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目标识别用大光圈高清车载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18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目标识别用大光圈高清车载镜头,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正光焦度前透镜组A01、孔径光阑STOP、正光焦度后透镜组A02、滤光片及像面;所述正光焦度前透镜组A01由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负光焦度第二透镜L2、正光焦度第三透镜L3及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组成,所述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为弯月透镜,负光焦度第二透镜L2为双凹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L3为弯月透镜,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为弯月透镜;所述正光焦度后透镜组A02由正光焦度第五透镜L5、负光焦度第六透镜L6及正光焦度第七透镜L7组成,所述正光焦度第五透镜L5为双凸透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低照度的目标识别能力较强,能够满足识别目标的要求。能够满足识别目标的要求。能够满足识别目标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目标识别用大光圈高清车载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
,具体涉及一种目标识别用大光圈高清车载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汽车智能化、自动化也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研究热点,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作成为众多车企的未来研究方向。而智能汽车要实现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基于大光圈、高清晰度车载镜头目标识别系统必不可少。
[000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车载镜头像素分辨率比较低,光圈比较小,这类镜头对低照度的目标识别能力较差,无法满足识别目标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目标识别用大光圈高清车载镜头,对低照度的目标识别能力较强,能够满足识别目标的要求。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目标识别用大光圈高清车载镜头,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正光焦度前透镜组A01、孔径光阑STOP、正光焦度后透镜组A02、滤光片及像面;
[0006]所述正光焦度前透镜组A01由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负光焦度第二透镜L2、正光焦度第三透镜L3及正光焦度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目标识别用大光圈高清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正光焦度前透镜组A01、孔径光阑STOP、正光焦度后透镜组A02、滤光片及像面;所述正光焦度前透镜组A01由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负光焦度第二透镜L2、正光焦度第三透镜L3及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组成,所述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为弯月透镜,负光焦度第二透镜L2为双凹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L3为弯月透镜,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为弯月透镜;所述正光焦度后透镜组A02由正光焦度第五透镜L5、负光焦度第六透镜L6及正光焦度第七透镜L7组成,所述正光焦度第五透镜L5为双凸透镜,负光焦度第六透镜L6为弯月透镜,正光焦度第七透镜L7为双凸透镜,正光焦度第五透镜L5与负光焦度第六透镜L6组成正光焦度胶合透镜组B01;所述孔径光阑STOP位于正光焦度前透镜组A01与正光焦度后透镜组A02之间,所述滤光片位于正光焦度后透镜组A02与像面之间;所述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后表面顶点至负光焦度第二透镜L2前表面顶点距离为2.73~2.83mm;所述负光焦度第二透镜L2后表面顶点至正光焦度第三透镜L3前表面顶点距离为0.77~0.87mm;所述正光焦度第三透镜L3后表面顶点至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前表面顶点距离为0.04~0.14mm;所述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后表面顶点至正光焦度胶合透镜组B01表面顶点距离为3.1~3.2mm;所述正光焦度胶合透镜组B01后表面顶点至正光焦度第七透镜L7前表面顶点距离为0.24~0.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玉林陈胜利黄雷刘维娜董站岗张许娜杨方元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利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