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72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片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多个副栅线,多个所述副栅线沿第一方向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每个所述副栅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副栅线包括金属丝和连接金属丝与电池片本体之间的金属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片,通过将多个副栅线中的至少一个副栅线设置成包括金属丝和金属部,可以设置更多的副栅线,从而可以极大地减小电池片在第一方向上的电阻,进而可以提高电池片的输出功率。当电池片应用于光伏组件时,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出功率。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片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片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光伏组件的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用户对光伏组件的功率要求,电池片的栅线通常由银浆印刷而成。然而,银浆栅线的尺寸较大,使得设置在电池片上的栅线的数量较少,且银浆的电阻较大,从而会影响电池片的输出功率。另外,银浆的成本较高,这就造成光伏组件的成本过高,从而会影响上述光伏组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片,可以极大地降低电池片的电阻,提高电池片的输出功率。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片的光伏组件。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多个副栅线,多个所述副栅线沿第一方向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每个所述副栅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副栅线包括金属丝和连接所述金属丝与所述电池片本体之间的金属部。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片,通过将多个副栅线中的至少一个副栅线设置成包括金属丝和金属部,可以设置更多的副栅线,从而可以极大地减小电池片在第一方向上的电阻,进而可以提高电池片的输出功率。当电池片应用于光伏组件时,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丝包括:铜主体;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覆盖在所述铜主体的至少部分表面上。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铜主体为铜丝。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抗氧化层为金属层和合金层中的至少一种。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铜主体的至少部分表面覆盖有所述金属层时,所述金属层为锡层或银层。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抗氧化层在所述金属丝中的重量占比为W,其中,所述W满足:0%≤W≤5%。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部为单层金属层或多层金属层,多层所述金属层中的相邻两层的成分不同。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丝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金属丝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D,其中,所述D满足:10μm≤D≤50μm。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金属丝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时,所述金属丝的最大宽度为W1,所述金属丝的高度为H1,其中,所述W1、H1分别满足:10μm≤W1≤50μm,10μm≤H1≤25μm。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副栅线的高度为H2,其中,所述H2满足:11μm≤H2≤53μm。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副栅线包括:多个正面副栅线,多个所述正面副栅线均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正面,多个所述正面副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所述正面副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背面副栅线,多个所述背面副栅线均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背面,多个所述背面副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所述背面副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有的所述正面副栅线的遮挡所述电池片本体的正面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电池片本体的正面的面积之比为λ1,其中,所述λ1满足:0.3%≤λ1≤3.2%。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正面副栅线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所述L1满足:0.7mm≤L1≤3.1mm。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有的所述背面副栅线的遮挡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背面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背面的面积之比为λ2,其中,所述λ2满足:0.6%≤λ2≤6.4%。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背面副栅线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所述L2满足:0.35mm≤L1≤1.55mm。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有的所述背面副栅线遮挡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背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等于所有的所述正面副栅线遮挡所述电池片本体的正面的面积之和。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面副栅线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正面副栅线的数量。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面副栅线的数量为N1,所述背面副栅线的数量为N2,其中,所述N1、N2分别满足:80≤N1≤240,120≤N2≤480。
[002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电池片为完整电池片的二分之一时,所述正面副栅线的数量为N3,所述背面副栅线的数量为N4,其中,所述N3、N4分别满足:40≤N3≤120,60≤N4≤240。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N3进一步满足:80≤N3≤1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片进一步包括:多个主栅线,多个所述主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所述表面上,每个所述主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002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主栅线的材质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副栅线的材质不同。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主栅线为银浆主栅线。
[003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栅线的数量为N5,其中,所述N5满足:7≤N5≤20。
[003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主栅线的宽度为W2,每个所述主栅线的高度为H3,其中,所述W2、H3分别满足:0.05mm≤W2≤0.2mm,8μm≤H3≤22μm。
[0032]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片。
[003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片的示意图;
[003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片沿第一方向的局部剖面图;
[0037]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片沿第二方向的局部剖面图;
[0038]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片沿第二方向的局部剖面图。
[0039]附图标记:
[0040]100:电池片;
[0041]1:电池片本体;11:n型单晶衬底;12:第一a

Si:H层;
[0042]13:n+掺杂a

Si:H层;14:第一T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片本体;多个副栅线,多个所述副栅线沿第一方向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每个所述副栅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至少一个所述副栅线包括金属丝和连接所述金属丝与所述电池片本体之间的金属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包括:铜主体;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覆盖在所述铜主体的至少部分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主体为铜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层为金属层和合金层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铜主体的至少部分表面覆盖有所述金属层时,所述金属层为锡层或银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层在所述金属丝中的重量占比为W,其中,所述W满足:0%≤W≤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为单层金属层或多层金属层,多层所述金属层中的相邻两层的成分不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金属丝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D,其中,所述D满足:10μm≤D≤50μm。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金属丝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时,所述金属丝的最大宽度为W1,所述金属丝的高度为H1,其中,所述W1、H1分别满足:10μm≤W1≤50μm,10μm≤H1≤25μm。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副栅线的高度为H2,其中,所述H2满足:11μm≤H2≤53μm。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副栅线包括:多个正面副栅线,多个所述正面副栅线均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正面,多个所述正面副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所述正面副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背面副栅线,多个所述背面副栅线均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背面,多个所述背面副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所述背面副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正面副栅线的遮挡所述电池片本体的正面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电池片本体的正面的面积之比为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涛邓士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