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39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用于注塑成型具有球面主体的塑胶件,球面主体底部的倾斜边缘具有带孔位的倒勾,其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模具上码模板、模具流道板、前模、后模、支撑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模具下码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为针对该种具有大角度的倾角塑胶件边缘的倒勾的注塑成型模具进行了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简化和改进,能够减少成型组件的占用空间,同时降低加工量和成本。同时降低加工量和成本。同时降低加工量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模具,当产品上顶出方向有大角度斜倒扣时,需要通过斜向抽芯机构成型,斜抽芯由联动的机械行位或由油缸带动实现抽芯,该种机构需要由多个零件组成,占用空间大,加工量相对较大,成本高。
[0003]因此,需要对抽芯的结构进行简化和缩小空间的占用,同时需要对配合的成型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用于注塑成型具有球面主体的塑胶件,球面主体底部的倾斜边缘具有带孔位的倒勾,其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模具上码模板、模具流道板、前模、后模、支撑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模具下码模板,模具流道板和前模装配在模具上码模板上,后模、支撑板、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装配在模具下码模板上,后模中装配有第一斜顶、第二斜顶、第三直顶和第四直顶,第一斜顶和第二斜顶分别位于球面主体下部的内外侧,第一斜顶与第二斜顶之间的夹缝、以及前模与第二斜顶之间的夹缝组合形成球面主体下部的第一成型腔,第三直顶位于第一成型腔的下方与第二斜顶之间的夹缝形成带孔位的倒勾的第二成型腔,第四直顶位于球面主体上部的内侧且位于第二斜顶的上方,第四直顶与前模之间夹缝形成球面主体上部的第三成型腔,第三直顶的顶部具有与倾斜边缘对应且作为第二成型腔的腔壁的第一倾斜面、以及与第一倾斜面背对的第二倾斜面,在该第二倾斜面内设有与第一倾斜面垂直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贯穿至第二成型腔的通孔,安装槽内装配有弹簧和斜抽针,斜抽针穿过通孔与第二斜顶相顶以形成带孔位的倒勾的孔位成型腔,后模配置有与第二倾斜面配对的第三倾斜面;合模时,斜抽针在第二倾斜面与第三倾斜面贴合的状态下压缩弹簧伸出第一倾斜面外至孔位成型腔,开模时,斜抽针在第二倾斜面与第三倾斜面相距的状态下由弹簧自恢复将从孔位成型腔退出收回至第一倾斜面内。
[000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下顶针板装配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一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通过第一斜杆与第一斜顶连接;第一调节装置包括滑轨,滑轨上装配有滑块,滑块与第一斜杆装配;第一斜顶朝球面主体的外侧倾斜。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顶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孔位以及侧面设有第二孔位,第二孔位与第一孔位相通;第一斜杆的头部插入第一孔位内,第一斜杆的头部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块嵌装至第二孔位内并插入第一孔位内的第一斜杆的头部的第一限位槽中,第一限位块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限位槽中。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下顶针板装配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二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通过第二斜杆与第二斜顶连接;第二调节装置包括滑轨,滑轨上装配有滑块,滑块与第二斜杆装配;第二斜顶朝球面主体的内侧倾斜。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斜顶的底面设置有第三孔位以及侧面设有第四孔位,第四孔位与第三孔位相通;第二斜杆的头部插入第三孔位内,第二斜杆的头部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嵌装至第四孔位内并插入第三孔位内的第二斜杆的头部的第二限位槽中,第二限位块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限位槽中。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的设有中心凹槽,该中心凹槽设有通孔,中心凹槽装配弹簧,斜抽针的中部设有凸沿,弹簧套设在斜抽针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中心凹槽的内底与凸沿之间,一安装块固定在安装槽内,安装块设有穿孔,斜抽针的尾部穿过穿孔。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直顶的底面设置有第五孔位以及侧面设有第六孔位,第六孔位与第五孔位相通;下顶针板通过第三直杆与第三直顶连接,第三直杆的头部插入第五孔位内,第三直杆的头部设有第三限位槽,第三限位块嵌装至第六孔位内并插入第五孔位内的第三直杆的头部的第三限位槽中,第三限位块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三限位槽中。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下顶针板通过第四直杆与第四直顶连接。
[0013]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用于注塑成型具有球面主体的塑胶件,球面主体底部的倾斜边缘具有带孔位的倒勾,其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模具上码模板、模具流道板、前模、后模、支撑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模具下码模板,模具流道板和前模装配在模具上码模板上,后模、支撑板、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装配在模具下码模板上,后模中装配有第一斜顶、第二斜顶、第三直顶和第四直顶,第一斜顶和第二斜顶分别位于球面主体下部的内外侧,第一斜顶与第二斜顶之间的夹缝、以及前模与第二斜顶之间的夹缝组合形成球面主体下部的第一成型腔,第三直顶位于第一成型腔的下方与第二斜顶之间的夹缝形成带孔位倒勾的第二成型腔,第四直顶位于球面主体上部的内侧且位于第二斜顶的上方,第四直顶与前模之间夹缝形成球面主体上部的第三成型腔,第三直顶的顶部具有与倾斜边缘对应且作为第二成型腔的腔壁的第一倾斜面、以及与第一倾斜面背对的第二倾斜面,在该第二倾斜面内设有与第一倾斜面垂直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贯穿至第二成型腔的通孔,安装槽内装配有弹簧和斜抽针,斜抽针穿过通孔与第二斜顶相顶以形成带孔位倒勾的孔位成型腔,后模配置有与第二倾斜面配对的第三倾斜面;合模时,斜抽针在第二倾斜面与第三倾斜面贴合的状态下压缩弹簧伸出第一倾斜面外至孔位成型腔,开模时,斜抽针在第二倾斜面与第三倾斜面相距的状态下由弹簧自恢复将从孔位成型腔退出收回至第一倾斜面内。本技术即为针对该种具有大角度的倾角塑胶件边缘的倒勾的注塑成型模具进行了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简化和改进,能够减少成型组件的占用空间,同时降低加工量和成本。
[0014]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
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的合模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的分解结构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的第三直顶的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的第三直顶的剖面结构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的第一斜顶与第一斜杆的装配结构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的第二斜顶与第二斜杆的装配结构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结构的第三直顶与第三直杆的装配结构图。
[0023]图中,1、塑胶件;2、倒勾;3、孔位;4、模具上码模板;5、模具流道板;6、前模;7、后模;8、支撑板;9、上顶针板;10、下顶针板;11、模具下码模板;12、第一斜顶;13、第二斜顶;14、第三直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用于注塑成型具有球面主体的塑胶件(1),所述球面主体底部的倾斜边缘具有带孔位(3)的倒勾(2),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模具上码模板(4)、模具流道板(5)、前模(6)、后模(7)、支撑板(8)、上顶针板(9)、下顶针板(10)和模具下码模板(11),所述模具流道板(5)和前模(6)装配在模具上码模板(4)上,所述后模(7)、支撑板(8)、上顶针板(9)和下顶针板(10)装配在模具下码模板(11)上,所述后模(7)中装配有第一斜顶(12)、第二斜顶(13)、第三直顶(14)和第四直顶(15),所述第一斜顶(12)和第二斜顶(13)分别位于所述球面主体下部的内外侧,所述第一斜顶(12)与第二斜顶(13)之间的夹缝、以及所述前模(6)与第二斜顶(13)之间的夹缝组合形成所述球面主体下部的第一成型腔(16),所述第三直顶(14)位于所述第一成型腔(16)的下方与所述第二斜顶(13)之间的夹缝形成所述带孔位(3)的倒勾(2)的第二成型腔(17),所述第四直顶(15)位于所述球面主体上部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斜顶(13)的上方,所述第四直顶(15)与所述前模(6)之间夹缝形成所述球面主体上部的第三成型腔(18),所述第三直顶(14)的顶部具有与所述倾斜边缘对应且作为所述第二成型腔(17)的腔壁的第一倾斜面(19)、以及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9)背对的第二倾斜面(20),在该第二倾斜面(20)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9)垂直的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内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二成型腔(17)的通孔(22),所述安装槽(21)内装配有弹簧(23)和斜抽针(24),所述斜抽针(24)穿过所述通孔(22)与所述第二斜顶(13)相顶以形成所述带孔位(3)的倒勾(2)的孔位成型腔(25),所述后模(7)配置有与所述第二倾斜面(20)配对的第三倾斜面(26);合模时,所述斜抽针(24)在所述第二倾斜面(20)与第三倾斜面(26)贴合的状态下压缩所述弹簧(23)伸出所述第一倾斜面(19)外至所述孔位成型腔(25),开模时,所述斜抽针(24)在所述第二倾斜面(20)与第三倾斜面(26)相距的状态下由所述弹簧(23)自恢复将从所述孔位(3)成型腔退出收回至所述第一倾斜面(19)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针板(10)装配有可水平移动的第一调节装置(30),所述第一调节装置(30)通过第一斜杆(31)与所述第一斜顶(12)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装置(30)包括滑轨,所述滑轨上装配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斜杆(31)装配;所述第一斜顶(12)朝所述球面主体的外侧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顶带弹针的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顶(12)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孔位(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鹏黄良浩温绍乐兰平钟少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三梯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