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或市政工程施工时,通常需要挖掘基坑。基坑是一项临时性的分项工程,其作用是挖掘出底部空间,使建筑基础的砌筑作业按照设计图纸所指定的位置进行。一般来说,挖掘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属于深基坑,深基坑的挖掘是一项危险性和难度极高的分项工程,在对深基坑进行挖掘时,施工人员通常采用混泥土支护、钢结构支护或二者的结合的支护方式来保障基坑的防护安全。
[0003]现有的基坑支护体系通常贴合基坑的坑壁竖直打入围护桩,围护桩上设置有围檩(也被称作围挡或围令。一般采用双榀或多榀型号相同且长度相同的型钢进行拼接。拼接过程中要保证拼接质量,保证多个型钢共同受力),然后再于基坑内部安装内部支护,内部支护的两端同时连接围檩。在架设内部支护的施工期间,通常需要通过内部支护结构给围檩预先施加压应力,预加的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围檩与围护桩在服役期间受到基坑坑壁的负载,以此来确保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沿基坑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支护单元,每个所述支护单元均设置有两组第一横梁,两组所述第一横梁的靠近端铰接在一起、远离端设置有端头,两组所述端头对应抵接基坑两侧的上部围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横梁通过铰接连接机构铰接在一起,所述铰接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铰接件和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件上的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和所述第二铰接件的上端面均设置有预埋于所述第一横梁内部的栓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单元于两组所述第一横梁下方设置有底部支撑组件,所述底部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下端支撑在基坑底部并连接两侧的下部围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竖向支撑杆和多根第二横梁,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全部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竖向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所述竖向支撑杆上,并且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竖向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连接基坑两侧的下部围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分成多个支撑段,每个所述支撑段的底部均安装有所述第二横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单元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横梁之间设置有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迎军,温东洋,朱智俊,段剑,贺建军,李丽,刘正伟,王海洋,曾契,汤翔,张海斌,龚森,
申请(专利权)人:通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