1、电阻体3、旋转支柱4、基座7,其特征在于它的导电臂为一装在旋转支柱4的簧片槽内的具有双触点的簧片6,其中一个触点与中心引线相接触,另一触点与电阻体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位器,其特征在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