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271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至少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两层混纺面料层和胶粘剂,每相邻的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之间均通过胶粘剂粘接,两层混纺面料层设置于最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和混纺面料的组合,且通过胶粘接粘接,粘接后再将边缘缝制,有利于多层纤维滤布之间的粘连,保证多层纤维滤布之间不分层,外表面设置的混纺面料,吸汗性能好,柔软舒适,抗菌效果好,贴合在人体皮肤上,与皮肤接触,以吸收皮肤表面的汗液,能有效地皮肤表面的汗液,更加舒适,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生产
,具体为一种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业过滤布多采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织造而成,合成纤维多使用涤纶长、短纤维、锦纶长、短纤维和丙纶长、短纤维。合成纤维中,聚酯纤维滤布耐酸、耐弱碱、恢复性很好,断裂伸长为20 50%,断裂强度为438g/d。聚烯纤维滤布断裂伸长为18 35%,强度较低,纤维滤布表面光滑,质地柔软,且现如今的聚乙烯纤维布制备的衣物的的吸汗能力差,抗菌效果弱,不能吸收皮肤表面的汗液使得穿戴人员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至少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两层混纺面料层和胶粘剂,每相邻的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之间均通过胶粘剂粘接,两层混纺面料层设置于最外层,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通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硬质纤维和溶剂油制成,且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硬质纤维和溶剂油的质量比为(20

30):(1

3):(0.1

0.5),所述混纺面料层采用竹纤维和棉纤维制成;
[0006]所述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1: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
[0008]S12:制备混纺面料层;
[0009]S13:将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上胶粘剂使其粘接,并在连接的边缘通过缝合法缝制,得到内芯;
[0010]S14:将混纺面料层设置于内芯的上下两侧,并将边缘通过缝合法缝制,得到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
[0011]作为优选,所述胶粘剂为水性胶或溶剂型胶。
[0012]作为优选,所述混纺面料层以棉纤维为经线,竹纤维为纬线纺织而成。
[0013]作为优选,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0

15份、溶剂油120

150份。
[0014]作为优选,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5]S21:将硬质纤维和溶剂油混合,得到混合料;
[0016]S22: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与混合料混合,得到纺丝原料;
[0017]S23:将纺丝原料依次进行过滤、喷丝和冷却,得到冻胶丝;
[0018]S24:将冻胶丝再依次进行预牵伸、萃取、干燥、筛选和正牵伸,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0019]S25: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经线和纬线采用平纹或斜纹编织制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
[0020]作为优选,所述正牵伸采用加热牵伸,且加热牵伸过程中,加热温度为120

165℃,牵伸倍数为1.5

4倍,所述干燥在烘箱中进行,烘箱内部的温度采用梯度设置,从烘箱入口到烘箱出口温度分多段逐渐降低。
[0021]作为优选,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单丝纤度为5

20D,束丝纤度为1000

1200D,拉伸强度为35

40cN/dtex,拉伸模量为1000

1200cN/dtex。
[0022]作为优选,所述硬质纤维包括陶瓷纤维、碳纤维和碳化硅晶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硬质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

8μm,长径比10

20。
[0023]作为优选,所述溶剂油由70

95%的含25

50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和5

30%的含25

50个碳原子的链烃组成。
[0024]作为优选,所述上胶粘剂的方式为湿法浸胶,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在胶槽里的停留时间大于5秒。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和混纺面料的组合,且通过胶粘接粘接,粘接后再将边缘缝制,有利于多层纤维滤布之间的粘连,保证多层纤维滤布之间不分层,外表面设置的混纺面料,吸汗性能好,柔软舒适,抗菌效果好,贴合在人体皮肤上,与皮肤接触,以吸收皮肤表面的汗液,能有效地皮肤表面的汗液,更加舒适,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竹纤维可采用嫩竹为加工对象,木质素含量低,易去除,产品质量高,能够保持竹纤维的天然品质,弹性佳,抗菌效果好,且拉丝更细,与皮肤接触无任何不适。
[0027]2、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中,添加的胶粘剂作为聚乙烯纤维布的基体树脂,起到固定纤维、保持其整体性、并在纤维间发挥传递载荷的作用。聚乙烯纤维布中胶粘剂含量要进行控制。若胶含量高,相应作为弹丸冲击主承载体的聚乙烯纤维含量就变少,影响防弹性能;若胶含量少,纤维之间空隙大,纤维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同样影响防弹性能。胶粘剂的活化温度不仅影响多层单向聚乙烯纤维布之间的复合粘接性,而且影响最终成品的防弹性能;高的活化温度,不利于层间粘接,而且如果兼顾粘接性,在较高温度下复合,聚乙烯纤维强度和模量也会损伤,影响成品防弹性能;太低的活化温度,虽然有利于纤维强度和模量的保持和聚乙烯纤维布的生产,但作为人体防弹装甲材料时,一般需要防弹材料具有耐高温性能,胶的活化温度太低,聚乙烯纤维布在高温测试中会变软发粘,影响聚乙烯纤维布的防弹性能。
[0028]3、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中,在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时,进行适当的加热牵伸,不仅提高了纤维强度和模量,还提高了束丝之间的张力均匀性,更容易获得均匀的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包括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两层混纺面料层和胶粘剂,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之间均通过胶粘剂粘接,两层混纺面料层设置于最外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通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硬质纤维和溶剂油制成,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硬质纤维和溶剂油的质量比为25:3:0.5,混纺面料层采用竹纤维和棉纤维制成;
[0033]本实施例中,可吸收皮肤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两层混纺面料层和胶粘剂,每相邻的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之间均通过胶粘剂粘接,两层混纺面料层设置于最外层,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通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硬质纤维和溶剂油制成,且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硬质纤维和溶剂油的质量比为(20

30):(1

3):(0.1

0.5),所述混纺面料层采用竹纤维和棉纤维制成;所述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S12:制备混纺面料层;S13:将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上胶粘剂使其粘接,并在连接的边缘通过缝合法缝制,得到内芯;S14:将混纺面料层设置于内芯的上下两侧,并将边缘通过缝合法缝制,得到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为水性胶或溶剂型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面料层以棉纤维为经线,竹纤维为纬线纺织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0

15份、溶剂油120

150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皮肤表面汗液的聚乙烯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滤布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21:将硬质纤维和溶剂油混合,得到混合料;S22: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与混合料混合,得到纺丝原料;S23:将纺丝原料依次进行过滤、喷丝和冷却,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朕杜兴信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信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